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林?宋書芹




摘? 要:目的? 分析多層螺旋CT(MSCT)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腸癌術前分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術前均予以MSCT和MRI檢查,并以術后病理檢查為診斷標準,分析MSCT與MRI檢查在該疾病患者術前分期中的診斷準確率。結果? 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為T1期18例,T2期23例,T3期28例,T4期11例。術前MSCT檢查正確診斷T分期64例,診斷準確率為80.00%;術前MRI準確診斷T分期74例,準確率為92.5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病理診斷N0期14例,N1期39例,N2期27例,術前MSCT與MRI對N分期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2.50%(66/80)和93.75%(75/80),具有顯著差異(P<0.05)。術后病理分期診斷M分期均為M0期。結論? 較之MSCT檢查,MRI在直腸癌術前T、N分期中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必要時可聯合應用以增強診斷結果的可靠性。
關鍵詞:多層螺旋CT;術前分期;磁共振成像;直腸癌;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4
直腸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腸道內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肺癌等疾病。該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導致患者不易發覺。隨著疾病不斷進展,會出現腹痛、排便異常、體質量減輕等癥狀,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1]。該疾病主要多發于50歲以上群體,與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肥胖以及直腸癌家族史等因素有關[2]。由于該疾病所處的分期不同,所采取的治療方案也不同,所以早期發現、診斷直腸癌并對患者分期進行準確評估顯得極為重要,有助于臨床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而為患者治療爭取更多時間,改善患者預后情況[3]。隨著現代CT掃描技術的快速發展,CT在結直腸癌疾病與分期診斷中受到廣泛應用。CT檢查具有操作簡便且安全無創等優勢,較為清晰地顯示患者的腫瘤總體形態及其周圍組織關系,能夠為直腸癌的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CT、磁共振成像(MRI)等都是臨床診斷各類疾病的常用影像學方法,其中多層螺旋CT(MSCT)能夠準確反映患者的腫瘤浸潤范圍、深度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而MRI可較好地顯示患者腫瘤與直腸腸壁的關系,在直腸癌術前TNM分期中均具有一定作用[4]。為了解這兩種檢查方法在直腸癌術前分期中的作用,本文對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間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直腸癌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1.87±4.96)歲。本研究經聊城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術前均予以MRI與MSCT檢查;②術前均未接受放療或化療;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直腸癌。
排除標準:①MRI或MSCT檢查禁忌證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安裝有心臟起搏器者;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⑤患有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MSCT檢查:所使用儀器為美國GE公司生產的64排大寶石CT機,檢查前叮囑患者堅持2 d少渣飲食,檢查前1 d進食流食,檢測當天予以灌腸清潔。在實施掃描之前15 min,給患者肌內注入10 mg的解痙藥物山莨菪堿(生產企業: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1021696,規格 1 mL∶10 mg),使其直腸張力下降,以免腸痙攣或腸蠕動導致偽影出現。將患者身上的金屬異物全部取下,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掃描層厚與層間距均設置為5 mm,選擇相應腹部序列,首先進行全腹部平掃,平掃后給患者注入80 mL實施增強掃描,仔細查看患者黏膜面狀況和腸壁肌層,獲取CT檢查圖像,經由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傳到工作站實施圖像后處理。
MRI檢查:所使用儀器為飛利浦公司生產的3.0 T磁共振掃描儀,選用體部相控陣線圈在實施檢查前注意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取下身上的金屬異物,檢查前叮囑患者充盈膀胱,指導其取仰臥位,叮囑患者平靜呼吸,對患者實施矢狀位、冠狀位和橫斷位掃描。首先對患者實施MRI平掃,完成平掃后給患者注入造影劑釓-二乙三胺五乙酸(Gd-DTPA),然后實施增強掃描,分析患者的MRI檢查結果。
1.4? 觀察指標
由兩名專業影像科醫生對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并依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給出的腫瘤TNM分期標準,對患者的腫瘤分期情況進行判定。①T分期判斷(原發腫瘤):不存在原發腫瘤證據(T0);腫瘤侵入黏膜下層(T1);侵入固有肌層(T2);腫瘤已穿透固有肌層,至漿膜下層或侵入無腹膜的直腸周邊組織(T3);腫瘤已穿透腹膜臟層、腫瘤已直接性侵犯或是粘連在其他器官或結構中(T4)。②N分期判斷標準(局部淋巴結):未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N0);淋巴結轉移1~3枚(N1);直腸周邊淋巴結轉移超過4個(N2)。③M分期標準(遠處轉移):未發生遠處轉移(M0); 已發生遠處轉移(M1)。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術后病理分期診斷結果
本研究80例患者經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T1期18例,T2期23例,T3期28例,T4期11例。N0期14例,N1期39例,N2期27例。M分期均為M0期。
2.2? 不同檢查方法對直腸癌T分期的診斷結果
術前MSCT檢查正確診斷T分期64例,其中T1期12例,T2期20例,T3期與T4期分別為24例和8例,MSCT對T分期的診斷準確率為80.00%(64/80)。見表1。術前MRI準確診斷T1期16例,T2期22例,T3期26例,T4期10例,對T分期的診斷準確率為92.50%(74/80)。見表2。MSCT診斷準確率與MRI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270,P<0.05)。
2.3? 不同檢查方法對直腸癌N分期的診斷結果
通過對兩種檢查方法的術前直腸癌N分期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術前MSCT準確診斷N分期66例,其中N0期10例,N1期和N2期分別為34例和22例,診斷準確率為82.50%(66/80)。MRI檢查準確診斷N0期12例,N1期37例,N2期26例,MRI檢查的N分期診斷準確率為93.75%(75/80)。見表3。兩種檢查方法的N分期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38,P<0.05)。
2.4? 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學表現分析
經MSCT檢查發現,患者影像學主要表現為腸壁增厚不規則,腸腔狹窄,可見腸腔內偏心性分葉狀腫塊,局部腸壁異常強化。腸壁漿膜面模糊不清,部分患者可伴有漿膜外索條狀影,腸壁外緣光滑銳利,鄰近臟器間的脂肪層消失或基本消失。MRI檢查結果可見患者的直腸下段出現潰瘍性病變,且腸壁存在增厚的情況,其周圍直腸系膜脂肪內存在條索影,患者淋巴結腫大且形態不規則,表現為混雜信號。見圖1。
3? 討論
直腸癌是一種發生于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的腫瘤,屬于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臨床具有較高發病率[5]。該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不良等輕度不適,但隨著疾病進展可逐步出現便血、腹痛和腸梗阻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直腸癌位置較低,可深入盆腔,其解剖關系復雜,腫瘤呈環形狀生長的患者,容易出現腸腔縮窄的情況,進展至晚期時可導致不完全性梗阻,且手術治療不容易徹底清除病灶,具有較高的術后復發率[7]。不同直腸癌分期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且在治療方法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前,應對其腫瘤分期進行準確判斷,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手術方案,以增強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減少疾病復發[8]。
尤其是MSCT掃描技術可以在同一容積區域與掃描時間等條件下,使得長軸空間的分辨率得到明顯提升,大大提高了掃描圖像的質量,有助于臨床醫師更為直觀地觀察到患者病灶,并對病灶的大小進行準確測量[9]。除此之外,MSCT還可以自由地對觀察面進行選擇,從而準確檢出因為容積效應而遺漏的小型病灶,極大提升了病灶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10]。該檢查方法雖然具有較多優勢,但是也存在總體診斷準確率低的情況,其分期診斷準確率欠佳[11]。MRI檢查具有多方位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等優勢,是臨床診斷各類疾病的重要方法[12]。有研究報道,將MRI檢查應用于直腸癌分期,能夠多層面成像,且軟組織分辨率較高,能夠較為清晰地顯示患者的肌層結構和直腸黏膜等情況,可顯著提升臨床對直腸癌的分期診斷準確率,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13]。
TNM分期系統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腫瘤分期系統,也是醫學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師最為常用的分期標準[14]。本研究重點分析MRI和MSCT兩種檢查方式對直腸癌患者術前T分期以及N分期的診斷情況,其中T分期主要反映患者的腫瘤原發灶情況,N分期主要反映淋巴結受累情況。有研究報道,N分期能夠幫助醫師更好地了解患者淋巴結狀況,增強臨床治療的針對性,有效提升患者療效,改善患者預后轉歸[15]。本研究顯示,術前MSCT對T分期的診斷準確率為80.00%,N分期的診斷準確率82.50%,與術前MRI結果顯示比較,顯著降低(P<0.05),說明術前T、N分期采用MRI檢查結果均顯著優于MSCT,充分體現了MRI檢查的優勢。MRI檢查與MSCT檢查,均具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MRI檢查可多參數、多序列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能夠提供不同影像學參考信號的對比圖像,可清晰顯示腫瘤病灶形態、大小以及生長方式,具有較高診斷準確性。但是存在空間分辨率較低,掃描時間長,價格高等不足。MSCT檢查軟組織分辨率較差,且無法顯示直腸腸壁各層圖像,對淺表腫瘤的診斷效果欠佳,所以該檢查主要適用于近端或中位直腸癌,而MRI比較適用于遠端直腸癌[16]。因此,為確保患者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必要時可將兩種方法充分結合應用,以便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疾病分期,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MRI檢查具有較MSCT檢查更高的診斷準確率,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患者病情,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評估提供重要輔助,在臨床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穎,劉魯,徐永鴻.MSCT、MRI檢查對中低位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結果與腹腔鏡術后病理對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5):100-102.
[2]高志國,王莉蓉,李小依,等.MSCT與MRI檢查直腸筋膜圖像表現對直腸癌術前T分期及術后復發的預測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3):132-134.
[3]金之涵.256排MSCT與MRI在結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21, 19(8):715-717,721.
[4]王可,楊叢家,曾華珺.多層螺旋CT與MRI對結直腸癌術前T、N分期的診斷價值[J].中國肛腸病雜志, 2021, 41(5):10-11.
[5]吳建勇,沈志勇,孫昌輝,等.多層螺旋CT聯合MRI在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 2021, 25(23):3357-3358.
[6]張睿.多層螺旋CT與高場強MRI檢查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中國肛腸病雜志, 2021, 41(2):19-21.
[7]歐文,胡宇,阮俊.超聲內鏡聯合MSCT檢查對結直腸癌術前TNM分期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1):167-168,174.
[8]H? Zhang,Guo L L,Tao W J ,et al.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o-targeted X-ra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MRI in preopera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J].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9, 26(8):75-78.
[9]鄒偉,韋璐,覃夏麗,等.MSCT紋理影像對原發性直腸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預測效果[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 19(2):127-129.
[10]馮立新,翟傳夫,譚玉清. 64排多層螺旋CT聯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對直腸癌術前TNM診斷準確度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9):135-137.
[11]程維蓉. MSCT與MRI在結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價值對比評價[J].現代醫用影像學, 2020, 29(4):673-675.
[12]曹奔奔,嚴循成,楊志勇,等.MSCT及高場強MRI檢查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 18(5):49-51.
[13]肖棟,韓拓,翟超,等.MRI聯合MSCT檢查對結直腸癌術前T、N分期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 18(10):135-137.
[14]馬欣慧.MSCT三維重建結合MRI對直腸癌診斷及術前評估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 4(22):78-79.
[15]張萌,廖新華,呂鐵升,等. 64排MSCT檢查對結直腸癌術前T分期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 18(7):131-132,150.
[16]肖寒冰.磁共振成像(MRI)與多層螺旋CT(MSCT)對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的價值[J].當代醫學, 2018, 24(2):80-81.
19475011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