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照懂




關鍵詞 鋼混拱橋;數學計算模型;計算精度;貝葉斯理論;應力值
中圖分類號 TV1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4-0157-03
0 前言
我國交通體系發達,據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公路橋梁達80.53萬座、4 977.80萬m,比上年末增加3.59萬座、615.02萬m[1~2]。在眾多橋梁結構類型里,鋼混拱橋有一定占比,也是橋梁主要結構類型之一。在橋梁性能評價體系中,承載力是最核心的要素;常見的評價方法包括試驗法、理論公式法和數值模擬分析法。經驗系數法是基于對已建橋梁的結構損傷、材料疲勞度、聲波探測等重要指標的結果,建立權重數學函數模型,來綜合評價已有橋梁的承載力。目前常用的經驗系數法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的張向靜教授的“拱架健康狀況評價模型”和德國慕尼黑大學Davenport教授的“YOT模型”。該文以揚州寶應寶射河大橋(跨越鹽寶線)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進行建模計算,提出快速評價鋼混拱橋承載力的計算方法,并結合實例工程校正計算精度。
1 實例工程概況
工程位于揚州寶應寶射河大橋(跨越鹽寶線),所在公路等級為四級,橋梁采用(10+10+10)m的跨徑布置,上部結構為鋼混結構板拱,下部結構為重力式橋墩、橋臺。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計算精度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借助ANSYS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模型網格間距設為0.5 m,局部重點區域和過渡段區域采用加密處理,整個模型共有32 652個網格和42 660個網格節點。
2.2 有限元模型計算精度分析
在實例工程中選擇8個典型采樣點,8個測點均布在橋梁梁板下緣位置;經統計,各典型采樣點的誤差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統計結果顯示,采用傳統有限元模型,撓度值計算誤差在?0.004~0.078 mm范圍內,誤差率范圍為?1.212%~22.33%;平均為11.951%。可見誤差率偏大,需要進一步提升計算精度。
3 有限元模型計算校正處理思路
3.1 總體思路
有限元模型校正的核心思路是在模型計算值誤差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每個監測采樣點的誤差分析結果,評價可能導致誤差率的原因,然后對各影響因素對誤差率影響的靈敏度進行分析;最后建立最優目標函數模型,根據函數模型的調試驗算,最終達到最優解。
3.2 模型相關性分析
可采用計算值和實測值的撓度誤差率來判斷模型的相關性。計算式如下:
3.3 靈敏度分析法
與計算模型的相關的影響因子眾多,同時為了節約計算量、提高修正效率、防止修正模型發散;因子能夠作為修正模型的特征指標參數有限。為了盡可能選擇影響程度較大的因素,應采取靈敏度分析,判斷相關因子的影響程度。
該文考慮采用貝葉斯框架理論建立鋼混拱橋Benchmark靈敏度模型。
4 計算模型優化
4.1 靈敏度因子選擇及分析
選擇鋼混拱橋的主拱拱圈、副拱拱圈、橋墩、橋臺、基礎、填土、路面、臺帽共計8個部分的彈性模量,以及土層極限荷載、主拱截面面積等共計13個變量,待研究參數的取值結果見表2。
經計算分析和統計顯示:
(1)路面荷載(序號為7)、橋臺截面面積(序號為10)、土層極限荷載(序號為9)最敏感,上述指標占重要性影響因素值分別為0.812、0.363、0.251。
(2)敏感性其次的是橋體多個部位的彈性模量,其中臺帽結構彈性模量、路面結構彈性模量、主拱拱圈結構彈性模量、橋墩結構彈性模量、橋臺結構彈性模量占用的重要性影響因素依次為0.215、0.167、0.142、0.136、0.120。
(3)對于其他指標因素,敏感度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并無明顯影響。
在此基礎上,基于貝葉斯最優目標函數理論,對各參數進行修正迭代計算,得到最優取值。
4.2 修正后計算精度分析
優化計算結果見表3,統計結果顯示,誤差率縮小至?1.399%~5.451%,計算結果更接近真實情況。
5 實例鋼混拱橋工程承載力分析
5.1 承載力分析
根據規范中相應的計算公式,采用最不利荷載工況進行加載計算,最不利工況取1.2倍橋梁自重荷載、1.4倍車道荷載、1.5倍行人荷載的總和,計算結果最不利荷載值為6.20 kN/m。
5.2 應力應變分析
在最不利工況下,鋼混拱橋的應力應變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分析可知:
(1)在水平方向,最大應力正值和負值分別為0.158 MPa和?0.762 MPa;均滿足實際澆筑材料(C40混凝土)的應力強度標準,滿足要求。
(2)在豎直方向,最大應力正值和負值分別為0.032 MPa和?0.158 MPa;均滿足實際澆筑材料(C40混凝土)的應力強度標準,滿足要求。
(3)應力與應變分布規律基本對應。
(4)經分析,最大應力出現在主跨拱頂邊緣處。最大正值位于主跨拱頂邊緣處;最大負值位于主跨的拱腳處。
5.3 位移分析
經計算,在水平方向,最大位移正值和負值分別為0.025 3 mm和?0.024 6 mm;在豎直方向,最大位移正值和負值分別為0.032 3 mm和?0.031 9 mm。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位移值均較小,構筑物整體較穩定。
6 研究結論
(1)采用傳統的計算方法,各典型采樣點的撓度值計算誤差在?0.004~0.078 mm范圍內,誤差率范圍為?1.212%~22.33%;平均為11.951%。可見誤差率偏大,需要進一步提升計算精度。
(2)考慮采用貝葉斯框架理論建立鋼混拱橋Benchmark靈敏度模型。靈敏因子包括土層極限荷載、主拱截面面積、各部位彈性模量,總共13個敏感因子。
(3)經靈敏度分析,路面荷載(序號為7)、橋臺截面面積(序號為10)、土層極限荷載(序號為9)這三個因子最敏感。
(4)在此基礎上,基于貝葉斯最優目標函數理論,對各參數進行修正迭代計算,得到最優取值。優化計算后,誤差率縮小至?1.399%~5.451%,計算結果更接近真實情況。
參考文獻
[1]Jamie E. Padgett, April Spiller, Candase Aronol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astal bridge vulnerability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urricaneKatrina[J].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2012(6): 596-605.
[2]H. W. Rieleman, D. Surry, K. C. Mehta, Full/mofrl-dvalr comparisonof surface pressures on the Texas Tech experimental building[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6(1): 1-23.
29405005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