■山東省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 劉甜甜
在當今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學科知識的教學,還是心理教育的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都是相當必要的。本文立足于生生互助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從構建心理咨詢小組,創設良好學生互助模式;注重心理委員教育,發揮優秀學生帶動作用;注重教室環境創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氛圍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是義務教育相當重要的組成內容,其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身心快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也讓心理教育變得越發重要。在中小學的教學中,“學習者”中心地位的突出越發受到重視,而在心理教育方面,單單憑借教師的教學也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構建學生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如今的教學中,學習者中心地位深入人心,同知識的學習一樣,在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中,充分突出學生中心地位也一樣重要。其中,心理咨詢小組即是學生自行維護心理狀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倡導擁有不同心理問題之間學生的互助,而在這一過程中,同伴的鼓勵和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改變消極的心理狀態,這對學生更好地領會心理學知識,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有著巨大的作用。故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合適的方法構建心理咨詢小組,構建良好的學生互助模式。
盡管青春期的學生面臨著同樣的成長問題,但受興趣、家庭、學習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會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差異,解決的方案也有所不同。心理互助小組要求學生能通過彼此的交流排遣內心的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同一小組之間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趨同,那么學生很難獲得想要的答案,心理問題也難以得到解決。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將學生智能分為不同的方面,而在心理互助小組的構建中,教師也需要盡量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以此讓學生在與彼此的交流中收獲更多。如在具體的小組劃分中,教師可以按照性別、性格、成績等數個要素對學生進行區分。在小組劃分中,教師要盡量將性格相同、成績層次一致的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小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互助小組能最大限度地解決組內學生的問題。如較為內向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有效與人溝通交流,開朗的學生就可以提供一定的意見并給予鼓勵。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上感到了較大的挫敗感,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就可以教授一定的學習方法,并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經驗給予正確的意見和一定的激勵。而這對整組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維持有著巨大的作用。
心理互助小組是維持學生健康心理狀態相當重要的一種方法,但很多學生都沒有與其他學生交流心理問題的習慣,這很多時候也讓心理互助小組的構建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要想有效發揮心理互助小組的作用,教師要先培養學生積極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交流的習慣。而在這一過程中,由教師組織的,定期開展的交流和討論活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然,基于具體效果的考量,教師需選擇大多數學生都關注的問題,組織學生集中解決。例如,在考試前,教師可以開展以“考前焦慮”為主題的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具體講解考前焦慮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的方法。在講解了心理學知識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考試前,你有過焦慮的現象嗎?又是如何調節自身情緒的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心理互助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小組選出自己認為較好的解決方案。當然,在考試后,教師同樣可以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討論活動。這樣,通過定期開展的相應主題的心理活動,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解決了急需解決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習慣,這對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助有著巨大的作用。
在中小學的教學中,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是相當重要的。而在心理教育中,教師同樣要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心理委員是心理教師最主要的助手,對常態化的心理教育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在初中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培養中,如何做好心理委員的選拔和培養工作也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心理委員是心理學教師主要的助手之一,主要以平等的關系服務本班級的學生。其不僅需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還需要擁有較強的共情能力,能得到班級內大多數學生的認同。可以說,能否選擇合適的心理委員對心理委員作用的發揮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以多種方法評價學生,以合適的方法選擇心理委員,有效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如在具體的心理委員選拔中,教師要本著自愿的原則,讓有意競選心理委員的學生自發報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對競選學生本身的品質進行一定程度的測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競選學生上講臺進行演講,以學生的支持率對學生賦予一定分值。綜合兩種評價方法,教師就可以選出較為合適的心理委員,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有效地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
心理委員不僅是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關注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理委員單單具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比其他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心理知識的個性化學習也與教師的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集體的心理學教育之外對心理委員進行額外的培訓,以切實有效地提高心理委員能力。例如,基于學生興趣激發和節約時間兩個方面的考量,在與心理委員一對一的培訓外,教師還可以向心理委員推薦有關心理學的微課。這些課程既可以是由教師錄制的置于學校網絡學習空間內的微課,也可以是線上教學平臺上的課程。如關于心理咨詢方面,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觀看大學生慕課網上的《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會談技巧》這一門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詢,并學習一定的心理咨詢方法和技巧,以使自己能幫助教師處理簡單的心理咨詢問題。而這樣,通過合適的方法,教師有效做好了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了心理委員的能力。
在如今,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實用性。在心理委員的培養中,培養學生將知識遷移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也相當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往往是不夠的。“實踐是驗證知識最有效的途徑”,而在心理委員的培養方面,引導心理委員積極開展心理咨詢相關的實踐活動也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更好地發揮心理委員的帶動作用有著相當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心理委員開展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心理委員將所學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日常實踐中,切實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能力和素養。例如,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讓心理委員承擔助手的工作。一方面,在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心理委員學習和觀摩,并承擔一定程度的記錄工作。而在心理互助活動開展時,教師也需讓心理委員主持這一活動,并讓心理委員負責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以引導每個小組內的學生都充分敞開心扉,積極傾訴自己的煩惱。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在有效培養心理委員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心理委員的帶動作用,這對以生生互助的模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有著積極的影響。
環境學認為環境對一個人的行為有著相當巨大的影響,這在教育學中同樣適用。教室是初中學生學習的主要環境之一,一個良好的教室環境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塑造也有著相當積極的影響。這能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心理學知識,對學生更好地通過互助解決心理問題有著相當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室內環境。
“硬件環境”是教室環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室內環境創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墻面環境是“硬件環境”的重要部分。而相比其他的硬件環境,其不僅范圍較大,也相對更加靈活,能有效引入“學生”這一主體。故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創設墻面環境,以在讓學生掌握一定心理學知識的同時創建學生互助解決問題的氛圍。例如,在教室墻面的固定區域,教師可以設定心理教育專欄。在這一專欄中,教師可以展示各種關于心理學的知識。在實際的教學中,基于學生中心地位的突出,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負責墻面環境的創設。而基于新鮮感的獲得和學生知識吸收效率的考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隔兩周變換新的內容。當然,在具體的內容選擇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選擇與近期心理教育課相關的內容。如在近期,教師講解了排遣不良情緒的方法。在專欄具體內容的選擇中,學生也要盡量選擇與排遣不良情緒相關的內容。這樣,通過墻面環境的創設,教師有效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硬件環境,這對學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學知識,培養自身健康心理狀態有著巨大的作用。
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單單擁有展現心理學知識的設施與場所是不夠的,良好的班級氛圍創建也異常重要。盡管相比可見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不易于感知,但其仍然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心理學教育中,教師要注重班級和團隊文化的創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以使其能更加順利地理解心理學知識,主動接受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小組為自己的小組想出一個合適的名字,以一個合適的口號為指導理念。這些內容中包含了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美好期許。如學生的組名為“奮進”,在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時,其就能一定程度上指導學生迎難而上,而教師再開展相應的心理教育也會事半功倍。這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樣,通過團隊文化的創設,教師有效塑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這對于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塑造有著巨大的作用。
在學生良好心理狀態和品質的培養中,情感教育遠比道理教育要有效得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榜樣教學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環境的創設中,不僅墻面和相應的班級活動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主要接觸的人,教師和班級內其他學生也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巨大的影響。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也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注重標兵的選擇,以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具有良好品德和心理狀態的學生身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更好地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以此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滿足當今教學對心理素質教育方面更高的要求。例如,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學兩方面的考量,教師可以進行“助人為樂標兵”的評選活動。在這一“標兵”的評選中,學生既需要擁有與人友善的品質,也需要有樂觀的心理狀態以及合格的溝通交流能力。在具體的標兵評選中,立足民主管理的理念,教師同樣可以以學生的投票為最終的選擇標準。而在標兵選出后,教師一方面可以讓其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墻面環境的創設,將其事跡展現在教室墻面的具體區域。而通過心理健康、道德品質方面標兵的評選,教師有效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充分發揮了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有效為學生創建了培養良好心理狀態的環境。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同知識的教學同等重要。而同學科教學中學習者中心地位的突出一樣,在心理教育中落實生生互助的教育理念也相當重要。這一方面需要教師構建心理咨詢小組,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效進行互助;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學習環境。當然,教無定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調整教學策略,使用最合適的心理教育方法。這樣,教師才能在“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理念下構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滿足當今教學對學生越來越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