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旅游商貿分院 蔡 燁
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未來的工作崗位大部分是在高星級酒店。酒店作為服務性行業,要求其員工需要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且他們將會有很多機會直接接觸到外國友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了酒店品牌的專業形象,更是代表了中國人的形象。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酒店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要注重培養他們優秀的品德、素養,幫助他們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職業人。
目前,仍有一些高職院校的酒店英語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理念及內涵一知半解,缺乏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意識。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目標與思政目標達不到有機統一與結合,采取的依然是“教師教——學生學——課后練”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將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語言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過于重視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將“課程思政”元素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部分酒店英語教師片面地認為酒店英語教學無法和課程思政聯系起來,更加無法體現出相應的思政元素。
根據筆者相關的調查發現,高職院校酒店英語的教材多數都以西方文化作為大背景,涉及到的酒店專業知識也多數以國外奢侈品牌的酒店集團為腳本,更多地反映了帶有西方價值觀的社會經濟、文化習俗、人際交往等。除此之外,在酒店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都會深入挖掘一些西方文化的元素,將西方國家的習俗、人文知識、慣用表達融入教學中。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涉及到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少之又少,西方文化沖擊著高職院校的酒店英語課程。
在高職酒店英語的教學中,要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首先需要高職酒店英語的任課教師能夠深入理解課程思政,并且依據新時代下的要求,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酒店英語的任課教師是踐行課程思政的關鍵因素。高職酒店英語教師需要堅持學習的步伐,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素養,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同時能夠與時俱進,完善知識結構,開拓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可以結合時事熱點,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對酒店行業的沖擊非常明顯,國內外各大品牌酒店集團是如何應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與新冠相關的英文表達又是怎樣的?通過國內外新聞報道,可以凸顯出中國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結合“環保”主題,酒店取消“六小件”,遵循“4R原則”打造綠色環保客房,掌握相關英語表達,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提高文明意識,規范文明行為。結合中華傳統文化,在對客服務時,可以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等等。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需要推行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習的效果,需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即平時成績占60%,包含了出勤10%、課堂表現20%、課后作業10%、小組學習20%,其中小組學習展示包含了英文手抄報、role play展示、主題設計展示等,期末考試成績占40%,實現了考核評價方式多樣性。高職酒店英語教師可以在考核評價中滲透課程思政的內容,優化教學內容和設計,多角度布置學生參與性高的作業,在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考核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人素養,充分發揮教學過程性評價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酒店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十分強大的課程,因此全面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學徒制課程、工學結合等就顯得尤為重要。酒店可以為學生安排優秀員工成為企業師父,在企業師父的帶領下,通過制定工作規范、學習工作流程、參與對客服務和過程考核評價等方式提高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和改進,培育工匠精神。在企業工作崗位上的實踐是把酒店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有機結合的良好契機,無論是在前臺、餐飲等部門直接參與對客服務還是在客房服務亦或是后勤部門,學生都能深刻體會到敬業、專注、細心、謙恭、耐心、追求細節和品質等,都是一名酒店人必須具備的專業精神和品質,同時這些品質也是酒店人最難能可貴的職業核心素養。
高職院校的第二課堂也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充分利用英語社團、英語文化節的作用,結合建黨100周年、抗擊疫情等,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利用學習強國 APP、China Daily等學習雙語新聞,了解酒店行業動態,拓展專業視野,提高思辨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組織學生通過英語寫作、拍攝英語視頻等方式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大力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