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交通運輸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保稅物流中心就是“由物流企業在保稅狀態下,貨物在保稅監管區域進行采購、存儲、加工、配送、運輸、報關等的物流集結區”[1]。保稅物流中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物流中心能夠快速、經濟地實現貨物分揀包裝、貨物配載、通關保稅等,是一項綜合性和全面性的服務。物流中心建設有停車場、超市等基礎設施,還為入園企業提供各種業務場地,使園區企業能集中于自身的主要業務,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物流用地也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物流基礎設施項目的經濟開發功能包括新建設施的開發功能和既有設施及資源的整合功能,合理的物流園區空間布局還可以節省物流費用,提升園區的整體運作效率。
物流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各種交通方式銜接良好,促進了貨物集散,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促進城市用地結構調整、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
物流中心有不同性質的企業,聚集了眾多物流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大量物流企業集中到園區,企業之間優勢互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位于甘肅省武威黃羊鎮,地處甘肅中部河西走廊東端,其自然條件十分適合建造物流園區。由于武威有優良的區位交通條件,從2013年開始啟動建設保稅物流中心。遠期規劃以保稅區為核心,建設占地50平方公里的智慧功能型進出口加工、金融、貿易、物流基地。
武威作為連接亞洲與歐洲的重要貿易中轉基地,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以保稅區為構建基礎,以實現加快西部發展及全球重要的內陸港作為發展目標,其主要功能:一是解決加工貿易中的深加工和結轉貨物問題;二是解決一般貿易出口商品進入中心退稅問題;三是增加物流服務價值,降低物流成本。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是國際快運、鐵路、公路網的交匯處,是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也是現代物流的操作平臺。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力爭要成為全球重要的貨物中轉口岸,把武威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陸港。
SWOT分析法是國內企業研究和制定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的常用分析方法。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所面臨的外界挑戰和威脅,采用SWOT分析法來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S(strengths)是內部的有利條件、W(weaknesses)是內部弊端、O(opportunities)的優勢就是外部所創造的機遇、T(threats)的劣勢就是外部所帶來的挑戰。研究與長期發展戰略密切相關的內部優劣勢,列出診斷系統以外的外部威脅以及各種形式的矩陣,然后系統地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種制約因素,最終的結論通常具有一定的戰略性。對SWOT分析法的四種因素解釋如表1所示。
表1 SWOT 分析法
中心的管理層制訂綜合性解決方案可以有效預防和應對所面臨的威脅,通過充分利用機遇,克服并解決所有因素的威脅,結合各種相互制約的因素來管理整個形勢和局面。
PEST是指對影響企業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宏觀環境進行分析。
3.2.1 政治環境
政治環境是指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包括政府管制、政府政策、立法、政治力量等因素,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同的政策、法規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企業文化的發展具有促進和制約作用。
3.2.2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主要有通貨膨脹、能源供給、市場機制、市場需求等因素,這些因素直接決定著企業現在及未來的發展。
3.2.3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就是對當前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價值觀念等宏觀因素的分析。價值觀念會影響人們對企業活動、企業目標等的認可。
3.2.4 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包括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技術轉移和技術商品化速度、專利及其保護情況等。
通過對保稅物流中心進行PEST分析、SWOT分析,可以了解其外部宏觀環境,從而推動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發展。
4.1.1 宏觀環境分析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位于甘肅省武威黃羊鎮,地處甘肅中部河西走廊東端,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較快,為物流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2]。
隨著人流、物流、資本流的涌入,以武威為核心建設物流中心也就成為必然,它不但可以增強武威的輻射功能和牽動作用,而且能吸納更多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在武威集散,增強西北地區對國際資本、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提升西北地區國際競爭力。
4.1.2 經營環境分析
為了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武威與金昌一起被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的七個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具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為武威重要企業的原料和產品搭建了進出口平臺,搭建了經濟貿易通往世界的橋梁,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節點,促進全國經濟貿易的發展。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主要戰略任務是以大型骨干企業為核心,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集群。
4.2.1 機遇
建立保稅物流體系,努力在短時間內將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成為綜合保稅區,成為西北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功能區,同時加速發展進出口貿易,擴大與臨近國家的貿易往來,在未來努力將綜合保稅區建設成為“中國西北自由貿易區”,為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戰略升級提供機遇[3]。
4.2.2 挑戰
在甘肅省內除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外,還有許多同行企業。這樣使得該企業與其他保稅單位形成了競爭關系。隨著西部戰略的推進,西北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各省市均紛紛申請設立保稅中心、保稅區。這必將會使途經武威的物流減少,從而對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面對激烈的競爭,由于武威保稅物流中心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中許多關系、流程尚未理順、重要基礎設施的功能與周邊地區還有一定差距,物流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物流信息應用網絡化水平低,信息技術應用率較低。主管部門和園區內企業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物流園區內系統之間沒有有效關聯,信息孤島嚴重。
保稅物流中心內有便利的交通、倉儲、查驗場地、視頻監控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海關賦予保稅物流中心口岸功能等。物流網絡系統、財務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品牌經營和創新能力等,內部資源綜合能力強。
根據現場勘察鉆探及室內試驗數據,參考相關規范取值,并結合工程經驗,該滑坡治理工程的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及支擋結構參數見表1所示.
4.3.1 地理位置優勢明顯
武威處于河西走廊東邊,東鄰蘭州、南鄰青海、西通新疆、北鄰內蒙古和寧夏、地處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中心地段和新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帶,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重鎮,可謂“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是“中國葡萄酒城”,是西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和交通隘口城市。武威優勢的地理環境,既能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又能夠提高其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
4.3.2 交通優勢
武威處于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中間地帶和蘭州、白銀、銀川、西寧城市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聯系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橋梁和紐帶以及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交通十分便利。
4.3.3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規劃功能的分區,建立在對保稅物流業務流程的基礎上,目的是使各項業務都有相應的空間。保稅物流中心的分區是在綜合海關監管、城市規劃管理、功能最佳配置等基礎上形成的圍網內與圍網外兩大部分。圍網內包括海關查驗區、監管倉庫區、集裝箱堆場和保稅倉庫區;圍網外包括海關綜合辦公樓和保稅商品展示中心。
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加速崛起,給物流行業發展帶來諸多新需求、新變化與新挑戰,產業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方便用戶,服務社會,滿足環保、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勢在必行[4]。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已成為甘肅省重要的國際貿易通道。保稅物流中心建成后將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也將使武威成為一個水平高、規模大、帶動強的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通過發展樞紐經濟,打造國際鐵路物流和貿易通道。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國內區域經濟的一體化步伐也明顯加快。以區域整體優勢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滿足內陸地區發展國際物流的需求。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一方面能有效促進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武威農業科技園區和全省進出口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平臺;另一方面將輻射和服務周邊省區,為內蒙古、寧夏、青海等周邊地區的加工貿易、進出口企業提供退稅保稅、口岸通關等各項服務,打造向西開放的國際物流平臺。
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心物流產業,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應立足當地,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發展戰略目標。同時,政府必須先搞好公共服務轉變,由管理型、無限政府向服務型、有限政府轉變,由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向主要提供公共產品轉變。物流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就要求監管和服務等各部門的政策也要有利于中心發展。因此,政府職能應向綜合管理、綜合服務的方向轉變。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政策才能為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在稅費、土地規劃、貸款及保險等各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建立健全符合物流行業標準體系和中心實際情況的政策,促進中心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政府應以財政補助、資金注入、貼息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改建以及對重點物流企業的資金投入,鼓勵加快發展現代物流企業。
海關將繼續加強跟蹤研判和統計分析,加大已出臺各項措施的宣傳和落實力度,完善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將進一步幫助企業拓市場、解難題。同時,海關在提高執法透明度的基礎上,制定和推出適應市場經濟和物流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武威保稅物流中心要通過系統集成、平臺整合,以高度的信息化智慧物流為基礎,搭建保稅物流平臺、物資集散平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因此,在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就應從軟、硬平臺兩方面入手:既要完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也要完善政策等軟環境,使物流中心的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齊頭并進,做到統籌兼顧。
物流園區空間布局的智能化主要關注的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智慧物流園區依托全程物流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智慧型物流園區信息平臺的建設,將相關資源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創新物流產業發展模式,再造物流新體系。應該對物流園區的物流作業過程、外圍環境等進行模擬仿真,研究可視化物流系統、園區安防管理系統、物流綜合平臺等先進系統,使人們充分體會到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完善的公共物流基礎設施是保稅物流中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構建順暢的區內、區外交通網絡;建設滿足存儲貨物需求的倉庫、貨運站、堆場、保稅查驗場;構建便利的水電等輔助設施。
建設與區域總體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加快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可以被視為加快城市經濟及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環節。
專業的物流人才是加速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我國高素質物流人才稀缺。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引進優秀的物流人才,可以優化物流中心內部人力資源的構成,提升中心人力資源的素質,這就要求中心制定相關人才招聘計劃和政策,吸收、引進不同層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規范物流服務人才隊伍,做到人人掌握物流知識、掌握中心業務。組織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實施物流業資格考試認證,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實施校企合作,物流園區可以向高校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項目,既可以幫助學生走出純理論的學習環境,也可以從學生的實習中得到更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