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小學 朱鳳江 黃妍妍
對一所學校來說,文化是發展中穩定的核心驅動力量。學校應努力讓文化真正成為凝聚人心并促進師生發展、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前行的強大助力?;诖?,武漢市經濟開發區三角湖小學自創辦至今,一直堅持文化引領的發展之路,追尋讓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成效顯著。學校于近20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四個階段的發展飛躍:2002年—2005年,以“創業守成,放飛理想”為理念,榮升武漢市綜合辦學水平示范學校;2006年—2010年,著力“改革發展,彰顯特色”,被評為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2011年—2015年,以“課程創新,文化引領”為指引,力創學校課程文化品牌,以課程文化引領學校內涵發展;2016年至今,在成立三角湖小學教育集團后,學校致力于靈動教育的深入探索,持續打造“靈動教育”品牌,在“喚醒靈動的生命生長”育人理念指引下,聚辦學之合力,推動學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獲得共同的成長。
1.靈動教育的含義
將靈動之義引申于教育,靈動教育可定義為:通過學習與活動,讓教育直抵人的內心,喚醒靈動的生命意識,培養靈動的思維特性,塑造靈活躍動的性格品質,孕育靈氣與活力,激發靈性與智慧的一種教育活動。靈動教育是一種回歸本性的教育,是教育的返璞歸真;靈動教育是富有人性的個性化教育,它基于學生,為了學生,真正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2.辦學理念:喚醒靈動的生命生長
“教育即生長”,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進一個容器。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輸規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教育要以孩子生命生長為根本指向。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是他們人生的第二搖籃,學校教育就是要喚醒孩子,回歸精神家園,回到人性本真。讓精神生長,讓靈魂發育,才會有朝氣蓬勃、靈動向上的生命,才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
3.學生培養目標:培養健康、安雅、靈動的陽光少年
目標是前行的方向與動力。根據靈動教育理念,學校提出了“健康、安雅、靈動”的陽光少年的培養目標:健康,即體魄強健,樂觀開朗;安雅,即有禮有節,文雅高尚;靈動,即善于學習,富有創意。
4.校訓:誠者自成,智者自如
誠者自成?!罢\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保ā抖Y記·中庸》)誠,在心理上它是一種現象,在精神上是一種美德。作為現象,是使言行與內心一致,或者使內心活動與它本身一致;作為美德,是對真實的熱愛或尊重。
智者自如。《荀子·子道篇》中有“知者自知,仁者自愛”一說,“知者”,即有智慧的人,“知者自知”,即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白匀纭保褪怯徐`活自如,也就是有靈性。智者自如,是從人的行為與能力而言。作為一個智慧的人,是有靈性的,是有潛力的,是富有創新精神。
“誠者自成,智者自如”是訓導學校師生要既有“誠”的美德,又有“智”的靈性。
5.校風——智趣靈動,個性飛揚
智趣靈動:智趣是指人的智力和志趣;靈動即有靈氣,不拘泥,不呆板。智趣靈動,指聰明有智慧,靈活有趣味。
個性飛揚:個性就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個性心理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個性飛揚,即人的整體精神面貌無論是能力,還是氣質性格,都是有活力的,都是積極向上的。
智趣靈動,個性飛揚,勾勒出的是一所智慧靈動、積極向上、活力綻放的美麗校園。
6.教風:開啟智慧,孕育靈氣
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與喚醒,在于用人格影響人格,在于用智慧激發智慧。
開啟智慧,要求教師喚醒孩子的天性、潛能和夢想,用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態度、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培養其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孕育靈氣,要求教師用靈動的課堂、靈動的德育、靈動的課程來培養靈動的思維、靈活的合作和靈性的人格。
7.學風:巧學妙用,事通理達
巧學妙用:要求學校為學生創造多彩自主的學習環境,構建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充分尊重兒童好動愛玩的天性,激發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的興趣,從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靈活運用,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全面發展。
事通理達:要求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明是非、通事理;既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能積極面對生活;既智趣靈動,又言行高雅。
8.三角湖人精神:內外兼修,止于至善
內外兼修,通常指人的修養從內外兩個層面所進行的全面提升。“內”指內在道德修養、文化內涵;“外”指人表現出的行為舉止、言語表情。所謂“內外兼修”,即是指重視外在表現合乎禮儀的同時,重視內在道德修養的提升,最終達到“表里如一”完成自身修養的全面提升。
宋代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解釋說:“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牽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于至善之地而不遷?!敝褂谥辽?,其意為: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止于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升華。
三角湖人努力追求的境界就是內有涵養、外有智慧,具有真、善、美的品性和至高境界,具體表現為:山的氣度,即剛毅穩健、當仁不讓的擔當精神;水的品質,即包容大度、為而不爭的協作精神;鷹的胸懷,即志向遠大、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牛的境界,即腳踏實地、勤奮刻苦的實干精神。
1.校本化:立足校本選主題
學校以靈動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為指導,突出體藝辦學特色,從兒童實際與現代生活出發,開發了“童·趣”“文·彰”“武·藝”“客·創”四個主題的校本課程體系,探索出嵌入進國家課程、調適進學科課堂、實施進個性課堂、統整進陽光空間、融合進節日課程的“五進”實施路徑,形成“兩全三自”的實施模式,即全員參與、全面發展,學生自主選班而學、教學自主研發而教、師生自主評價所學,助推校本課程從彰顯體藝特色到特色優勢發展的迭代升級。
2.綜合化:強化學科的融合
學校以“五育”融合為目標,著力學科綜合、學科整合,從實際生活與問題解決出發,進行主題課程的綜合化建設。在做好國家基礎課程拓展融合的同時,學校特別注重校本課程內容的綜合,極力為兒童提供場景的、項目的、融合的課程內容,以面對真實的、復雜的、綜合的生活,做到學科整合、五育融合。如:“童·趣”課程是體育學科的項目整合與綜合;“文·彰”課程是閱讀、繪畫、制作、表達的整合與綜合;“武·藝”課程是體育與藝術、傳統與時尚、運動與審美的綜合;“客·創”課程就是基于項目化學習的STEAM課程,是科學、數學、技術、工程的綜合。
3.活動化:突出實踐與體驗
學校堅持以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為指向,著力校本課程實施的體驗性、探究性、實踐性、創新性,讓兒童在實踐經歷中成長,在活動體驗中收獲。這些活動有體育游戲活動、繪畫活動、制作活動、創客活動、表演活動等不同形式,極大地增強了校本課程的適切性、實效性,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和豐富的活動中成長。
4.常態化:注重評價促常態
學校堅持以評價為導向,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堅持每周二、四為校本課程日,常態化地開展校本課程教育教學活動,注重過程與結果、表現與發展,在常態中達成目標,在常態中促成校本課程的不斷優化、完善與迭代,使之真正成為學校特色,真實服務兒童的生命成長。
經過20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尊重生命、喚醒成長、激發靈性”的課堂文化,構建了靈動的課堂,讓生命因“靈動”而綻放,真實實現高質量教育與育人的課堂落地,真正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通過對大量的課堂實踐與教學案例的總結、研究,我們厘清了靈動課堂的教學要素,建構了靈動課堂教學模式。我們以“靈生慧、動生力”的教學理念,引領學生在問題情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方法、拓展延伸等教學過程中開展全面的、靈動的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多元的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
靈動德育是一種泛在的德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是讓學生進入校園,通過對學校環境、管理、制度的感受,獲得對學校文化的認同;通過參與各種德育活動,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即走進三角湖小學,“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課程”。結合德育“六大育人項目”,我校統整德育內容,形成了縱橫交織的課程內容體系。為確保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我們還采取了學校統籌、年級自主、班級個性化的方式,讓德育課程接上文化的地氣,讓孩子們因為豐富的德育課程而感受成長的幸福。
我們基于兒童立場,構建了五大德育課程,彰顯泛在德育。一是節日課程求“新”,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和心靈。如:結合傳統節日,設立學校自己的 “三節五日”,每一個節日指向核心素養和學校的培養目標,讓孩子們在節日課程中張弛心靈,精彩自我。二是行規課程求“實”,推進項目制實施。如: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班級值周、水精靈電視臺、經典詠流傳、道德講堂等項目,由班級、師生自主承擔,助力師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是集會課程求“雅”,給孩子儀式感的生活。無論是線上升旗儀式、班會、畢業禮,還是線下入學禮、成長禮,通過有儀式感的方式讓每個孩子站在舞臺中央,感受生命靈動生長的精彩。四是班級文化課程求“序”,尊重成長規律。按照適應、規則、書香、感恩、夢想、責任等序列開設班級課程,彰顯年段特色。五是多元互動課程求“融”,凝聚教育力量。通過三級家委管理互動、家長講壇體驗互動、家長義工服務互動、校企合作協助互動等方式,匯聚更多教育合伙人,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在此基礎上,我們構建了全員、全課程、全方位、全過程的“‘水精靈’伴我成長”的立體評價,實施水精靈心愿兌換,引導學生健康、安雅、靈動地成長。
管理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賦能和喚醒人。為此,學校通過靈動管理模式的推動,賦能師生發展,促進師生健康全面而靈動的共同成長。
1.團隊賦能
(1)黨員團隊榜樣引領。學校發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行政包年級管理育人”“藍青工程教書育人”“社區服務育人”等“三育人”黨員示范崗創建,激活隊伍,加強黨員與青年教師思想教育和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幫扶,促進教師在互促共進中脫穎而出。
(2)名師團隊專業引領。今年我校新成立了“劉江春名師工作室”,像這樣的工作室還有校“閱讀悅美”語文名師工作室、“熏陶無痕”名班主任工作室,還有202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室榮譽稱號區“萬能艷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滿滿的正能量,極大激發了教師鉆研教學的熱情,引領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3)學區團隊融合賦能。作為第七學區牽頭校,學校帶領學區精準“定位”,實行“N+集團中心”的一體化學區管理模式,通過成立教師發展中心、質量督導中心、學生成長中心、學區服務中心等“四大中心”優化運行機制,采用結對互動、課程互通、課堂互研、資源互享、文化互滲等“五大互動策略”夯實工作實施,創建“文化內涵厚實、特色發展鮮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的品牌學區。
除此之外,學校還實行藍青團隊結對幫扶、科研團隊推動助力,讓組織及團隊的力量賦能教師個人生長,亦取得了不俗成效。
2.自我賦能
于漪曾說:作為教師,育人先育己?!坝骸钡年P鍵,是激發教師自我賦能,主動追求自我的專業發展。為此,我們通過建立“教代會”的民主管理機制,實行項目驅動,通過逐級聘任和績效改革等措施,逐步實現學校治理的民主化道路,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堅持“師德師風管理、培訓與考核”措施,通過評好“月度教師”,講好智者故事,激勵教師自主發展;拓寬成長路徑,通過實施書香工程、名師工程、藍青工程、培訓工程,引領教師創新發展。
教育即生長。我們一直在努力,喚醒孩子靈動的生命生長,喚醒孩子的天性、潛能和夢想,喚醒孩子的自信、自律和自強,喚醒孩子的熱情、活力和光芒。我們一直在努力,喚醒教師靈動的生命生長,喚醒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夢想,喚醒教師的智慧、潛能和創新,喚醒教師的熱情、執著和豁達。我們一直在努力,讓文化根植于三角湖這片沃土,成為推動教育改革、促進師生生命生長的力量。我們一直在努力,讓學校成為一個喚醒靈動生命生長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