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禎(甘肅省徽縣第四中學)
眾所周知,初中數學相較于以往小學時期的課程內容,學生學習起來要更加困難一些,同時,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造思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還需要學生具備新穎的思路。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催化劑”。教師應以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興趣為教學基礎,將其中困難復雜的數學公式結合趣味性的教學理念,進而轉變傳統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能更加自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鑒于此,本文主要對于如何激發初中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展開了探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在班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節奏。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此時的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應該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生動化的課堂模式。到了初中時期,數學課程的難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很多學生卻沒有及時轉變自己的學習策略,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節奏,導致學習效率的低下。面對學生的學習訴求,教師要將數學知識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數學情境,創新課堂的導入形式和呈現方式,從而增添數學課堂的活力。
例如,在教學《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立體圖形的特征,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在腦海中能夠呈現出一個更加清晰的表象。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立體幾何這部分知識的內容難度比較大,并且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具備一定美術基礎和想象思維能力的學生,往往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了改變平面方式呈現立體幾何圖形的局限性,教師就應該應用多媒體。這樣一來,通過創設數學情境,能夠增添數學課堂的活力。
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環節,學生在課堂上主要學習的是基礎知識,通過認知和領會,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定的理解,再通過習題練習,進行知識的應用。課外學習也是對知識進行應用、分析和綜合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為了促進學生的課外探索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外學習進行指導,學生換了一個學習環境和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注重課外學習,通過課外學習的形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這有利于培養數學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數學講座”等課外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形式,自主參與,實現自主管理。在數學興趣小組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方面,參與其中,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進行交流和學習。數學知識競賽是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的一種有效方式,競賽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得到迅速提升。舉辦講座也能夠通過專題的形式向學生傳遞一些比較經典和前沿的理念。這樣一來,通過注重課外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給學生的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游戲化教學是將教學與游戲之間進行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突出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組織教學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潛移默化吸收更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內容。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的進程,讓游戲成為課堂建構中的一個亮點,只要提前明確游戲規則,就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游戲化教學,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組,進行舉牌游戲,一部分學生所舉的牌子上是“加號”和“減號”,其余兩部分學生的牌子上所舉的是具體的有理數。通過隨機搭配,一個個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式子就呈現了出來,然后再指定學生隨機回答。這種游戲能考驗學生的反應靈敏度和隨機應變性,比起讓學生機械地進行演算和計算來講更有挑戰性。這樣一來,通過創設游戲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一種顛覆和改革,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效率比較高,但實際上,學生缺少自主思考。對一些簡單的題目來說,學生處理的可能游刃有余,但是對于一些變式類的題目,學生可能就應付不過來了。組織學習探究,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來講十分有用,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度。因此,教師可以開展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能夠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和產出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探索勾股定理的具體含義,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定義。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三角形的模型,通過多次的測量,學生能夠總結出直角三角形的特點。學生會發現,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相加等于第三條邊的平方。有了這種探究的過程,學生會更有學習的自信和成就感。教師要提前預測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一來,通過開展探究式教學,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生活與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數學知識的根本來源是生活。通過對生活的探索和發現,先輩們總結出了一條條寶貴的知識經驗,而這些知識經驗又能夠反作用于生活,為人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知識的應用,特別注重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數學學習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因此,教師可以圍繞課程增添生活元素,在教學中滲透生活思維,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汽車與出發地”這個話題讓學生進行探究。這個話題與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通過分析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汽車與出發地以及目的地之間存在一個某種函數關系,而這種函數關系能夠通過圖像清晰地表示出來。學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畫出一個函數圖像。這樣一來,通過圍繞課程增添生活元素,不會讓學生感覺到太過突兀,反而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靈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若想構建高效的趣味性數學核心課堂,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首先要在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只有教師在保障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前提下,才能逐漸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興趣,不再對初中數學課堂感到陌生與緊張,同時也只有親其師,學生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師應在初中階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助力教師的數學課堂穩步發展。在初中時期,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他人的肯定與鼓勵有著極大的渴望,此時學生的內心情感變化以及學習態度情緒的變化十分復雜,若是沒有學生的信任與依賴,教師難以真正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教師若是仍然維持以往的傳統師生關系,要求學生在課堂當中保持安靜,采用指責式以及批評式的教學手段,長此以往,學生將難以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以及信任感,更不會將教師當作朋友看待,師生關系的距離也逐漸疏離,導致學生們對老師敬而遠之。教師應改變這樣的師生關系,結合課堂當中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增加數學課堂問題交流的機會,與學生溝通交流時保持平等尊重的態度。教師要在課堂提問當中做到一視同仁,不可忽視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與鼓勵,促進師生之間和諧。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策略,教師需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優化自身的課程設計。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采取科學直觀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構建高效課堂。與此同時,創設數學情境,調控教學節奏,增添數學課堂的活力。教師也要注重課外學習,不能忽視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中挖掘趣味元素,培養數學興趣。創設游戲化教學,組織合理的數學小游戲,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開展探究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的一點是,教師要注重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實現心理相容,并且圍繞課程增添生活元素,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