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鈞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八中學
體育訓練不同于一般的體育鍛煉,體育訓練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技能性,因此對于初中體育訓練而言,為了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四位一體的共同努力,但是在體育中考的背景下,初中體育訓練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變成了一門考核的課程,學生為了分數在進行訓練,教師為了考試而學科建設,這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很強的消極作用。
初中體育訓練存在最為普遍的問題,體育教師對體育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將體育訓練視為簡單的體能訓練,忽視體育技能和技巧訓練。久而久之,體育課逐漸淪為學生的個人活動,上課即是自由活動,致使體育訓練完全喪失其訓練意義,體育訓練效率偏低。另一方面,許多教育部門和基層的校領導只是在口頭上強調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并沒有在實際辦學活動中予以足夠的重視。許多學校不僅體育設施和器材嚴重不足,也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這種現象在偏遠地區更為嚴重,難以保證學生基本的體育訓練。
對初中體育訓練重視程度的不足還體現在初中學校很少有培養專業體育運動員的認知和想法,在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大前提下,國內多數初中學校對專業體育運動員的培養并不重視,一方面初中階段仍舊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教師都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教學,體育教育更多是作為素質教育和全面育人的內容,而不是作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以目前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師普遍水平,難以識別學生是否具有出色的體育專項發展潛力,而學生和家長對于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意愿也并不強烈,所以初中體育訓練難以培養出職業體育運動員。
初中體育訓練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的體育訓練時間嚴重不足,學生的體育訓練時間被文化課擠壓,本來每周的體育課時間就少,再加上文化課的擠壓,使得學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訓練。初中體育訓練是學生體育訓練最為關鍵的時期,尤其是對于有意向發展成為專業體育運動員的學生,初中是展現學生運動天賦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訓練學生體育能力的關鍵時期,需要足夠的訓練時間支撐訓練。但是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體育訓練時間分布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對于體育特長生,體育訓練的時間非常長,甚至會犧牲掉部分文化課學習的時間,花費大量時間在體育訓練上。而對于非體育特長生的普通初中學生,體育訓練的時間又非常不足,正常的體育課程時間多數為每周兩節,一共九十分鐘,而且每節體育課最開始上課和即將下課時學生又沒有認真參加體育訓練,所以實際上學生在體育課上參加的體育訓練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這種兩極分化的訓練時間造成的后果就是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有一定的過量,因為初中生的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過度訓練會導致學生的身體無法承受訓練強度,出現身體損傷,甚至于產生終身隱疾。而非體育特長生的學生訓練時間又不足夠,無法起到有效的鍛煉作用。
初中體育訓練的最初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初中的素質教育,這就要求初中體育的訓練應該是多樣化的,趣味化的。但是實際上在中考體育的壓力下,目前有很多初中將體育訓練的重心放在為中考體育服務上,體育訓練變成了“中考體育訓練”,中考考什么就學什么,中考體育重點考察什么素質,就發展什么素質,訓練內容的自主性、開放性不足,導致體育訓練內容單一,枯燥乏味,忽視學生興趣,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所喜歡的內容不一致,導致學生上體育課不積極,課后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也不足,與中考體育的目標有較大差距,也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較大差距。整體上看,現階段我國所實施的體育訓練嚴重壓制了中考體育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應試訓練”現象普遍存在,這與初中體育訓練的初衷背道而馳,也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和健康觀的培養。
體育訓練變為應試訓練造成的影響還包括扼殺了學生在體育發展道路上的多樣性,對于多數學生而言,盡管無法走上職業運動員的道路,但出于興趣愛好和全面發展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的體育訓練對于學生的終身成長和人格養成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應試訓練會直接威脅到這種多樣性,導致學生體育特長千篇一律,無法形成更加多元的興趣愛好,影響到學生的全面成長。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對初中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體育學科建設的質量,在過去很長時間的體育學科建設中,學科建設質量的問題一直是體育學科的痛點,由于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本人對體育學科建設的不重視,國家考試制度、校園體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導致體育學科建設的質量提升較為緩慢。而國家現在充分認識到體育學科建設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這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體育學科建設重要程度,所以需要配套地對體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進行改革,以提高體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的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于學生體育素養的要求。體育訓練就是配套設施中非常關鍵的措施,通過對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提升學生整體的體育鍛煉效果,在校園內形成體育鍛煉的風氣。利用經常性的學生育訓練,在校園之中塑造出體育鍛煉的文化,以致有學生在操場進行體育訓練,能夠有效激發其他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使之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校園體育鍛煉風氣形成之后,體育學科建設自然而然就能夠得到加強。
新時期的體育學科建設是在“健康第一”的要求下開展的,當前國內很多學生因為體育學科建設的欠缺,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身體素養非常差,學生群體中肥胖率嚴重超標,這對于國家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國家提出了新時期體育學科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則,即體育學科建設不再局限于考試成績,而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習慣產生實質性影響,讓學生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初中體育訓練就能夠滿足“健康第一”這個重大原則和要求。體育訓練相比起常規的體育鍛煉更加注重科學性和專業性,強度也更高,所以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效果也更加明顯,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身體健康。而初中學生身體正處于成長發育的至關重要時期,是成長的第二個高峰期,這個時期加以科學的體育訓練對學生的終身成長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而初中體育訓練本身體系的設計對于訓練強度就有著嚴格要求,不會出現訓練過度的情況,更有利于學生成長。
在我國的體育學科建設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使用評分的方式進行體育學科建設效果評價,但是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變相地施加了壓力,因為將體育學科建設分數化,在升學和學習成績的壓力下,學生就不得不強制性參加體育考試的項目,針對考試項目進行鍛煉,而過去所考試的項目常規的為跳繩、實心球和立定跳遠,這三種體育運動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不是有趣的項目,學生的體育愛好無法得到滿足,還要強制性參加自己不感興趣的體育訓練,使得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越來越低,嚴重違背了體育學科建設的初衷。所以新時期的體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模式需要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打破原本的體育學科建設評價模式,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訓練,也不會影響到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能夠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對于學生和家長而言是雙贏的做法。所以新時期的體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在初中階段加強學生的體育訓練也是為國家的體育事業發展培養體育人才打下基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也越發清晰明確,所以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內容。而體育人才的選拔和培訓大多是從初中階段開始的,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部分學生會展現出體育天分,但是集中顯現仍舊集中在初中階段,選拔出具有天賦的學生,在初中學生身體成長關鍵期,加以科學系統性的訓練,能夠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縱觀我國體育事業中取得世界冠軍的優秀運動員,尤其是跳水和體操項目的冠軍選手年齡大多集中在初三或者初中剛畢業的階段,也說明加強初中體育訓練對培養國家的優秀體育運動員的重要性。
傳統的體育訓練已經無法滿足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初中體育訓練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學生核心肌群的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不僅能夠解決傳統訓練模式的不足,還能夠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體育訓練中,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訓練觀念,正確認識核心力量訓練對體育訓練的促進作用,明確核心力量訓練的目的。教師需要通過指導和訓練,向學生講解核心訓練對改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機能和防止身體損傷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深入學習并充分理解我國體育產業中相對成熟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然后根據核心力量訓練的內容,利用目前的訓練設備制定完整的訓練計劃。在體育訓練中分配好體育技巧學習和核心力量訓練的時間,明確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和形式,積極進行上、下肢,腹部和背部肌肉的核心力量訓練以及腰部肌肉訓練。例如,可以針對腰部、腹肌和背部肌肉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幫助運動員解決傳統體育訓練的弊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生體育訓練意識的培養要融入整個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學習時,將訓練意識貫穿始終。同時,體育訓練工作者也要以身作則,在日常體育訓練中始終不忘訓練意識。日復一日通過各種方式將訓練意識逐步傳遞給學生,讓訓練意識成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的潛意識,讓學生將日常的體育鍛煉變得標準化、專業化,成為基礎訓練。并且通過加大訓練強度讓訓練意識成為一種運動習慣。在每一次進行課堂體育運動時,都應該融入對訓練意識的講解,令學生在碰到體育鍛煉時便想起各種訓練方式,想起不同的體育項目所訓練到的肌肉,訓練的科學方式等。充分深刻地領會訓練意識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自覺去學習各種戰術。讓學生在分組對戰中進行戰術配合,提高整體體育的對戰水平。因為對于多數的初中學生而言,體育運動只是一種興趣愛好,而不是專業運動,所以缺乏專業的訓練意識,往往喜歡靠各種下意識蠻干;但是,體育訓練和比賽需要技巧,訓練意識的運用才是決勝的關鍵。
此外,在日常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體育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只重視訓練意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體育基本功的訓練,扎實的基礎才是進行體育訓練意識教學的根本。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切不可顧此失彼,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在有所側重的同時,要全方位展開,只有這樣學生的體育水平才會穩步提升。
初中學生和教師都應該重視訓練的重要性,深刻明白訓練對于一個初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訓練應當是科學合理的,不能一味靠時間的長短來決定訓練的完成情況,要重視訓練時間的合理安排。首先,要增加訓練的投入,也就是說要“花時間練,下功夫練”,特別是針對初中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提升,靠一朝一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比如說一般只有增加學生在體育場上折返跑訓練的次數,才能夠使得一個初中學生的專項速度有所提升,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針對初中學生的啟動速度、核心力量、彈跳力等爆發力同樣也是需要一個訓練時間的累積才能夠提升的,而且只有保持訓練的強度,學生才能夠在運動場上展現出更好的運動天賦,對于初中學生整個未來的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其次,在保證充足的訓練的同時,還應該要注重訓練時間的合理化,一方面要保證學生能夠逐漸適應訓練的強度,不能夠一下就將訓練強度提升好幾個檔次;另一個方面也要注重訓練時間的合理安排,要將訓練與放松融合一起,在訓練過程中保持適度的休息時間,不能夠讓訓練變成了高強度的負荷訓練。
在初中體育訓練中,力量訓練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而力量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肌肉發育程度,促進學生完成其他更多的體育訓練項目。創新力量訓練方法是充分發揮提高學生力量訓練效果的先決條件。單一而枯燥的力量訓練模式一直是影響初中院校體育運動員訓練熱情和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切實發揮力量訓練在初中院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斷創新力量訓練的訓練模式。初中體育教師應通過不斷學習了解力量訓練的最新方式,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個人體能等實際情況,制定最適合學生發展的力量訓練模式。同時,要積極調整訓練方式和訓練場景,激發學生訓練的積極性。例如,訓練學生的腿部力量時,可以讓學生坐在長凳上,然后在兩腿之間添加杠鈴,然后學生的兩條腿要緊緊夾住杠鈴做向上運動。在此過程中,大腿和小腿之間必須保持90 度角,此動作應保持一秒鐘,然后慢慢再向下移動并重復幾次。另外,在力量訓練中,可以適當地將力量訓練與體育游戲相結合,在體育游戲中完成核心力量訓練。這樣既達到提高體育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效果,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完全放松的氛圍里更加積極地進行力量訓練。
初中學生的體能好壞,除與遺傳和后天訓練有關,還與長期攝取的營養合理與否有緊密相關。如果學生的營養狀況不合理,體能就得不到保證,就難以承受一定運動量和一定強度的系統訓練。因此,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學生訓練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在訓練后及時給學生充足的營養補給,且在營養補給時注意以下幾點要求:首先,營養素要齊全,配比要適當。所含熱量應與運動的需要相適應。同時根據各訓練期的特點安排膳食。其次,要合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含熱量要高,要新鮮衛生,種類多種化,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體積要小,既能促進學生的食欲,又要易于消化,同時利用食物的相補作用保持酸堿均衡。再者,要充分利用營養素的調節作用,保持比賽所需的最佳體重。另外,膳食制度合理,進食次數、時間膳食分配應根據初中體育運動特點和學生的個體情況以及訓練與比賽的實際科學安排,一般進食應在運動結束后30 分鐘以上。還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在訓練比賽前間歇以及訓練比賽后應及時補充水分。
總之,初中體育訓練是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中考制度的改革,學校和教師的不重視,使得初中體育訓練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參考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因地制宜地設計初中學生的體育訓練方法,既保障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全面發展,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健康陽光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