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第八中學 張金煥
短小靈活且極容易突出重點的“微課程”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融合,不僅能幫助初中生在較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英語語法,構建知識框架體系,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提高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和效率。本文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融入“微課程”的價值意義為切入點,通過對其應用發展現狀的剖析來深入探索該教學設計的有效實施路徑和策略,希望能為初中英語教學構建多元化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供參考。
“微課程”是初中英語教師應對新課改、迎合信息化教學所采取的有效教學方法,其參與性、互動性強,能巧妙利用碎片化時間為師生打造可移動化教與學模式,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提高學生對英語核心知識的提煉和掌握,增強其學習效率。同時,初中英語教師以“微課程+英語”的模式來完善課堂設計,既能為學生學好英語、提高成績奠定基礎,也能為推動英語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隨著“互聯網+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育信息化、現代化趨勢愈發明顯,“微課程”教學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初中英語教學的信息化改革,使其在完善、打造高效課堂方面更具優勢。特別是在“微課程”的引導和輔助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極大發揮,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汲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能,為其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可靠基礎。同時,“微課程”能幫助學生有效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能力,及時發現自我不足并予以完善,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成績。例如,在講解“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這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一般過去時的規則及不規則動詞、一般過去時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不少初中生在學習這兩方面內容時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各種問題。對此,教師將微課視頻上傳到共享平臺或班級群里,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重復觀看并學習即可,不僅貼合學生的學習計劃,使其查漏補缺,提高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攻略和掌握,提高學習成績。如某個同學對“go,take, eat, see,buy……”等詞的過去式掌握不夠熟練,通過微課程學習之后,不僅輕松掌握了這些詞的過去式,還對這些詞的應用有了非常嫻熟的掌握,因而學習自信心更高,學習積極性更強。
在“微課程”模式的推動下,教師教學設計更注重實踐,即學生“做”的能力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英語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對激活學生英語思維,促進教學相長大有裨益。一方面,“微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能賦予課堂更多生機活力,點燃學生的參與激情,激發其自主學習內動力;另一方面,“微課程”與英語教學設計活動的創新融合能有效改善學生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助力下不斷提升英語素養。初中英語教師利用“微課程”能有效構建“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平臺,為實現所有學生共同進步、提高教學實效提供助力。
新課改全面實施之后,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更要抓學生的素養,要雙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推動初中生全面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壓力,導致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而“微課程”的制作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特別是信息化素養嚴重不足的教師,其本身對“微課程”制作就不熟練,花費時間更多,投入課題研究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這樣一來就容易出現“微課程”制作簡單、內容不完善、教學模式單一化等現象,影響教學效率。
“微課程”主要以視頻、圖片或音頻等形式出現,其不僅具有教學價值,娛樂性也極強,對很多自律性差的初中生而言,“微課程”只能滿足他們視覺上的娛樂感,不能真正促使其融入教學活動中,最終導致“微課程”教育價值無法發揮到位。同時,由于“微課程”是線上觀看,網絡不穩定等因素會影響學生學習中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和效率,同時還極容易讓部分學生產生松懈心理,影響教學質量。另外,“微課程”的授課節奏較快,教師設計的課件若不能符合初中學習需求,將很難調動其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應用微課程來開展英語教學,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后再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進度來層層深入展開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 Unit 8“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re?”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theater、comfortably、worst等單詞,掌握文中形容詞和副詞的高級形式和用法,并以本文中的語法為參考進行人物、事物的描述。而這些也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很多初中生在學習之后都會出現聽不懂、運用不靈活等現象。
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時,首先通過PPT 來簡單介紹一下本節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形成一個初步感知認知,之后通過圖片情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開啟英語思維,使其在合作探討中自然而然的聯想到“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re?”這一主題,并進一步加深對文中形容詞、副詞比較級用法的初步應用體驗。
在語法講解方面,為提高學生對形容詞、副詞最高級變化規律的掌握,教師可以通過為微課視頻的形式來總結、歸納,幫助其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框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內化吸收。利用“微課程”課件,很多學生對常規的形容詞、副詞變為最高級規律已經有了初步掌握,在用法上也相較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以fast 為例,其最高級為詞尾+est,即fast+est=fastest。若詞尾為字母e 且不發音之時,其最高級是直接+st,如close+st=closest等。
教師利用微課設計一些適合學生課堂練習的習題,以實戰提升學生對理論的掌握,不僅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消化,還能促進其靈活運用,提高其理解和記憶。此外,微課程資源還可以作為教學課后反思、學生課后復習的重要資源,能促進師生有效改進課堂教學效果。
“微課程”作為信息化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會與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一定的摩擦和問題,影響學生對“微課程”的好感度和應用體驗。對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手段來創設情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來展開教學,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應用并愛上“微課程”,激發其興趣,為增強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例如,在Unit 5“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課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以及貼合初中生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展開教學,必然能引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其注意力,增強其對“微課程”教學內容的內化吸收。
T: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1: I went to the zoo.
S2: I went to …….
T: very goo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Now, look at this……
教師以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來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過去事情的談論和結構,并利用符合初中生喜好的圖片視頻模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然而然過渡到新課學習中,提高對句式的理解,為實現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奠定基礎。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動詞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掌握情況。如“Mary and I______(come)to library last Sunday.”可以說,教學情境的完美融合,既有效推動了“微課程”與英語課堂設計的融合,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對新課的導入和對“微課程”教學的接受,增強學習體驗,確保其學習熱情的持久性。
“微課程”教學雖然新穎獨特,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其與傳統授課模式的融合,是初中英語教師探索新教學思路、打造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途徑。教師以多元化手段來促進兩者協同發展,為培養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降低其畏難情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可靠基礎。例如,在講解魯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1“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一課時,教師要秉承“從課本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來引導學生從生活場景、經歷中去探尋答案、回答問題。這樣的引導方法更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解題成功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其更加踴躍表現自己、積極參與教學互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利用微課程對“game show”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并將教學實踐融入其中,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實踐能力,使其自然而然提高對學習英語的重視度,增強其學習主動性。在單詞背誦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程”播放一些短視頻、圖片等來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以形象鮮明的視覺、聽覺沖擊來增強學生感官體驗,促使其自然而然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如“situation comedy”,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有關情景喜劇的介紹,并通過微課程傳授給學生,確保其對該單詞的掌握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分層教學的方法來推動“微課程”在教學設計中的融合發展。如在本節課中,教師為優、中、后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金字塔式學習任務,后進生只需要掌握單詞和基礎表達,中等生需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重難點,盡可能地提升在實戰訓練中的應用,如“hope”,中等生不僅要掌握基礎詞匯,還要掌握“hopeful”“hopefully”“hopeless”等,以此來拓展其知識面,提高其積累,為寫作打好基礎。優等生則需要掌握更高難度的知識,如重難點易混考點、拔高訓練等。通過這三個不同任務維度來展開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層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收獲成功的喜悅,推動全員協同發展。
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知識、汲取新知的重要途徑,初中英語教師利用“微課程”來帶領學生在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增強其學習實效性,提高其成績和英語素養,推動其全面發展。例如,在Unit 4“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課學完之后,教師通過“微課程”布置課后復習訓練,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情境氛圍中完成對當日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來制作教學重點課件,上傳到微信群或教育平臺,讓學生通過微課程學習來掌握教學重點,夯實學習基礎。如“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Turn on the blender--Cut up the bananas--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教師通過微課程來制作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明確“banana milk shake”的制作過程,既為學生口語表達提供清晰思路,也讓學生對重點句子有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當學生掌握這個句型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微課程課件中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夯實基礎,提高對英語語法知識的運用和掌握,使其能學以致用,消化所學知識。對學生而言,觀看微課程無疑是對知識的再梳理,特別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知識體系及框架制作的微課程,不僅能滿足學生對所學知識復習的需求,還能提高復習效率,確保學生有所收獲。對教師來說,微課程的制作對其深入了解課程內容和英語知識大有好處,對其提升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也有良好助力。
對“微課程”的課程教學效果,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課堂中應用“微課程”教學法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英語語法,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微課程”娛樂性過強,讓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微課程”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意愿,而后進生對此表示難度較大。對此,教師要正確應用“微課程”教法,讓學生在生動趣味的教學環境中掌握英語語法和詞匯,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程設置更多與學生當前學情相符的測試問題,讓學生通過訓練實戰來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能力,繼而反思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補缺掛漏,完善學習內容。
“微課程”最大的優勢在于資源多、教學直觀形象,能有效拓展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課堂,以多元化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性。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索融合“微課程”的教學設計,以新教育理念、新授課方式來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為新時代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提升奠定可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