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江西省廬山市峰德九年制學校)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教育行業的重大變革,一些新型的現代信息技術成了當下教育領域的熱門。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智慧學習、微課等網絡學習方式在各個學校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的“三尺講臺,一盒粉筆,一個板擦”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要創新,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來精心設計充滿樂趣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精彩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其邏輯性較強,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對媒體視頻、聲音、圖像的分析和觀看總結,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將數學計算中的演算過程可視化,以此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情境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是針對單一的學習方式而創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習內容,激發探索興趣。當我們處于某個特定的數學情境之中時,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心,將大腦思維活躍起來,也就是可以思緒萬千,聯想翩翩,只要對學習數學有利就行。但是,有些同學只會看數學情境中的表象,不會透過表象看知識本質,無法投入情境之中,就像聽故事、看熱鬧,無法讓自己的思想和數學內容聯系起來,這樣就很難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的課本是探究數學的基礎,無論學習到什么階段都不能脫離課本知識。在當下學習輔導資料繁多的情況下,我們面對琳瑯滿目的復習資料時總會挑花眼,殊不知有些課外輔導資料已經偏離了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選擇這樣的課外資料不僅起不到輔助學習的作用,還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同時,在遇到難度較大的輔導資料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會挫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影響他們的判斷力。所以,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課外輔導資料,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以教材為依據,聽取教師的推薦,合理利用這些資源。
都說教法有道,其實學法也要有道。特別是對數學的學習,簡單的數學知識其實可以通過自身的探索就能獲得。而學習相對復雜的數學知識,需要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從當下的學生現狀來看,很多學生處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學習狀態,如果教師不教,他們也不學,更不會創新。就像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是觀眾,時而鼓掌,時而回應,甚至只有教師一人講,下面趴倒一片,或者亂成一團。這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缺乏創新精神。
數學知識的學習,重點不是領會,而是要通過對知識的掌握轉化成相應的技能,這就需要在學習完新知之后通過多方面練習來形成技能,同時在實際中熟練應用。由此可見,技能的獲得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新知識學習之后,自認為已經掌握,就不再做隨堂練習。殊不知,這樣粗糙的學習在不經過練習的情況下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當一段時間過去之后才發現,對知識的了解已經變得“模棱兩可”,降低了學習效率。
一堂好的數學課從新課導入部分開始,因此導入新課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當老師迎著學生渴望新知的眼神走進教室時,首先我們要將精彩的開端帶給他們,讓學生還留在課外的心快速收回來,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我們課堂上來。為此,我們要精心設計導入課內容,導入課部分如果只憑借教師的口頭講述或者動作表演是很難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這時借助多媒體設計導入新課內容是很有效的方法。把教材知識內容,通過動畫、聲音繪聲繪色地呈現給學生,觸發學生的興奮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可以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用一個動畫故事播放給學生觀看,同時加上講解。如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西游記》改編片段為故事背景:唐僧一行四人走在西天取經的路上,路過一個桃園,豬八戒看到滿樹的桃子饞得口水直流,豬八戒跑上前就要摘桃子,立刻被唐僧攔住了,“八戒,要想吃桃子可以,但是需要先回答我的問題才可以呦。”唐僧說:“如果樹上有9 個桃子給你們三人來分,平均每人能分到幾個呢?”當故事講到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啟發學生的思維,反問學生“誰知道每人分幾個,知道的請舉手”,同學們紛紛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每人分3 個。”這時,教師接著再問“如果有3 個桃子平均分給三個人,每人能分幾個?”同學們又都搶答道:“每人分一個。”然后教師拿出來教具“一個桃子”接著說:“如果有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三個人每人能分多少?”這時同學們開始了討論,停頓了一段時間沒有得到答案,這時教師引出了這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分數的概念。在活躍的學習氛圍當中,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識的傳授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雖然抽象,但是如果能將數學知識通過模擬實景呈現出來,那么在學生眼里的抽象數學知識就會變得簡單了。因為在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點可以通過多媒體模擬實景的方式將過程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感受數學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體會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是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的,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愛上數學。
例如,在認識圖形的周長時,讓一只小螞蟻沿著一個圓形物體爬一周,小螞蟻爬了多遠就是這個圓形物體的周長,然后用手對著同學畫出這個圓形,學生也跟著老師一起用手畫出圓形,通過學生親自感知和親身參與,體會數學思維的轉化,輕松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將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生活經驗較少,但是通過多媒體對生活的再呈現,從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單調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如此才能有效并快速地幫助學生接受新知識。
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一節時,為了讓學生獲得立體體驗,可以將學生家里常用到的大衣柜作為目標物體,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角度的大衣柜呈現出來的不同的面和學生在家里看到的衣柜形狀相對比,發現大衣柜隱藏存在的其他面,這樣激發出學生對事物探索的欲望。
對于學生來說,多媒體呈現出來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新奇的,他們往往對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感興趣。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學生興趣的培養需要通過有效的提問來達到,如果只憑借教師的口頭提問效果不佳,結合多媒體來進行數學提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這一課時,通過多媒體呈現出題目內容,教師根據多媒體呈現出來的題意,將題目中的數字寫到黑板上,然后根據這些數字進行提問,這時學生會先通過審核多媒體呈現出來的題意,才能理解黑板上的數字的意思,然后才能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多媒體的支持下提出了問題,學生通過仔細閱讀和觀察獨立解決了問題,這一過程簡單明了,提高了學習效果。
練習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過去的數學學習中,當教師講解完課本知識之后,剩下的只能通過學生自己完成課后練習,當遇到不會的或者不確定的問題時,總是不能及時得到解決。而當下的網絡多媒體可以很好地解決在數學練習過程中的這一問題,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可儲存性使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作的數學多媒體課件可以重復播放,當學生在做數學練習題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觀看多媒體課件,通過快退、快進或者回放的功能,將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多媒體課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當遇到任何與數學相關的難題時,都能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來解決難題。在這樣便利的學習條件下,只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好數學并非難事。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有法,妙在得法。”作為一名一線數學教師,不但要掌握利用好多媒體工具,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以多媒體為媒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要教會學生靈活學習。學習也要掌握一定的有效方法,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網絡多媒體變成自己學習數學的得力幫手。因此,我們要合理利用、有效掌握、充分發揮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