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鸚姿 趙彬彥 李欣雨 賀美艷
懷化學院
湘西竹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相關產品需要做出相應的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價值。而人們對更加智能化、科技化的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強,因此,傳統手工藝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亟須更新。湘西的民間竹編被列為湘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篾匠精湛的編織技藝,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湘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一個好途徑。
湘西是湖南省主要的欠發達地區,也是竹資源豐富的地區,通過充分挖掘地域資源發展經濟,有利于改善湘西地區的經濟狀況,促進地區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作為湘西非遺文化代表之一的湘西竹編近幾年逐漸出現在社會大眾的視野中,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目前,學術界對湘西竹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湘西竹編的設計、藝術性和審美價值上,對湘西竹編的文化內涵與創造性傳承轉化分析較少,因此,本研究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湘西竹編的發展進行系統分析,以期保護湘西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湘西地區經濟發展。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竹產資源豐富,湘西地區民間的竹編手藝人較多,這些手藝人結合人們生活的需要,創作出多種編織生活用品。由于現在工業化水平越來越高,傳統竹編手工藝逐漸被機器生產替代。新一代年輕人熱切地追求時尚,這些傳統手工藝也逐漸被埋沒。湘西傳統的編織器皿逐漸被當今設計獨特且更有吸引力的器皿所代替,曾經在湘西地區隨處可見用來背孩子的背簍、竹編椅子、打魚用的漁具、防雨防曬的斗笠等竹編制品,由于傳統手工藝的失傳,現在市面上少之又少,甚至是一簍難求。近些年,湘西傳統竹編手工藝經受更多的考驗,自愿學習傳承的人越來越少。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不斷創新,給這個傳統手工藝注入新鮮血液。
在歷史的積淀中,湘西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竹編產品,其中包括籮筐、簸箕、米篩、涼席等。湘西的竹編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是傳統手工藝代表。湘西竹林隨處可見,有山竹、楠竹、水竹、毛竹等,不同的竹子有不同的特性。湘西地區山地較多,地面坡地較多,隨處可見勞作的人們背著背簍裝東西,有的婦女甚至把孩子放入背簍中,湘西民間竹編技藝都是世代相傳的,因此湘西地區的人們多少都會制作出一兩件竹制品,為湘西竹制品奠定了基礎。
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存在矛盾的根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與這種發展節奏脫節,如今高效、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對產品的需求發生變化,產品的研發方向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新型材料的開發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相比于傳統材料,新型材料具有成本低、易機器化批量生產、結實耐用等優點。竹編產品由于是純手工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且沒有進行整體革新,太過保守,因此逐漸被用新型材料制作的產品所替代。
現有竹編類產品以家具和工藝品為主。就工藝品而言,基本上涉及筐、籃、燈具及茶具等少數幾種產品類型。種類不夠豐富,在造型上也沒有更大的突破,功能上也比較單一,從而限制了竹編產品的市場開拓,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因此,竹編工藝雖然受到關注,但竹編產品卻沒有市場。
1.優勢
生產竹編產品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而這些企業在同行中整體實力要弱一些,因此經營范圍受到限制,而且處理風險及問題的能力差,所以竹編生產廠家更加注重對產品市場的細分,使產品在競爭中更專業、更細化、更有特色,使整個竹編產品以更優質的面貌進入市場。而在客戶的選擇過程中,一個企業的推廣及其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百年老字號”“湘西非遺”等冠名進行宣傳可有效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受關注度。
2.弱勢
很大一部分人對竹編文化缺乏了解,而民間生產廠家對竹編工藝品種、款式的創新設計能力十分有限,這也是制約湘西竹編文化發展的一大原因。所以文化推廣、款式創新以及開拓新市場十分必要。
3.機會
湘西竹編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方斗笠作為竹編的一種產品,更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一度成為朝廷貢品,聲名鵲起。在此大背景下,本項目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緊密結合新時代和社會實踐的新要求,讓新一代大學生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服務自己的家鄉,振興家鄉經濟,立足家鄉創業,并帶領父老鄉親實現共同富裕,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時也使湘西竹編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弘揚。
4.威脅
公眾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強烈,湘西竹編傳承受到多重阻礙。外來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擊對竹編文化也產生一定影響,用新型材料制作的工藝品使傳統竹編產品的市場份額大大降低。綜上所述,湘西傳統的竹編手工產品在推廣過程中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為了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對現有的竹編產品進行創新再設計是湘西竹編手工藝活態傳承的必然途徑。傳統的竹編產品在視覺上給人的沖擊力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文化發展的趨勢,同時這些產品還需要給人提供故事性、情感性價值。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這需要我們突破原有的束縛,推陳出新,運用多元思維把竹編文化的內涵提煉出來。
新工業時代下,材料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為打造多種產品提供了更多渠道。竹編可以與陶瓷、皮革、木材、玻璃、藤、金屬等材料結合使用,形成不一樣的藝術作品。從不同視角出發創作的竹編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其與自然的傳統材料相結合,能獲得錦上添花的效果。與現代工業材料相結合,不僅僅是傳統工藝的革新,形成的產品也將訴說不一樣的故事文化。
竹編作為傳統非遺手工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竹編工藝品是創新設計的一個載體,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可以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竹編產品中,對其進行重新構造和細化加工,創造出更生動形象的傳統文化產品。在提取傳統元素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從竹編的編織紋理入手,竹編的編織千變萬化,紋理各不相同。對竹編元素進行提取和深加工,并將其運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既可以增強現代產品設計的美感,又可以提升其市場價值。竹編與新型材料進行有機結合,使設計制作出的新產品既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蘊,也可以突出其工藝創新性。
在產品的基本屬性中,“功能設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創新工藝,還是傳統手工藝,對產品功能的重視度都比較高。雖然現在人們不那么關注其功能性,但同樣需要注重對其功能的創新設計。另外,在提取竹編傳統元素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傳統工藝技術的提煉,將其與現代工藝技術進行融合,可以更好地滿足大眾對文創產品功能與審美的需求。
今天,在這個不斷追求時尚與藝術的社會里,人們對于服裝的要求不再僅僅只局限于保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服裝的時尚。在時尚界,大多數服裝品牌的設計都蘊含許多不同藝術風格的元素,如剪紙、刺繡、蠟染、竹編、藤編等傳統手工藝,這些傳統手工藝在服裝上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服飾的藝術特點,同時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宣傳與保護。對于湘西特有的編織技法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設計師在運用竹編工藝時,更多的是參考竹編工藝最終成型的效果。湘西竹編工藝成型的效果主要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體現的是竹編骨架工藝效果的定式結構;第二種體現的是竹編裝飾效果的花式結構;第三種體現的是竹編裝飾效果的自由編織結構效果,與第二種效果不同,花式結構編織的裝飾效果主要體現在顏色上,而自由結構編織的裝飾效果主要體現在花紋紋樣的變化上;第四種體現的是竹編材質特點的立體結構編織效果,采用的針法多為六角針,可以完美地貼合人體的各個部位,使服飾更加舒適,還可以制作與作品主題匹配的配飾產品。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家居用品的要求不僅局限于耐用與結實等功能特性,更傾向于追求其藝術審美價值。此外,現在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在家具選材上體現出明顯的綠色環保要求,越來越偏愛天然的環保材料。地域性和民族性建筑裝飾元素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涉及建筑、家具、產品設計等領域。在家居生活用品的制作過程中,想要增強其藝術美感,首先需要設計者學會選擇制作材料,因為材料是體現每件家具生命力的主要元素,在家居用品的設計制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編織家居用品有很多都是采用經緯編織工藝,將竹條或者藤條作為編織材料,從而編織出儲物籃、儲物柜等家居用品。融合現代設計的竹編手工藝人在編織的過程中利用竹條與線的編織方式,編織出清新、精致、簡單的編織產品,與此同時,也有較多的設計師能夠運用生活中一些比較普通的材料設計出頗具美感、品質較高的生活用品,不僅增強了產品的藝術美感,還有效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例如巴勒斯坦民間流行一種叫作藤編的技藝,它采用兩種不同的編織方法:一種是藤條之間相互交錯不斷變換的起編法;另一種是藤條相互之間一上一下運行的挑蓋法。在運用這種編織技術的過程中,編織者還利用不銹鋼材質圓形框架將編織物的邊沿進行鑲嵌,這不僅體現了傳統的編織技藝,而且更加具有現代藝術的美感,在編織中運用了很多柔性材料,打破了以前竹編選材的單一模式,使產品在本質上有了很大的飛躍。
湘西傳統的竹編技藝與現代產品相結合,既保護了傳統手工藝又增強了現代產品的文化氣息和美感。新生代設計師對款式進行設計創新、結合不同種類的材料創新產品、制定合理的保護民間藝術家生存的政策、打造專業運營團隊是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活態傳承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湘西地區經濟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湘西竹編不僅要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還要走進現代人的生活,順應現代人的消費觀念,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