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寧
蘇維埃民主制即目前具體實施的無產階級民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就在于:第一,選舉人是被剝削勞動群眾,排除了資產階級;第二,廢除了選舉上一切官僚主義的手續和限制,群眾自己決定選舉的程序和日期,并且有罷免當選人的完全自由;第三,建立了勞動者先鋒隊即大工業無產階級的最優良的群眾組織,這種組織使勞動者先鋒隊能夠領導最廣大的被剝削群眾,吸收他們參加獨立的政治生活,根據他們親身的體驗對他們進行政治教育,從而第一次著手使真正全體人民都學習管理,并且開始管理。
這就是在俄國實行的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這種民主制是更高類型的民主制,是與資產階級所歪曲的民主制截然不同的民主制,是向社會主義民主制和使國家能開始消亡的條件的過渡。
…………
僅僅一般地做一個革命者和社會主義擁護者或者共產主義者是不夠的。必須善于在每個特定時機找出鏈條上的特殊環節,必須全力抓住這個環節,以便抓住整個鏈條并切實地準備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而在這里,在歷史事變的鏈條里,各個環節的次序,它們的形式,它們的連接,它們之間的區別,都不像鐵匠所制成的普通鏈條那樣簡單和粗陋。
蘇維埃同“人民”之間,即同被剝削勞動者之間的聯系的牢固性,以及這種聯系的靈活性和伸縮性,是消除蘇維埃組織的官僚主義弊病的保證。即使是世界上民主制最完善的資本主義共和國的資產階級議會,貧民也從不把它看成是“自己的”機關。而蘇維埃在工農群眾看來,則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無論是謝德曼式的,或者是同他們如出一轍的馬爾托夫式的現代“社會民主黨人”,都厭惡蘇維埃,羨慕體面的資產階級議會或立憲會議,正如60年前屠格涅夫羨慕溫和的君主貴族立憲制,而厭惡杜勃羅留波夫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農夫民主制一樣。
正是蘇維埃同勞動“人民”的親密關系,造成一些特殊的罷免形式和另一種自下而上的監督,這些現在應該大力加以發展。例如,國民教育委員會,作為蘇維埃選民及其代表為討論和監督蘇維埃政權在這方面的工作而舉行的定期會議,是應該得到充分的贊同和支持的。如果把蘇維埃變成一種停滯不前的和自滿自足的東西,那是再愚蠢不過的。現在我們愈是要堅決主張有絕對強硬的政權,主張在一定的工作過程中,在履行純粹執行的職能的一定時期實行個人獨裁,就愈是要有多種多樣的自下而上的監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蘇維埃政權的一切可能發生的弊病,反復地不倦地鏟除官僚主義的莠草。
【題解】
本文選自列寧的《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俄國在列寧領導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蘇俄進入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然而,十月革命中被推翻的地主資產階級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時刻準備伺機而動,并與國內外、黨內外的階級敵人相互勾結,猖狂進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在這個關鍵時刻,為了捍衛、鞏固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列寧于1918年4月受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托創作了《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強調在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以后,必須建立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
在本文中,列寧論述了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對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實行無產階級民主制的問題。列寧指出,吸收廣大群眾實際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是無產階級民主制的一個主要特征。這是由無產階級專政是“群眾的專政”這一根本性質決定的。正是由于共產主義政黨與“人民”之間與生俱來的牢固性,確保了蘇維埃在工農群眾看來,就是自己人,就是一體的,這種階級共生性從根源上規避了階級矛盾下的資本主義民主的一切弊端。同時,這樣做還有利于無產階級專政抵抗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的侵蝕,防止政權工作人員蛻變為資產階級式的“議會議員”或官僚。因此,列寧說,愈是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就愈要有多種多樣的自下而上的監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蘇維埃政權的一切可能發生的弊病,反復地不倦地鏟除官僚主義的莠草”。(王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