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陳 瑩 葉曉山
高考肩負著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集中考察并反饋學生高中學習和學科教學情況,反映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引領國家對學生的培養方向。高校招生政策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招生工作,影響著高中學科的教學。
自2014年高考綜合改革推進以來,高水平大學招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落實中也逐漸受到公平性、銜接性等多方質疑。為了解決高校招生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推動建立選拔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新模式,教育部出臺《關于部分高校基礎學科招生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強基計劃”)以取代通過自主招生選拔學生的政策。“強基計劃”立足于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求,以解決基礎學科專業人才短缺和國家長久發展問題為目標,選拔培養綜合能力優秀,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強基計劃”啟動以來,全國各試點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文件精神,為對基礎學科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了機遇,在社會上受到了師生家長及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全國36所試點高校近兩年不斷優化“強基計劃”報名招生環節,依照學校特色增設專業,完成選拔。筆者對“強基計劃”政策展開分析,基于實際調研,更好地厘清“強基計劃”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要求。
“強基計劃”政策的推出與落實,其背后原因是對基礎教育向縱深發展的不斷推進,對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斷深入。
我國自主招生的高考招生方式自2003年提出以來,作為高考選拔招生的重要補充形式,沖破了“分數論”考試制度模式,為具有其他特長的學生進入高校開辟新路徑、提供新機遇。但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自主招生政策的弊端逐漸暴露于社會:自主招生會造成入學機會的不平等,投入的資本會大大影響到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以自主招生為跳板,以此作為進入理想高校的一種手段;中學“擇良不擇優”等弊端。種種問題下,招生與培養缺乏銜接的弊端事實也逐漸暴露于公眾,違背了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浪費了真正的招生計劃,嚴重影響了自主招生政策在民眾心中的信服力,使更多持觀望態度的家長望而卻步,導致最終更多的學生還是選擇了參加高考,以致人才流失。為此我們亟需新的招生政策來糾正此前自主招生政策中出現的錯誤,通過新的招生政策來回應民眾心目中對于招生政策公平公正公開的期盼。“強基計劃”在吸取了自主招生政策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地進行了調整和創新,不斷優化改進招生與人才培養方案,盡可能地規避已知和未知的錯誤。
今天的世界正在經歷一個百年未見的巨大變化。目前,我國的內外部發展環境正經歷著復雜的變化。近年來,國際局勢變化巨大,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對于如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認識,要盡早調整好我們在各個方面的部署,為今后隨時會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做好準備。
“強基計劃”的主要目標在于招收一批有理想,有天分,有創新的青年學生,通過高校的專業化、個性化培養,并最終使之成長成才為能為國家發展提供支持的后備人才。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的設置更加廣泛,不僅突出了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支撐和主導作用,同時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合理安排招生工作,給予高校自主選擇專業的權利。除此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基計劃”更加的重視育人為本,提倡制定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進行統籌規劃,為選拔培養綜合能力優秀,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以解決基礎學科專業人才短缺和國家長久發展問題這一政策目標提供制度保障。
“強基計劃”把個性化,專業化培養拓展到義務教育階段,將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和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學提前得緊密結合到了一起。將高校資源向被錄取學生傾斜,通過小班化、導師制等教學方式,積極努力地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以及其他高效的培養方案等。盡量為學生之后成長發展的通道掃除障礙,少走彎路,實現招生培養的良性互動,盡快培養出國家所需的戰略后備人才。
近年來,物理學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因其學科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投入時間、精力多,但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的種種問題亟待解決。
物理課堂中教師多圍繞課本,輔以簡單的板書及PPT展示而忽視其他教學資源的使用,缺乏對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效果受到限制。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中心,教師以壓迫手段進行物理教學,不注重開展物理教學活動,難以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常常通過灌輸的方式傳授知識,這種機械、單一的傳授方法不利于學生消化理解抽象知識,難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強基計劃”試行兩年以來,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更考驗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在其影響下物理課堂教學也相應地要做出改變。筆者對Y市兩所高中進行調研,調研對象涉及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共計214個樣本數據。結果顯示:18.22%的學生對于“強基計劃”沒有任何了解,而在剩下的71.78%的學生中,僅有29人正在接受相關的物理競賽學習并有意愿借助“強基計劃”到達心儀的高校。同時,38.79%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適當提高難度,且多數學生認為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有興趣的話會對物理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作用。本次調查暴露出物理課堂教學對“強基計劃”這個招生政策的應對不及時、學生需求與課堂實際不一致等多個問題,有必要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有效策略以打破傳統物理課堂教學禁錮,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增加物理課堂趣味性、創新性,提升學生思考、創新的能力。
“強基計劃”的制定與執行不僅僅是新技術變革、我國科技創新戰略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挑戰,更是我國基礎學科建設、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機遇。“強基計劃”影響下,調整優化中學物理教學,加強培養物理學科優秀創新人才,既是對招生變化的積極應對,也是對國家人才培養需求的響應。筆者從學生能力培養視角提出改善建議,并對課堂教學提出相應優化策略。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決定新時期國家發展潛力和未來的重要因素。新技術革命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人們更加需要具有比人類智能更高層次的智能活動創新能力。在未來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社會發展中,我們都需要頂尖的專業創新人才。傳統的物理教學主要側重于教師講課的內容,依賴于課本而脫離生活實際,學生甚至沒有機會在課堂外接觸知識,學生對教師教的東西也深信不疑,幾乎很少有同學會去質疑。教師只是簡單地完成了課堂知識的灌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興趣,就必須使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地參與到物理課堂中,這也將促進課堂的順利運行。同時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自己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根據這些愛好展開教學內容并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學生建立起學習物理的樂趣,才會主動學習物理。
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對問題的分析探究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主動地深入思考問題,多角度地探索和解決問題。而且也將自發地回憶所學知識,將之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細化;再將整理、細化好之后的知識進行整合,這樣就會有利于形成發散性的思維方式而且也能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物理教學培養過程中需要進行專業的科學研究訓練,還應該進行廣泛的綜合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具有精深的專業技能。通過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梳理物理學科知識,整合課程內容,提高知識體系的貫通性,建構科學有序的課程體系,探索特色課程和前瞻性課程。
結合各高校招生情況的動態變化,筆試考核的形式越來越少,對于最后成績的占比影響也逐漸減弱。因此,教師在日常物理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語言表述,交流能力,對于學科知識的理解運用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應該逐漸重視起來。通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探索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表達和測試學科知識的能力,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高中物理學科授課內容缺乏特色,上課過程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學應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增加實驗教學的比重,豐富實驗探究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帶領學生發現物理的奇特。
“強基計劃”作為近兩年學生升學、高校招生考試政策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改善了招生制度的不公平性,賦予了招生考試科學、均衡、全面的考察方法,具有時代發展進步的產物。中學物理教學應把握“強基計劃”的要求與目標,不斷調整課堂教學方法策略,做好中學階段學生物理教育教學工作,做銜接學生中學與高校的橋梁,不斷輸送學科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