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劉進娜



摘? 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對晚期肝癌患者實施放射介入治療與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煙臺業達醫院收治的80例肝癌晚期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放射介入治療與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放射介入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依從性、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兩組臨床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癌晚期患者實施放射介入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心理健康狀態,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在臨床實踐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肝癌晚期;放射介入治療;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03
肝癌是一種由肝臟惡性腫瘤引發的疾病,該疾病分為兩種類型,即原發性肝癌與繼發性肝癌[1]。站在臨床醫學的角度上看,肝炎患者及具有肝癌家族史者均是罹患肝癌的高發人群。該疾病的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肝區疼痛、不明緣由地消瘦以及持續性發熱等,且該病具有引發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以及其他器官衰竭等并發癥的風險[2]。當疾病發生時,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當疾病發展至晚期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患者予以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與護理干預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分析了對肝癌晚期患者采取放射介入治療與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煙臺業達醫院收治的80例肝癌晚期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放射介入治療與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放射介入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8.21±5.24)歲;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2.35±0.46)年。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7.81±5.16)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8±0.6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煙臺業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結果表明,采用MRI肝膽特異性對比劑(如Gd-EOBDTPA,釓塞酸二鈉注射液)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其檢測結果均符合《肝癌診治指南》中肝癌晚期的診斷標準[3]。
排除標準:不符合肝癌晚期的確診標準;伴有肝硬化、黃疸、腹水等癥狀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在放射介入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放射介入治療措施。經超聲或CT等醫學影像設備引導,對患者采取經皮穿刺的方式,對肝的病變部位運用化學消融技術,促使肝區腫瘤細胞壞死,并破壞其腫瘤組織的生物活性與血清中補體的活性。經滅活治療措施的腫瘤組織無需切除,會自行漸漸縮小成疤痕,其治療效果與肝切除術等同。②常規護理干預。為患者講解通過放射介入治療可取得的療效,為并列舉成功案例,叮囑患者盡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以及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關于疾病的疑慮等。
觀察組在放射介入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放射介入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
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基于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素養,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科普疾病的相關病理知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知曉率;護理人員應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帶來的危害,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此外,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通過放射介入治療與護理干預可能會獲得的收益,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②人文關懷護理。由于肝癌會導致患者發生持續性肝區疼痛等癥狀,并且會對放射介入治療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心理,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在患者住院接受放射介入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并予以適當的心理疏導;針對患者肝區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可通過引導患者積極與他人溝通交流,或以患者的喜好為參照標準,為其播放可吸引注意力的電視劇等,該舉措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程度。而針對疼痛現象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反饋情況,并按照主治醫師醫囑為患者予以對應鎮痛處理,如為患者注射適量鹽酸哌替啶注射液(生產企業:青海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3020022,規格:1 mL∶50 mg),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③心理護理干預。放射介入治療在通過射線及化學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使患者發生嘔吐、脫發、極度消瘦以及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當所述不良反應發生時,大部分患者會因此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依從性變差,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時,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現狀,并根據患者的喜好播放舒緩音樂,促使患者保持平靜心情,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心態,對治療依從性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④皮膚護理。肝癌會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與抵抗力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并且促使患者膽紅素代謝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快速消瘦以及皮膚組織被被染成黃色等癥狀,會加重患者的皮膚受損程度。為避免患者的皮膚損傷程度加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強化普及皮膚護理相關知識,叮囑患者定時翻身,以防止患者的部分皮膚因長時間受壓、缺血而出現褥瘡等不良現象,向患者及其陪護家屬講解在進行翻身時應盡量避免出現拉扯、摩擦等動作,定期使用溫水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清潔,如在患者排便后及時使用溫水對皮膚進行清潔。⑤日常護理。在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治療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采取平臥位休息;當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時,護理人員應基于醫生指導,為患者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鎮吐藥物進行治療;指導患者日常飲食結構應以易消化食物為主,禁止食用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叮囑患者切不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刺激性物質接觸進行放射介入治療的皮膚部位;確保患者的住院治療環境處于舒適狀態,并叮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形成早睡與午睡的習慣等。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發生細菌感染、胃腸道功能損傷以及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的概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滿分為8分,6分≤分值≤8分,依從性好;分值<6分,依從性較差。
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問卷調查。SAS標準差的分界值為50分,50分<分值≤60分,輕度焦慮;60分<分值<69分,中度焦慮;分值≥69分,重度焦慮。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53分<分值≤63分,輕度抑郁;63<分值<72分,中度抑郁;分值≥72分,重度抑郁。
對兩組患者采取生活質量量表(SF-36)問卷調查,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對兩組患者采取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問卷調查,總分為10分,當分值低于3分時,代表患者有輕微疼痛感;當分值介于4~6分,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較重;當分值介于7~10分,代表患者產生劇烈疼痛感。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接受治療與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發生細菌感染、胃腸道功能損傷以及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的概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接受治療與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與護理前后的疼痛評分對比
接受治療與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與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肝癌作為威脅我國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之一,根據其發病機制不同被分為兩種類型,即原發性肝癌與繼發性肝癌,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發病機制不同[4-5]。據目前研究表明,原發性肝癌的發病機制并不明確,而繼發性肝癌是由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肝區而引發的[6]。針對該疾病,目前臨床主要有5種治療方案,即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生物治療以及中醫中藥治療。其中放射治療主要針對不適宜使用手術切除術以及術后疾病復發的患者,而放射介入治療會使患者產生胃腸道功能損傷以及細菌感染等不良反應。因此,為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應對患者予以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
據目前研究表明,常規護理干預作為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的護理模式,對肝癌晚期患者放射介入治療中具有一定臨床護理效果[7]。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放射介入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射線與化學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使患者出現惡心、嘔吐以及脫發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因此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變差。因此,常規護理干預難以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8]。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解脫發等不良反應是放射介入治療的必然現象,告知患者放射介入治療對改善生活質量的效益,并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使其以平常心看待不良反應,有助于提升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有效率;通過對患者實施日常護理干預,如飲食指導與使用適當的鎮吐藥物等,降低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概率,從而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9-12]。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發生細菌感染、胃腸道功能損傷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后的疼痛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在同時進行放射介入治療的前提下,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晚期肝癌患者實施放射介入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對抑制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楠楠.探討晚期肝癌放射介入治療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7):189-190.
[2]吳志瑛,章桂嬌,夏婷.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聯合介入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8,24(19):48-50.
[3]李建海,劉勇山,徐銳.肝癌介入診療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王偉,祝文學,毛小平,等.放射介入治療對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應用效果及QOL評分影響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9):213-214.
[5]虞向.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與防護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5):22-24.
[6]閆寧,吳家紅.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樂觀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5):2237-2241.
[7]胡嬋娟.肝癌介入治療患者護理敏感指標體系構建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48):48.
[8]劉芳.晚期肝癌放射介入治療及護理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3):285,287.
[9]孟祥君,趙猛,徐寧,等.探討晚期肝癌放射介入治療及護理效果觀察[J].醫藥界,2020,3(5):101,103.
[10]陸茸茸,吳惠瓊,鄭作深.460例巨大肝癌放射治療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3):5-7.
[11]黃紹丹,黃秋光.護理管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9):1257-1258.
[12]馬晶晶,劉麗英,趙小彤.對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3):276-278.
24055005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