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彤 白 柳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在環境問題嚴重的背景下,纖維藝術領域的藝術家開始關注環保,以環保材料為出發點,傳達環保理念,表達環保態度。關注環境保護就是關注人類自身。它旨在為人類解決實際和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環保材料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是天然纖維材料、純天然纖維材料及含有毒物質經化學處理的纖維材料;第二類是指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和經過無污染處理后再利用的材料。
纖維藝術創作不但展現了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而且體現了他們的區域空間意識,特別是可以展現纖維藝術原材料帶給大家的藝術美。人類應用紡織材料創作擁有悠久的歷史,遠古時代人類就開發出紡織材料的捻線和劈搓加工工藝,從而制造出用于防凍保暖的服裝和用于生產制造的專用工具。
我國最早應用動物與植物化學纖維制作衣服是在秦漢時期。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手工編織社會實踐活動,逐漸探索出織麻紗和綢緞的加工工藝,在這個過程中持續促進了紡、織、繡、染等制作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在古代,編織、刺繡等領域更多的是由婦女主導,女性天生給人一種溫柔的、可親的、柔軟的感覺,自然而然與纖維藝術聯系起來。這種自然的親和力已經成為一種象征和藝術表達的重要元素。
在漫長的歷史中,纖維藝術的形式和內容來自各個民族和地區的文化。纖維藝術從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文化中汲取營養。今天,多元文化共生和繁榮,纖維藝術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創新時代。在新時代,纖維藝術無論是在材料還是技術方面,都發生重大轉變,要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現代理念的融合中尋求突破。還要與時俱進,展現纖維藝術的獨特魅力,展現藝術家的審美取向和人文情懷。
第一個特征是“材料綜合性”。纖維藝術創作的主要媒介是纖維材料,纖維藝術被稱為纖維材料藝術。纖維藝術的“材料綜合性”主要體現在纖維材料種類的綜合性和纖維材料的使用功能上。纖維材料有很多種,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每個類別又包括許多小類型。例如,天然纖維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天然纖維材料;人造纖維包括金屬纖維、巖石纖維、礦渣纖維等,這是纖維材料綜合性的體現。纖維材料的使用功能分為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纖維材料的出現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纖維材料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類利用自然界中的竹、柳、草、藤等天然植物材料通過編織等手段制成服裝和工具,這是纖維材料實用功能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文化和思想都在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纖維藝術最開始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需要,現在還包括家居裝飾中的壁毯、掛毯,這也是纖維藝術早期的主體。現在家居產品中的其他紡織物品如沙發靠墊、桌椅墊以及屏風等必備品也都是纖維藝術的產物。它在空間環境中具有美的分割功能,是其裝飾功能的體現。
第二個特征是“形態的多元化”。纖維藝術是現代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綜合性藝術載體。傳統的纖維藝術形式單一,多為二維空間的藝術作品,個別缺乏藝術思想和內涵。在歷史變革的高級階段,隨著藝術觀念、藝術運動、文化融合等因素的變化和延伸,藝術家通過將藝術創作與纖維材料相結合,對纖維材料進行創新,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藝術語言。在當代的藝術創作中,大多是綜合性的藝術作品,既有二維空間的藝術作品,也有三維空間的藝術作品。藝術家要對纖維藝術創作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不斷進行創新實驗,如紡織藝術技法的融合、立體雕塑概念的啟發、創新材料的科技手段介入等,促進多元藝術元素、多維藝術領域與纖維藝術創作相結合。在當代纖維藝術創作中,許多人都在拓展和創新纖維藝術的構成形式,利用本體材料的優勢,從傳統平面發展到立體造型和綜合空間收藏的藝術形式,吸收不同的藝術營養,豐富自己的藝術形式,這是纖維藝術形態的多元化特性及其發展趨勢。
現在纖維藝術更多地結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生產加工技術,體現了物質形態和精神實質。它可以從視覺、觸覺、內容和方式等方面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人們可以把纖維藝術看作一種材料的造型藝術。在纖維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主要是以材料為基礎來表達藝術家的創作意識。藝術家采用生活中的各種纖維材料,通過纏繞、編織、粘貼、縫紉等多種方法,創作出立體藝術作品。作品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寫實設計風格為主,它們大多是平面的,呈現方式單一。
另外,纖維藝術非常重視材料的選擇和加工技術的創新。今天的纖維藝術擺脫了傳統材料選擇和生產、加工和制造的限制,依托新材料和自主創新技術,極大地增強了纖維藝術的創造力,當代纖維藝術采用的是一種新穎獨特的視覺語言和表現形式。在當今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傳統材料與新材料相結合,以各種表現方式創作出的平面表現形式,向大眾展示了原材料創作之美和新穎的視覺信息內容。未來將出現許多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且具有自身特點和層次感的纖維藝術作品。從功能上講,纖維藝術可以給人營造溫暖、安靜的室內氛圍,增強人與空間的共通性,給人一種歸屬感。比如軟雕塑(以軟性纖維材料為原材料制作的工藝品)在室內裝飾中就深受室內設計師的喜愛。
材料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物質,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制造器件或物品等方面,但并不能將所有物質當作材料。其中廢棄材料是原材料在使用中剩余的材料,可以作為一般設計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部件或成品的初始材料,如塑料、金屬、皮革、石塊、木材等。不同的行業領域對材料的名稱和定義有很大區別,本文所指的材料只是用于室內藝術設計的原材料。所謂可再生材料就是對一些廢舊的物品進行二次加工,在保持物品基本特性的情況下,使其成為新的產品。可再生材料可以是使用后剩余的材料或者其他報廢物中有回收價值的廢材料,這些都可以統稱為可以循環利用的無公害材料。可再生材料有別于再生資源,如電能、風能等,這些都不能稱為可再生材料。
在現代纖維藝術中,藝術家努力打破審美的界限,以新的觀念和態度發現和審視藝術,在纖維材料中進行探索和挖掘。藝術家對環保材料的應用日趨成熟和多樣化。環保材料是指在纖維藝術設計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無污染、可再生的自然材料。同時,可再生自然材料是現代城市公共藝術中使用較多的材料之一,是可再生資源的一種存在形式。藝術作品中常見的纖維環保材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材料,無毒無害,加工簡單,無污染。這些材料通常來自大自然,具有親和力。它們可以應用于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創作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常見的材料有棉纖維、麻纖維、紙纖維、絲纖維和羊毛纖維。另一類是可回收的環保材料,利用成品和廢料進行藝術創作。這些材料有自己的形式。藝術家通過對這些材料的重新組合賦予它們第二生命,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藝術理念,節約藝術創作成本,使這些材料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出來。
1.棉纖維環保材料的物質特性分析
棉纖維材料在各種纖維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棉纖維具有非常好的柔軟性能和強度,用棉制成的棉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具有實用功能的紡織領域以及纖維藝術和裝飾工程領域,如織錦。中國的棉花產量相當可觀。棉纖維因加工方便、產量高、價格低廉而深受人們喜愛,它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纖維材料。棉纖維親和力強,與人體皮膚接觸后無刺激和不適感,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收性和保暖性。它已成為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傳統壁毯的常用材料。
在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把棉纖維作為一種重要的實物來表達。采用傳統的印染方法和新工藝對棉纖維材料進行染色,以棉纖維材料為基礎,表現出簡單、穩定、明亮、美觀的色彩效果,使作品表現生動、富有表現力。棉質材料在纖維藝術的創作中體現出豐富的表現力。棉纖維的質地、形式和顏色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在中國傳統民間工藝中,染色是利用棉纖維材料的特性進行加工和再創造的一種方法。
2.麻纖維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在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發現,將各種亞麻材料應用在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中會呈現出新的藝術手法和形式。在后現代思潮的影響下,藝術家徹底擺脫了傳統的創作觀念,開始嘗試新的創作思維,解放了雙手,并開始在藝術創作中運用豐富多樣的纖維材料,打破固有的創作思維和創作技術的局限性。各種纖維材料的表達方式開始由單個平面向多元化轉變,立體表達形式是對平面表達方式的拓展。各位藝術家熟練地掌握了三維的表現形式,并開始嘗試將平面紋理應用到三維作品中。在利用亞麻纖維材料進行創作時其表現手法從平面形式轉變為三維形式,兩者同時作用于同一個空間作品中,藝術家在創作中獲得了大量的空間。亞麻纖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力度與柔度并存,用亞麻纖維制成的壁掛給人一種原始、自然且厚重的感覺,是一種視覺上的觸感。作為一種天然綠色環保材料,藝術家開始傾向于使用亞麻纖維材料,使亞麻纖維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讓很多人都能看到亞麻纖維藝術作品。
通過材料造型的創新和應用,藝術家改變了原來的想法,即材料可以停留在藝術作品的表面,在創造微妙的紋理變化中發揮作用,并拒絕先入為主的觀點。一般來說,藝術家賦予他們的作品以全新的創意和完美的表現。通過材料,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而不是忽視它們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材料是藝術創作的第一語言。由此可見,我們對纖維材料語言審美價值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紙纖維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紙漿是纖維藝術家常用的表達肌理的藝術創作材料,他們通過一些專屬的工具輔助手工進行藝術創作,結合紙漿材料的肌理與質感,融入自己的創作理念,可以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形態。紙漿是一種可塑性強、創作形式豐富的纖維材料,具有不同于其他材料的審美質感。藝術家可以在紙漿形成的過程中添加其他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與紙漿結合較為常見的材料有植物碎片、稻草等,也可以采用廢報紙、宣紙、書法紙、瓦楞紙、卷紙等進行加工再創作。在材料處理完畢后,作品的色彩是藝術家表達創作情感的另一種重要語言,通過對材料的分解,根據創作的需要,在紙漿中添加天然染料對其進行染色,便完成了將紙漿制作成的纖維藝術作為創作原材料的過程。制作好的紙漿一般用于制作纖維粗細不同的手工紙,再經過烘烤和晾曬得到具有不同肌理質感的手工紙環保纖維材料。藝術家也可以將制作好的手工紙進行再加工,這樣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的紙漿藝術作品的基礎準備就能實現;紙漿材料也可以用作其他輔助工具,比如刮板和畫筆等,紙漿在黏稠的時候就用畫筆或者刮板作出或細膩、或粗糙的效果,在這種類似于繪畫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天然的染料給紙漿染色,通過顏色的比較與反差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當然紙漿的原色也十分具有藝術感,可以呈現出回歸自然的藝術效果。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所用的材料是沒有區別的。藝術家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充分凸顯紙纖維的特殊魅力,甚至把廢舊的紙材料“變廢為寶”。
現代藝術中對可再生原材料的分析和運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必須不斷探索和實踐,如此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文化表達形式。在對可再生材料進行分析和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材料的美,發現可再生材料與纖維藝術有密切聯系。總而言之,將可再生材料作為纖維藝術創作原材料的分析和開發設計擁有廣闊的前景,纖維藝術的品質也會變得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