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靈敏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300)
語文這門課程與其他的課程相比,有諸多差異,相比之下,語文知識更加全面,而且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有著直接影響。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將問題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問題情境法是當前教育領域較流行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具體來說問題情境教學法就是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為基礎,同時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規律等,提出合理的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到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問題情境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從而實現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共同提升。
盡管六年級小學生的性格和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依舊比較強烈,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就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施問題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構建出一種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課堂氛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學熱情,提高學習興趣,深入地探索語文知識,最重要的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設定,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并通過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可以借助生動的情景,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語文的知識和內容本就較廣泛,很多語文知識并沒有具體的答案,這時候利用問題情境教學法,通過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保證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實現高效的學習,從而整體上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問題情境與單一的授課模式相比,在提高學生語文興趣方面有重要的意義,最重要的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問題情境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吸引力更大,能夠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減少外界因素對學生的干擾和影響,而且也能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下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真正地融入整個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目前來看,在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應用問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問題情境的內涵以及具體的應用意義,而且也缺乏對問題情境的正確認識。部分教師依舊認為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只需根據課本和教案實施講述式的教學就足夠了,這樣的認識顯然是不正確、不科學的,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和內容本就是迎合小學生認知而設計的,也為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如果一直使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也難以顯示出教材的價值。此外,教師還需要認識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在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機械地傳授知識,而是應該合理利用好教材,為學生設計生動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和技能。
在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由于各個教師在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經驗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存在,所以創新能力相對較差的教師,就會直接借用其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甚至還有教師將某個問題情境創設方法作為萬能模板,長期使用這種“萬能模板”,就會影響到教師創新能力的發展。而且從目前六年級語文的內容來看,每篇文章的創作背景和特點都有所差異,所以萬能問題情境模板是無法滿足每篇文章的教學需求的,如果一直使用同一個問題情境模板,就會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如今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化技術也逐漸在教學中得到了應用,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帶來了諸多便捷,但是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的便捷性,頻繁使用多媒體創建問題情境,導致教學重點模糊不清,給問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興趣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在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也需要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竹節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童年記憶中的竹節人,還可以搜索竹節人制作方法,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作者通過對竹節人的描寫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借助生動的視頻,并提出有效的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能對作者的情感有深刻理解。
要想保證問題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開展,就需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問題知識基礎,這是實施有效問題情境教學的基礎,只有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才能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并在問題情境下提高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教學《臘八粥》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臘八粥中有哪些食材?味道是什么樣的?”通過這樣的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也能喚醒學生的記憶,還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有更深的感悟。
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法的本質目的,就是改善和優化課堂的教學效率,基本出發點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的教學效益。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在具體應用問題情境法的過程中,就需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并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科學的設置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和效率。
六年級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問題的設計應該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要滿足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進一步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保證問題的層次性,這樣才能提高問題情境教學應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眾所周知,六年級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發散性特點,如果設置的問題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有標準答案,就會在較大的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還會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在創建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注重創新,避免設計具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同時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創造性的答案,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常來說,一名優秀的教師往往能夠根據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思考和研究,所以在創建問題情境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文章的題目,巧妙地設計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快速地投身到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中。
例如在教學《草原》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聯系文章題目設置以下的問題:“同學們,讀完文章題目你們可以想到哪些內容?”當提出問題后,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到了成群的小羊在愜意地吃草。”有的學生說:“我看見了無邊無際的綠色草原以及湛藍的天空。”還有的學生說:“草原人是不是可以天天吃羊肉、牛肉?”也有的學生說道:“作者為什么要描寫草原呢?”通過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們對文章的好奇心比較強烈,這時教師就可以說:“同學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然后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投身到文章的閱讀中,當學生閱讀完問題,還可以鼓勵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感受,經過這類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除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還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其中有部分的文章,有很多存在矛盾的地方,所以在教學中就可以結合這些矛盾點合理地設計問題情境,利用矛盾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在不斷地研究和探索中加強對矛盾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涵,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和發展。為此教師要準確地定位文章中的矛盾處,并結合矛盾設計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這一內容時,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你對宇宙生命了解多少,你喜歡探索宇宙嗎?”通過這樣的問題,不僅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而且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近,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更加生動、活潑,不僅打破了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模式,而且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古詩詞內容是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的,這時候為了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可以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展示生動的情境,并提出恰當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統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為例。為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中作者描繪的雨景,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還原西湖奇雨的場景,讓學生真切地感悟西湖的雨景,然后提出問題:“奇雨的形成分為幾個過程?你還在哪些古詩中見過這樣來勢兇猛的云?”通過多媒體與問題,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學習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再比如,學習《石灰吟》,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大家知道石灰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嗎?”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夠快速地產生好奇心,接著教師說:“如果同學們不知道,那我們就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石灰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石灰到底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到情景之中,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古詩教學的效率。
知識源于生活,語文與小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大多數語文知識都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師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以及生活的感悟,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這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生活化問題:“同學們,你們老家是如何過春節的?老家的春節與作者筆下北京的春節有何異同?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這樣的問題,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思考欲望,對于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也能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對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也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問題情境的種類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在創建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情境的開放性,不能將問題僅僅局限在文章中,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對于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問題情境的創建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保證問題的開放性。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以下的問題情境:“同學們,閱讀完文章你們有什么樣的看法?如果你是魯濱遜本人,你們會做些什么事?”這樣問題的設計,不僅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且也能方便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更能充分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對于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這對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問題情境法對于六年級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能為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教學目標和內容,構建豐富的語文問題情境,以便更好地促進六年級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