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權 洪炳 魏婷























大嶺山作為東江縱隊根據地,是一個革命老區,自然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及革命精神。莞香又稱女兒香,也是大嶺山的一大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學生對于現代化工具的運用越來越得心應手,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學生與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現在的小學生對于歷史、對文化、對傳承的意識卻是越來越淡薄。許多小學生以追求所謂的“時尚”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恥,慢慢地陷入了享樂的泥潭無法自撥。正好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 100 周年,趁著這一時機,我們在學校開展一次“繼承老區精神,傳承非遺文化——走進老區走近女兒香”的活動。希望利用這次的活動,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老區革命精神,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提高文化自豪感。更是乘著勞動教育的東風,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主動參與勞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為學生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
因此,為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動手能力,健全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課余實踐生活,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引導學生了解本地歷史,認識文化底蘊,進行梳理,為自己的活動做好準備。結合勞動教育大綱的精神,分析學生的具體能力,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為根本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明白“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
一、活動意義
第一,培養學生勞動素養。通過與莞香種植基地的聯系,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初步建立學生的勞動意識。再邀請專家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最后,在專家的引領下,學生主動進行勞動,加強學生的勞動能力。
第二,提高教師自我素養。作為教師,在引領學生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帶領學生進行勞動的過程,不斷增進自我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相長。
第三,開發校外勞動基地。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種植基地,活動過程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定的總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作為勞動教育課程,同時結合科學、語文、數學、美術、體育等學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應用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成為了學校特色課程,豐富了各學科的教學資源。
第四,激發學生勞動熱情。讓學生走進勞動基地,親自參與勞動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科研精神,了解革命老區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第一,通過走進勞動實踐基地,認識到種植過程所需的各種條件及影響莞香形成的各種因素。
第二,了解莞香的結香的過程,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逐步養成學生的勞動意識。
第三,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初步掌握莞香的種植方法。
第四,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覺參加勞動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第五,通過本次的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老區革命精神,為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
第六,親自參加勞動獲取勞動體驗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認識非遺文化繼承非遺傳統。
三、活動年級和活動時間
活動年級:小學五、六年級。
活動時間:2021 年 3 月—2021 年 5 月。
四、活動實施
1.準備階段
2020 年初由于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里接受網課形式的教育。但是,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弱,部分學生不能自覺進行學習,利用網課學習時間接觸網絡游戲。其中更有部分學生不自覺地沉迷游戲,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精神萎靡,不愿參加體育活動,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家長對于這一情況,無不心生報怨,但是對于孩子的行為卻又顯得束手無策,不得不時常向學校求助。為了讓學生能走出對網絡世界的依賴,走進生活,提高勞動能力,培養勞動意識,我們決定充分利用大嶺山作為革命老區的優勢,結合本地特色,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勞動。在勞動過程中,培養勞動意識提高勞動能力;在勞動過程中,了解老區精神提高意識;在勞動過程中,改變意識傳承精神。
我們聯系到大嶺山鎮雞翅嶺的莞香種植基地——貢香園(圖1)。
出于對學生成長的關懷,該園負責人莞香制作非遺傳承人湯錦華先生熱心接待我們一行,并立即安排學生參觀的具體事宜。
確定勞動基地之后,我們組織學生對當地的情況進行了解(圖 2、圖3)。課堂上,我們利用網絡向學生介紹大嶺山做為革命老區的紅色精神傳統及女兒香的形成過程。
結合莞香的結香過程,讓學生認識革命精神的內涵(圖4、圖5)。
為了讓活動能更順利進行,我們還組織學生對本次活動具體過程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活動計劃及策劃活動方案。對活動過程所要了解的內容進行歸納,將想要了解的知識進行總結,制作采訪方案及小組成員的分工(圖 6、圖7)。準備過程,我們不只引導學生對所要了解的知識進行歸納,更是向學生強調要注意安全問題,確保活動更好地開展。
2.活動過程
(1)第一階段:初步走進老區
確定活動主題之后,我們再次聯系大嶺山鎮雞翅嶺非遺傳承人湯錦華先生,約好時間帶領學生到“貢香園”參觀學習(圖 8、圖 9)。
前往勞動基地,學生興趣盎然,一路高歌。到達目的地之后,學生不由自主地被園中的綠色植物所吸引,大家三三兩兩走到綠植叢中這里看看,那里摸摸(圖 10、圖 11)。
看著學生的神情,我們覺得這一活動的意義真是不言而喻。從植物群中走出來這后,學生一步步走進展示區,看著一塊塊的莞香,個個圍著團團轉,想摸又不敢摸。這時,小組長拿出之前準備好的圖片,與實物進行對比,帶著小組同學進行討論,找出實物與圖片的不同之處,并將之記錄下來。看著學生高漲的熱情,我們請來了當地的負責人湯錦華先生,請他帶著學生對園區里的植物進行介紹。湯錦華先生也熱情地為學生一一介紹,從莞香樹的種植到園區每一棵樹的特點都詳細地說明。學生漸漸被這一當地特有的物品所吸引,一個個認真地將聽到的知識記錄下來。并在參觀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逐一向湯錦華先生請教。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下子我們與湯先生約定的時間就結束了。由于湯先生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我們不得不帶著學生與他告別。臨走前,學生都主動和湯先生商量下次再來參觀的事項。看著學生積極爭取機會,我們一邊再次與湯先生商下量再次參觀時間,一邊引導學生討論下次到來要注意的事項及想要了解的內容,引導學生推舉代表與湯先生商量敲定時間。學生們通過討論,大家一致推舉班長黎田源同學和湯先生商量再次到來的事宜。面對學生們的熱情,湯先生也表示非常歡迎,從而定下了再次參觀的時間。
回到學校,我們組織學生對本次的參觀進行總結。整理本次參觀的收獲,并討論下次參觀所要了解的內容。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收獲,有的知道了莞香的由來,有的知道莞香樹的種植,有的知道莞香樹的成長,有的知道了莞香樹保養,還有的知道了貢香園中最古老一棵樹的年齡(圖 12、圖 13)……
說到再次參觀所要了解的知識,有的學生表示想要知道“莞香樹為什么叫莞香樹?‘香’到底是什么東西?它又是怎么來的呢?有什么好處?要如何得到莞香呢?”等等問題。對此,我們提醒學生把這些一一記錄下來,將大家都想了解的內容進行歸類整理,并小組分工,每個人的任務都要確定下來,做好準備完成自己小組的采訪記錄。
成員分工及合作過程可以找時間進行演練,提高下次活動的效率。
(2)第二階段:再次走進老區
到了與湯錦華先生約好的時間,學生們都興奮地再次來到貢香園。
這次的參觀活動,大家的目的性更明確了。所以一來到,大家就聚集到莞香陳列區,對所陳列的成品進行觀察并記錄。看著學生們的活動,湯錦華先生也深感欣慰,不斷地為學生解難答疑。更是拿出了成品線香,點燃后為學生講解其作用(圖 14、圖 15)。
懷著好奇心,學生們問起了莞香的制作過程。湯錦華先生親自帶著學生來到莞香種植區,向學生說明莞香樹結香的過程(圖 16、圖 17)。
他告訴學生們,莞香樹的結香分不同的方式,有自然結香和人工結香的區別。其中,自然結香的指莞香樹經過大自然的風雨產生莞香原料,可以的風吹雨打,也可能是雷劈蟻咬,還可能是大型動物的撞擊形成……這些是自然對莞香樹造成損傷。而莞香樹為了保護自己的傷口,會自然分泌汁液包住傷口,天長日久就形成莞香原料(圖18、圖 19)。
拉著湯錦華先生告訴學生,自然結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現在人們為了得到莞香制作原料,發現了人工結香的方法。在莞香樹的不同部位人工制造傷口,可以得到品質不同的制香原料。因此,莞香種植的時候,工人都會在一定的時間在莞香樹上制造傷口。但是,莞香樹總是默默地自己修復,就像是老區革命先輩一樣,從不向困難低頭,頑強不屈地成長著(圖20、圖 21)。一路走一路介紹,湯錦華先生從樹到人,從今到古,從樹的成長到革命先輩精神向學生們講述莞香樹成長過程中體現的革命精神。
離開了貢香園的莞香種植區,湯錦華先生把我們帶到一處正在平整開發的空地(圖 22、圖 23)。他告訴我們,這是一處正在開發的莞香種植基地,準備開發之后讓學生們可以到這里親自體驗莞香種植。
他準備自行投資種植一批莞香樹苗,如果學生們有興趣可以為樹苗命名,他會親自帶領學生們進行種植,進行結香,再教會學生們制香,將非遺傳承一代代傳下去,把革命老區的精神發揚光大(圖 24)。
離開貢香園,回到學校,學生們主動要求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把所得的收獲進行整理。在活動中,各小組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將自己的收獲集中整理。對莞香樹的成長及結香過程進行細致記錄,并將湯錦華先生的講解整理出來,從中得出結論。明白了作為革命老區非遺傳承人,正是因為心里有著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才會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圖 25)。
對于本次活動的收獲,大家還是比較滿意。那么,如何將自己的收獲向大家匯報呢?對此,各小組眾說紛紜,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我們保留了大家的意見,將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交給學生們自己決定,只是和學生們約定成果展示的時間。
3.成果展示
本次活動,學生收獲頗豐,不但認識了女兒香更是從中看到革命老區的精神傳承,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由來。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意識,由一開始的被動活動到最后主動要求老師組織活動,可見精神傳承對學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從勞動基地回來之后,學生們一直都在為本次活動的成果展示做準備。每個小組都用自己的方式對活動進行總結,每個學生都提出自己的設想,力求將所有的收獲展現在大家面前。我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所得(圖 26)。
有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結合自己的收獲,向大家介紹了女兒香這一具有大嶺山特色的植物;有的學生將自己的收獲變成一個個的文字,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活動感悟;有的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描畫出莞香樹的風姿;還有的學生將本次活動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 整理成珍貴資料加以保存……( 圖 27 、圖28 、圖 29 、圖 30 )
活動中,我們在每個階段都組織學生對小組同學進行評價,也讓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評價,更是在評價中加入家長及老師的評價,以求做到全面評價學生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進步(圖31)。
通過本次活動,每個學生都能全面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及不足,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做到合作探究,團結一致,讓活動的收益最大化。
五、活動反思
1.教師反思
我們組織本次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走出教室,走出沉迷網絡游戲,走進生活,走近革命老區,認識革命精神提高自身意識,培養勞動意識。開始時,有部分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進入活動角色,對本次活動有一定的抵觸心理。但是,在老師的引導之后,還是能邁出第一步。由此可見,老師的引導在活動中對學生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只有老師能把握學生心理,做好活動引導者工作。那么,學生才能在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收獲,以后不管什么樣的活動,我們都要認真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以期
取得更大的收獲。至于活動中期,對于學生積極性的促進,更多體現在評價上。第一階段活動結束之后,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及互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認識自己的不足及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活動的成效。當然,本次活動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第一階段的活動組織過程,我們沒有提前到活動現場細致了解,導致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為好奇在勞動基地到處亂跑。活動第二階段的組織效果比較明顯,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學生進入莞香成品展示廳參觀的時候,有個別學生因為好奇,直接將展示的成品拿下來觀察,沒有注意到參觀展廳的要求。針對這些情況的出現,我們以后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及時了解活動場地具體情況,并做好適當規劃,確保學生在活動中安全,將學生的收獲最大化。活動準備階段,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活動場地不同的要求向學生進行說明,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提高學生的規范意識。
2.學生反思
這次老師帶著我們到雞翅嶺貢香園莞香種植基地進行參觀,我們看到了很多莞香樹,也聽了湯老師的介紹。活動讓我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先輩們像莞香樹那樣堅強不屈,為我們換回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前輩們的期望。
3.家長反思
孩子迷上了玩游戲,不僅影響學習,還影響正常生活。為了讓他不再沉迷,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是卻不見效果。這一次老師組織孩子們到貢香園參觀,我們看到孩子的改變,不只是認識了女兒香是什么,更轉移了孩子對游戲的注意力。回來之后,漸漸放下了手中的電子設備,慢慢將心思放到學習上。甚至,還能主動做家務,幫家里掃掃地,自己洗衣服了(圖 32、圖 33、圖 34)。這次的勞動教育活動真的是意義重大。
六、活動拓展
本次的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黃副校長親自帶隊到雞翅嶺莞香種植基地活動,也為我們增加不少的動力(圖 35)。
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在活動結束的當天,學校領導利用我校宣傳平臺立即推送本次活動的剪影,為我們的活動增添燦爛的一筆,讓活動更加光彩,也為活動擴大效果(圖 36)。
為了讓勞動教育的意義最大化,為了讓學生們能得到更多的收獲, 為了讓勞動教育更好發揮作用,我校詹惠卿校長親自和東莞農業科技研究所聯系,組織部分老師到該所參觀學習,準備擴大勞動教育的范圍,提高勞動教育的影響(圖 37)。當時就和農科所辦公室主任敲定,將請該所專業人員到我校指導,為校內勞動基地進行規劃,建立長久合作關系,把勞動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讓學生能得到更全面的發展。也為下次的勞動教育活動定下了方向。
39865019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