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杰,田 好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鎮江 212200)
界牌鎮地處于丹陽市的東北部,東往揚中市,一江之隔,西與經濟更為發達的常州市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3.63平方千米。界牌鎮與丹北鎮同屬丹陽市,且兩鎮毗鄰,是丹陽的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區域。
丹陽市轄共10個鎮,據2021年統計年鑒,截至2020年底,丹陽全市共完成GDP為 616.59億元,其中丹北鎮完成230.28億元,占全市GDP的37.35%,界牌鎮完成58.45億元,占全市GDP的9.48%,兩鎮共完成288.73億元,占全市GDP的46.8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4:51.3:44.3,圖1所示。其中,工業、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仍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最高,且屬于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并呈現穩定發展態勢,推動經濟實力持續增長。
圖1 丹陽2022 年各鎮GPD 餅狀圖
由于該地區工業企業較多,經濟發展相對較好,對于物流配載行業的需求量也相對較大,且鎮與鎮相距很近,故服務于該地區的配載企業數量較周邊地區而言,呈如下特征。
1.3.1 入行門檻較低,數量較多,服務水平不一
由于配載行業從業入行門檻較低,從目前該區從事配載行業的企業來看,每年的企業數量都有所增加,且較為分散,規模較小,多為店鋪租賃形式。比如,擬從事某專線(兩個城市之間)配載行業的企業,只需先完成相關工商部門的注冊登記手續后,在該地區的物流市場內或市場外租賃單間門面,負責該地區的收貨工作,所需的裝卸搬運工具或搬運人員以及專線運輸車輛均可在需要時外包。新辦配載企業的初期投資資本在10萬元以內,入行門檻較低。對于該地區工業產品銷往全國各主要省份或城市,配載服務需求量大,故配載行業吸引力較大,從業企業每年均有較大數量的新增。但各配載企業由于自身管理水平、從業人員素質、客戶貨源穩定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各企業的服務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也良莠不齊。
1.3.2 競爭激烈,行業穩定性較弱
由于配載行業入行門檻較低,服務水平不一,且每年皆有較多數量的新增,該地區的配載行業競爭也頗為激烈。比如,貨源顧客的不正當爭搶,惡意降低市場價格,倒貨賣貨行為的增多等給市場的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增加了一定的阻礙。一些生產企業,迫于運輸成本的控制,選擇了價格較低的配載企業,但貨運時間得不到保證,甚至出現了運輸時間過長,影響了生產企業客戶的生產或銷售,民事糾紛增多。也由于配載行業的競爭,行業內部出現了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服務到位、注重信譽實力較大的企業逐漸以收購注資,拓新線路的方式逐漸取代了服務及信譽較差的配載企業,這對于配載行業來說,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良好市場格局的必經之路,有利于該地區配載行業的健康發展。
1.3.3 服務單一,增值服務滯后
該地區配載行業主要提供的服務,以配載運輸為主,與運輸相附屬的,比如倉儲、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業務提供薄弱,甚至不提供。從現代社會對于配載行業的服務需求來看,配載運輸是基礎。除了滿足基本的配載運輸服務外,部分生產企業還需配載行業提供比如貨運保險、代收貨款、多式聯運等一站式的全程服務。但該地區的大多數的配載由于企業規模、成本、客戶、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能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配載企業比例并不是很大,從一定程度上也對該地區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滯后生產企業的發展。
1.3.4 自有車輛較少,管理水平不一
配載行業,主要依賴于公路運輸。目前,從事配載業務的企業,出于成本的控制,大多采用租賃貨車的方式完成城市間的公路運輸,自有車輛較少。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配載企業只需要完成收貨工作,當集齊一整車貨物時,即在網絡平臺中租車,有的為單放車輛,有的為返程車。配載企業與車主簽訂運輸協議,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將貨物送達到位。運輸協議雖有較為統一規范的模版,但真有糾紛時,會因糾紛處理協議未明確注明、配載企業與車主或車主的營運公司不在一地,責任不明確等多方因素,造成糾紛處理過程緩慢,甚至相互推諉,從而間接地損害了生產企業的利益,也影響了良好的行業行風、企業名譽。
陸港是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鐵路、公路交匯處,便于貨物裝卸、暫存的車站,有停車場線、貨物查驗站、裝卸站臺、倉庫堆場、分揀廠房、辦公大廈、生產和生活配套等設施和相應設備,具備國際貨運的單證辦理、貨物查驗、貨物裝卸、存儲配送等功能。
陸港是整合了運輸資源、陸路運輸的樞紐與集散中心,服務于地區經濟建設,銜接地區間的物流業務,拓展對外經濟業務,提供運輸、倉儲、報關報檢、流通加工等一站式服務。比如,中國物流長沙物流園、長沙一力物流園,依托京津冀—粵港澳主軸、滬昆、湘桂、廈蓉通道,提供全國范圍內的物流業務。
目前,國內建成的陸港項目有:義務陸港、晉江陸港、成都陸港、梅州陸港、石家莊陸港、淄博陸港、徐州陸港、西安陸港、蘭州陸港、新疆陸港等,主要分布于經濟發展較好、有外貿需要或靠近水路運輸條件的中心城市及樞紐城市,為地方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便利與輔助。
2.2.1 綜保型陸港
提供陸港完整服務,可直接對接對外貿易,可提供聯運一站式的單證作業、保稅服務和公鐵聯運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
2.2.2 聯運型陸港
提供陸港基礎服務,提供國內、國際公鐵聯運物流。
2.2.3 公路型陸港
以提供公路運輸一站式服務,是陸港的基本服務。
就以提供公路運輸一站式服務的公路型陸港為例,陸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3.1 整合物流資源,聚集物流資源
陸港的建設有利于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發揮協同作用,為社會提供各種物流服務,規范化經營,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推動劑,增強地方經濟建設的吸引力。
2.3.2 提高物流效率,企業利益最大化
陸港的建設,有助于降低物流服務交易的成本,使生產企業選擇物流服務商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降低,提高物流服務的交易效率。陸港的建設,是新型物流服務交易組織的體現,具有較好的地區輻射功能,同時也可銜接其他區域的鐵路、公路、港口的樞紐,為聯運提供便捷,從而降低了生產企業的流通費用,降低物流成本。一站式的服務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省心、省力。
2.3.3 互利共贏
從三次產業革命的角度,作為第三產業的物流服務業和第二產業的工業、建筑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第二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反促了第二產業的發展。陸港的建設和良好的運營,有助于地方生產企業進一步降低產品流通成本,實現“第三利潤源泉”,提升企業的利潤空間,有助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與此同時,地方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又擴充了陸港的客戶源與貨運量,提升了陸港的經濟效益,實現了互利共贏的雙贏局面。
城市的陸港建設大多是政府部門或國企投資建設,由相關市場監管部門或對接監管部門直接入駐或管理,有助于實現規范化管理,便捷了相關監管與報批手續的完成,節約了物流交易成本。
3.1.1 店鋪租賃形式較多
在公路運輸的樞紐城市,往往分散著規模大小不一、功能不盡相同的配載中心或物流園。有的物流園主要提供專線配載業務,生產企業可直接在該物流園內尋得配載服務,有的物流園主要提供往返車輛停車、休整服務,并順帶地方特產的銷售。但以上類型的物流園大都采用店鋪租賃形式的合作方式,各配載企業自主經營和管理,企業規模較小,物流園經營者對園內各租賃店鋪的配載經營者的統一管理較弱,缺失運營層面的監管,服務質量難以把控。
3.1.2 配載企業經營者的流動性較高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且物流園內各配載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不一,經營效益高低不等。運營較差的小微企業,大多支撐不了兩年,有的甚至一年就轉行或倒閉。這也給物流園管理的持續性帶來一定的影響。
3.1.3 傳統物流園資源整合能力較弱,企業配載成本較高
傳統物流園是城市配載行業的集中地,應該具有較高的資源整合能力。但由于大多物流園屬于店鋪租賃形式,園主經營者更多關注的是園區的招商和房租的收繳率。公共配套設施資源共享,比如,倉儲資源,裝卸搬運等資源的共享,由于受投資成本的影響,絕大多數園區經營者意識淡薄。園區內各配載企業往往自備叉車、貨架等倉儲、裝卸搬運類設備設施,業務量較高且穩定的企業往往設備的利用率較高,但對于大多數小微配載企業來說,如果自備設備,則會帶來設備利用率不高、物流運營成本上升的弊端。
3.2.1 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外貿易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加大,經濟發展的總量呈穩定上升的發展態勢。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依賴于穩定的地方物流的發展。配載行業作為地方經濟建設的助推劑和保障,也需要更規范的運營、更為良性的競爭、更為優質的合作。陸港對內陸地區的產業轉移有助推作用,在陸港建設的加持下,我國沿海地區加快了向我國內陸進行制造轉移的力度[1]。
3.2.2 生產企業的需要
對于生產企業來說,配載行業為其完成了供應端的原材料的輸送、銷售端的成品的輸出,是其生產和銷售的保障。隨著貿易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和企業客戶需求的多樣化提升,生產企業對于配載企業能夠提供的服務種類不僅僅局限于單一配載運輸服務的需求,比如,一站式的聯運服務,報關報檢的對外聯運運輸,代收貨款的金融服務,銷售過程中的簡單加工行為的服務需求也日漸增多。單一配載行業受制于企業規模和服務水平的影響,很難做到一應俱全。
3.2.3 配載行業的發展需要
配載行業的競爭,不僅僅表現在客戶的拓展、價格的低門檻限制進入,而應該體現在服務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以及質量的競爭[2]。配載行業的競爭,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公平、有序、合法、合規的競爭。與此同時,配載行業的發展也需要一個良好合作的環境。在管理方法上,相互借鑒;在設備資源上,創建合理有序的共享機制,分擔成本,避免資源浪費;在企業客戶資源上,相互拓展,彼此促進。
鑒于以上需要,傳統的配載物流園由于傳統運營機制、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很難滿足社會、生產企業和配載企業三方的均衡。故借鑒陸港思維,探索城市配載中心的建設。
基于陸港思維,打造多維一體的新型配載物流園,如圖2所示。
圖2 新型配載物流園構建思路
4.2.1 國企投資、政府審批、市場監管
配載行業屬于物流行業的一部分,服務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潤滑劑與助推劑。國企投資相對于民企來說,無論是從綜合實力還是從管理水平上都有更好的呈現。基于陸港思維建設的城市配載中心,經國企投資、政府的規范審批,相關市場管理部門的監管或直接入駐,比如:運管處、檢驗檢疫部門、保險公司、報關報檢部門、聯運水路港口、航空港等部門的結合,可大大簡化配載行業聯運流程,降低聯運交易成本。
4.2.2 聘用制“職業經理人”管理
城市配載物流園的高層管理者,除了要熟悉配載業務、管理聯運控制技術與方法、相關運輸法規知識、知曉報關報檢流程等相關業務的知識與技能以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物流園的經營和管理能力,知曉市場需求和商戶需求,具有較強的宏觀戰略規劃能力和協調能力。對管理者的要求較高,專業性很強,故可在社會中選拔聘用具有較好工作經驗、較強工作能力、較好工作業績的優秀人才為“ 職業經理人”,專項負責城市配載物流園的整體經營與管理工作,是專業化提升的重要途徑。
4.2.3 創新招商機制,營造和諧氛圍
傳統的配載物流園大多由民企投資建設,服務功能較少,且屬于單純的店鋪租賃形式,具有傳統合作模式的弊端,且管理水平不一,故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基于陸港思維的新型城市配載中心,可采用創新的合作模式招商。
“零房租”,線路承包,自主經營。配載業務主要指城市之間的專線運輸。新型物流園的招商,可選擇線路運營有經驗的經營者加入,專門負責某條線路配載運輸的運營。各加入商只需按照業務量大小支付線路承包費用,無需支付固定房租,降低各加入合作商的經營風險,統一管理。新型配載中心對各合作商的統一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統一的業務規范要求。比如統一的業務操作守則、統一的行業規范和約束、加入或推出的條件和政策的統一,統一的品牌形象。新型城市配載中心可制定統一的形象,園區員工可根據崗位或部門不同身著統一制服,有助于統一的形象宣傳和配套服務。比如短時倉儲,統一的報關、報檢服務對接對應的部門,統一的單證流轉對接部門、統一的貨物跟蹤活動。基于以上園區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可設計矩陣式組織架構圖,如圖3所示,滿足組織工作需要。
圖3 矩陣式新型物流園組織結構框架圖
4.2.4 統籌運營資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運營資源由園區主辦方統一統籌規劃和管理,合作各運營商共贏,相互協調,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協作效益。主要的運營資源由如下幾個方面。
倉儲資源:配載行業的倉儲需求一般來說是短時倉儲,主要用于零散貨物集貨過程的貨物存放。大批貨物往往貨運車輛上門裝車,故倉儲資源對于單個線路的配載業務來說,利用率不是太高。故各線路運營過程中所需的倉儲資源可由園區統一規劃設置。園區內各運營商以成本價付費享受資源。諸如此類的還有裝卸搬運資源、包裝資源等,既分攤了園區內各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又提高了各運營資源的利用率。園區統一管理各運營資源,實現園區和各承包運營商之間的雙贏。
附屬功能資源:鑒于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發展,現代生產企業不僅僅要求配載行業能提供基礎運輸服務,還需企業完成比如單據的流轉、報關報檢等對外貿易物流的相關服務,由于此類服務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有嚴謹的手續和流程,對服務人員的從業素質要求也較高,可由園區統一設置,服務于各線路運營承包商客戶的對外貿易需求。
客戶資源:客戶是任何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生產企業的客戶也可以是分散在各個地區的,配載業務線路較多。園區可建立地區客戶資源庫,供園區各線路承包運營商共享。與此同時,生產企業的配載需求都可以在園區內滿足,降低生產企業的物流交易成本。實現園區、線路承包運營商、生產企業三方共贏的良好態勢發展。
4.2.5 引入信息化管理服務機制
比如,目前物流信息化手段已可以實現物流運輸的跟蹤服務,反應物流運輸動態,其好處是多方面的。但在配載行業,還有待普及。園區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既是服務水平的提升,也是服務質量的體現,使得物流信息在收、發貨人之間的公開,透明,有助于協調生產企業之間的工作安排,提升多方面的效益。
此外,園區也可建立物流綜合信息平臺。配載信息、物流信息、服務信息的整合與發布,有助于客戶的拓展和物流資源的整合,為降低園區運營成本,提高園區經濟效益提供幫助。
傳統配載物流園是配載企業聚集地,是時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基于陸港思維,創新建設經營規范、服務周全、質量較高的一站式服務的城市新型配載物流園,既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地區物流行業更好服務于地區農業、建筑業、工業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城市的統一規劃,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