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波 李陽 馮澤林
關鍵詞 設計管理;高速公路;投資控制
中圖分類號 U412.3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4-0169-03
0 引言
日照(嵐山)至菏澤公路棗莊至菏澤段是橫跨魯西南三市八縣(區)的一條黃金紐帶,是山東省高速公路路網中“一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棗菏高速設計時速120 km/h,主線全長177.767 km,經過滕州地質公園,橫跨南四湖湖區,向西至菏澤,全線線路較長,地質情況復雜,且主線與五條高速相接,跨越兩條鐵路大動脈,橫跨京杭大運河主航道,設置13處落地互通。棗菏高速線路長,跨越地域多,公路沿線村鎮密集,與主線交叉的道路、水系數量眾多,跨越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施工組織難度較大。項目所處區域微山湖以東線路穿過丘陵及沖洪積平原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微山湖以西線路為沖洪積平原,地勢平坦,呈西高東低。擬建項目沿線附近不良地質現象主要為地震液化、崩塌、采空區、巖溶、地面沉降等。
業主單位山東葛洲壩棗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通過精細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實踐、總結,順利完成了棗菏高速的建設,構建了系統性的設計管理體系,制定了科學的設計管理制度及辦法,對于高速公路投資項目設計管理有了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
1 設計單位采購及履約
業主單位應公開招標符合設計資質、具有雄厚實力、設計理念先進、設計服務良好的設計單位,確保設計單位能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優良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
業主單位可在合同中加入相應考核條款,確保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成果能最大化幫助業主單位控制投資并高效地完成整個建設過程,對于因設計單位勘察不嚴格、設計質量不高、設計成果偏差產生的影響進行控制。
針對設計單位處理問題的時效性、后期服務態度,業主單位制定設計單位履約考核管理辦法,并以季度為周期對設計單位進行履約考核評價,并將考核結果形成報告通報應用。
2 設計階段
2.1 加強總體設計管控
總體設計是勘察設計的總綱,業主應加強對總體設計的管理,特別是設計圖紙整體質量的管理,按照設計行業規范及標準化要求,設計圖紙應具有統一性、完備性、科學性。合理制定設計階段各節點計劃目標,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過程中加強與省交通廳溝通協調,加快初測初勘、初步設計、定測詳勘、施工圖設計的評審及批復,在有效的工作周期內合理縮減設計時限有利于項目建設的整體工期控制。
合理制定各專業工程的設計出圖時間,高速公路涉及多專業多位的施工,統籌謀劃好土建、房建、機電、交安、綠化各專業之間的設計銜接,確保超前設計,及時供圖。
2.2 加強地質勘察管控
高速公路作為線性工程,全線涉及范圍較長,新建高速所在地質及周邊管道安全保護尤為重要。在勘察階段應充分進行調研測繪,將勘察結果充分應用于設計成果中[1],如棗菏高速在建設過程中出現較多高程不符、通道橋凈空不夠,挖掘出考古文物、壓覆礦產、石油輸送管道、巖溶區等問題,設計未充分覆蓋這些因素,導致后期施工過程中進行變更設計,既延誤工期又增加投資。地勘過程中應詳細查閱選址范圍內地質、水文、歷史文化等資料,借鑒附近構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等問題,降低勘察外情況。
2.3 加強施工圖階段外業調查
魯西南地區屬于平原地帶,該項目借土填方較多,需要較多優質的土源,取土場的設計和調配對路基施工顯得尤為重要,優質良好的土源也是高速公路施工質量的一個保障。且棗菏高速公路跨越農田較多,應充分考慮高速公路建成后對當地農耕機具通行以及農田生產、灌溉、排水防洪帶來的影響,在施工圖設計中,在滿足設計條件的情況下應盡量在原地或附近修復完善地方道路及水系,避免后期產生糾紛,降低高速工作建設過程中的協調工作量,更好地加快建設。
道路設計理論上沒有問題,但存在部分地理位置河道沖刷或者淤積,設計并未充分考慮,導致原設計結果與實際略有出入,設計工作中應做好做細外業調查工作。
2.4 加強設計方案審查
做好全過程設計咨詢工作,重視圖紙專家審查工作,重視清單編制及圖紙審核工作,減少設計圖紙的錯誤,控制好設計文件質量及造價。嚴格督促設計單位開展修編工作,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及時完成各專業工程圖紙修編,并上報省交通廳批復。前期施工圖設計文件的欠缺,都將造成后續設計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和工作量增加,因此設計單位做好前期設計文件的完善對后續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
加強各專業間設計的銜接及合理性。土建、房建、機電等各專業都是由不同的設計人員設計,有的可能由不同的設計單位負責設計,這就需要業主單位統籌好各專業之間的有序銜接,如棗菏高速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存在土建施工圖紙和房建施工圖紙標高不一致等現象,在設計階段就做好各專業之間的圖審工作,為后續順利轉序施工十分有利。
業主根據總體工期目標,向設計院下發各專業供圖設計任務書,督促設計院編制提供正式蓋章供圖節點設計工作計劃書,保證施工圖供應的時效性,為項目總體目標提供有利條件。
3 施工階段
3.1 設計交底
3.1.1 設計交樁
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進場后,業主應及時組織設計單位向監理、施工單位移交高速公路紅線樁號及高程,并做好控制點復測、加密工作。
3.1.2 設計交底
土建、房建、機電、交安、綠化各分項工程施工單位進場后,業主單位應及時組織各參建單位對兩階段施工圖、房建工程、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綠化工程(含場區和匝道圈)、機電工程施工圖圖紙進行全面復核,根據各單位復核結果,提出設計圖紙問題清單,組織召開設計技術交底會,講解該項目設計的總體內容、技術標準,對該項目的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并進行答疑。會議形成設計技術交底報告及施工圖圖紙會審意見答復,為現場施工提供技術保障。棗菏高速項目開工后,業主組織設計代表、監理、施工單位根據施工圖紙對全線橋梁、通道、涵洞、水系進行全面排查(排查內容為結構物設置情況、標高、角度等是否存在偏差部位;設計圖紙水系走向是否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符),根據現場排查結果要求設計院對施工圖紙進行設計優化并召開技術專題會議或設計答疑后下發設計文件實施。
3.2 設計變更
嚴格按照省交通運輸廳、業主單位設計管理辦法,落實變更管理程序,過程中由業主單位組織設計、監理、跟蹤審計、施工單位共同調查核實,確定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對較大、重大變更上報交通運輸廳、上級單位審批,履行變更程序。
3.2.1 變更原因
主動變更,控制投資。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設計優化,控制工程造價。對邊溝結構、線路縱坡等進行了優化,結合地方訴求對部分橋涵位置、高度等進行優化調整。
被動變更,便于生產組織。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照顧地方訴求,結合當時當地生產條件,優化部分設計方案。對部分土源CBR值和含水量不滿足設計技術要求的,結合工期需要,采取土質改良措施;對部分通道設計方案進行調整,盡可能方便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棗菏高速通過對橋頭路基處理、臺背回填處治、路床處理、灰巖高邊坡處治、路基彎坡組合路段急流槽、巖溶處理、路塹邊溝、路塹天溝、線外排水溝、路面結構設計、小構調整及微山連接線平交口調整等方面積極開展設計優化工作,節約了投資,加快了施工進展。
響應政策變化,滿足規范要求。按照國家政策變化進行取消省界收費站變更設計,調整收費模式,調整收費車道設置,增加入口治超。
3.2.2 一般設計變更
一般設計變更由業主負責審批。業主出具設計變更書面調查核實結論或審查論證報告,參加調查核實或審查論證的所有人員或被邀請專家均應在調查核實結論或者審查論證報告上簽字,對結論和報告內容負責。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立好變更臺賬,報業主單位備案[2]。
設計變更應按照本辦法規定征得有關單位書面同意后,方可組織開展設計變更的初步方案設計(含估算造價),并將設計變更資料報業主單位。
3.2.3 較大、重大設計變更
較大、重大設計變更均由省交通運輸廳審批。較大、重大設計變更建議經調查核實或審查論證同意后,公司向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設計變更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設計變更申請書、原勘察設計單位書面意見、監理單位調查核實書面意見、業主單位書面調查核實結論或審查論證報告、設計變更的初步方案設計、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相關材料。棗菏高速嚴格按照管理辦法,積極對現場影響施工的土質改良、文物保護、縱坡調整等較大、重大設計變更進行了報批,順利完成了各項設計變更工作。
3.3 設計優化
3.3.1 主體工程
通過設計方案比選,對線路平面、縱面進行設計優化,實現減少占地、土方數量,節約投資的目標;根據地質條件,選擇地基的處理方式,盡量采用施工方便、技術可靠、投資較低的地基處理方式;通過現場調查,適當減少和合并涵洞、通道工程結構物,合理調整結構物位置;根據樁基礎試樁及檢測結果對橋梁樁長進行設計優化,可達到既滿足設計規范及安全要求又降低工程造價的效果。
3.3.2 附屬工程
房建工程通過建筑風格、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和管線布置的方案比選;機電工程重點在聯合設計階段,主要通過收費、監控和通信三大系統的設計方案、設備品牌進行優化,滿足運營需求和設備兼容性要求;交安工程通過安全設施、服務設施和管理設施的設計優化,提高通行質量和智能化水平;綠化工程通過景觀方案、樹種的選擇,滿足綠化功能要求的總體布置。
3.4 “三改”工程
根據“三改”設計方案對現場“三改”進行施工,全線排查因涵洞凈空不足、當地政府合理要求、當地村民生產灌溉問題等導致的“三改”問題,業主單位聯合設計院對現場“三改”根據實際情況重新進行合理設計,并下發圖紙。鑒于魯南地區地勢較低,地下水位較高,項目經過生產農田面積較廣,業主應積極梳理全線“三改”問題,充分與當地政府溝通,完善“三改”相關設計,確保主線進展順利。
3.5 設計問題解決
不定期召開設計技術專題會、設計專題會、設計協調會,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如:地面高程不符、嵌巖樁樁基加長、石油管線保護、結構尺寸、通道橋凈空不足、耳墻侵占等,并在每季度內召開由設計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設計問題現場推進及反饋會。通過該項工作的開展極大解決了現場存在的設計問題,保障了施工進度、質量等問題。
3.6 施工過程設計管理
設計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各專業圖紙,深入現場調查分析,結合地勘資料和設計圖紙,了解現場地形、地貌、巖土性質等,根據現場情況,研究設計意圖是否與實際情況相吻合,做到工作有依據,心中有數,為設計管理開展、設計變更、設計優化做好充分準備。
嚴把設計質量關,通過建設單位組織的設計咨詢、設計審查,及時發現和糾正設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盡量在設計階段優化完善方案,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較多次數的設計變更,防止因設計變更影響施工進度、質量和工程造價[3]。
為做好建設過程中的設計管理體系建設,培養相關設計管理人才,規范設計技術管理工作,根據山東省和業主單位有關規定,編制下發《勘察設計管理辦法》《設計變更管理辦法》《設計優化管理辦法》《施工圖會審管理辦法》和《施工組織設計與重大專項施工方案審批管理辦法》等制度性文件,確保設計管理體系運轉良好。
開展設計管理工作,能夠極大地提高建設單位的經濟效益,在設計階段盡可能地控制項目工程的造價,以降低項目的總投資。
4 結語
設計是工程施工的技術前提,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設計管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建設的順利與否。開展設計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投資控制為中心,以優化設計為龍頭,以節約投資、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施工安全風險為目的開展設計管理和工程變更管理工作。業主單位應從設計單位采購開始進行科學嚴密的管理,才能嚴格控制設計成果質量,確保設計服務優良,最終有效地服務于現場生產,做好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的各項設計管理工作,是業主單位控制投資,順利完工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峰超. 加強業主方高速公路設計管理的思考[J]. 建材與裝飾, 2016(38): 240-241.
[2]李洪泉. 淺析業主應如何加強高速公路工程設計管理[J]. 北方交通, 2008(7): 163-165.
[3]鄧敏維. 高速公路設計管理的幾點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13): 198.
219950078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