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永峰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沙壩學區,甘肅 隴南 742500)
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語文在初中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這兩大特點。初中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需要教會學生閱讀與寫作,并且在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培養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逐漸會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錯誤的心理狀態,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語文學科的綜合素質發展難以為繼。
綜合當前我國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可以了解到,當前初中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教學模式較枯燥,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課堂較死板,教師只是中規中矩地對文章的閱讀內容進行簡單講解。在文章內容講解完成后,統一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然后再以課堂提問方式對學生總結的知識點進行考查。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將學習與生活的實際相關聯,無法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嚴重時還會引發學生厭學等一系列制約學生發展的學習心理,使語文課堂教學無法發揮實質作用,導致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整體低下。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經常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學生將知識點掌握,學生無法找到學習竅門,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教師的教學指令,這種應試教育影響下的學習思想導致學生局限性地認為,學習語文只是為了考試取得優秀成績,無法體會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實質含義。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大,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的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無法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因此制約了自身的長遠發展。
我國針對當前初中生的學習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向,要求以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學引導,大力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策略。在這種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很多初中教師雖然對初中課堂教學結構做出了優化,但是還有很多教師對于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理解認識度較低,無法從學生的實際發展角度出發,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教學策略,因此制約了學生對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學習理解能力的全面發展。很多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式存在質疑,認為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較低下,因此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教師的這種思想觀念是錯誤的,首先,教師應從中學生的實際發展角度出發,遵循中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的發展根本,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加強自我約束力以及自制能力的提升,并采取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利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
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強調針對教師而言,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內教學知識,還應做好課內知識的課后延伸工作,加強課內知識的延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活躍性層面上,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創造力。但是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語文教師意識到拓展課堂教學知識的重要性,對課堂知識做好了課下延伸工作,但是涉及的課下知識延伸內容與學生生活存在一定差異性,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學習內容無法在實際表現的問題。這種生活化課堂教學延伸模式,不但沒有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反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增強了學習的負擔,導致生活化教學的育人作用無法實質發揮。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育而言,不同的教師針對語文教育擁有著不同的風格,不同語文教師的教學感受也各不相同。優秀的教師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快速地將學生帶入生活化教學營造的氛圍內,這種教學能力指的就是教師的課堂感染力。不同教師的課堂感染力也各不相同,針對多數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缺乏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方案制定上也較粗糙,因此降低了整體初中生活化教學的感染力,從而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積極性,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在近幾年的教育發展中,情景教學一直是教師們研究的重點內容。傳統的課堂學習氛圍比較枯燥,一味地輸入知識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情景教學模式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可以使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將自身的生活經歷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情景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并且還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建立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并且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趣味與學習價值所在。創設情景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強烈的求知欲望很好地滿足,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語文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木蘭詩》一課中,全文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一位女孩替父從軍的故事,但由于初中生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工具,比如播放相關的短故事的視頻資料或者有關的電影,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整個故事的內容,感受到作者筆下人物的性格特點。再如《安塞腰鼓》這一篇文章,播放相關的視頻影像資料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當時人們演奏時的壯闊景象,整篇文章散發的生活魅力可以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可以感受到該地區的人文風情。
其次,初中有一篇較重要的贊揚母愛的文章叫《我的母親》,在進行這篇文章教學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為學生優化了教學情境,并且加強了對學生生活體驗的引導,展開了以“我的母親”為中心的主題作文教學活動。關于母親這一角色,學生擁有很多寫作思路,但是在實際寫作過程中發現學生很難組織好自己的寫作語言,無法進行深刻母愛的表達,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加強對課文《我的母親》的誦讀,在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參考文章中對于生活細節、生活故事的描寫方式,然后在自己文章中利用這種寫作方式使自己的作文擁有清晰的脈絡以及故事結構,結合生活中的小事與點滴的細節贊揚母愛的偉大,提升自我寫作能力和文章表達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激發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興趣是教師進行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的前提。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每位同學選擇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本帶到學校與同學之間交流。并創建班級圖書角,由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發光體,閱讀興趣都有所不同,建立起的書本種類也是豐富多彩的。每位同學可以在圖書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本觀看,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也能了解其他同學感興趣的題材,擴大了閱讀的視野也豐富了閱讀內容。大量的閱讀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素材用于寫作,學生可以把讀書的心得與感受寫出來,把書本中發現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對以后的寫作大有幫助。
初中階段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對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尤其重要,選擇積極向上的書籍閱讀,學生會感到樂觀、向上。而如果閱讀了負面的書籍,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應生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閱讀內容方面需要特別注意應選擇積極向上健康的書籍作為閱讀素材。寫作是學生情感表述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學生的作文內容大多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寫作的內容,要選擇學生可以理解吸收的事物進行表述,最好來源于現實的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寫出的作品也更具真情實感。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不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表述,也要賦予它豐富的想象力,使作品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所以寫作也要明確教學內容與定位,只有這樣才能使寫作水平更好地提高。
在語文這門課程中閱讀所占比例較大,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并且閱讀對于初中生的學習來講是一個積累知識內容的一種方式,但是僅僅是從課堂中的時間獲取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花費更大的時間積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種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遍布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師可以根據高科技產品使學生的閱讀量得以提高,并且在整個的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與生活產生關聯。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主體性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由原來課程中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教師需要將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并且從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內容。比如,在進行《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誦,先讓學生了解本文的作者,本文的作者還有哪些其他的文章。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的方式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文中會學到有關對天氣的描寫,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描寫內容與實際的生活結合,根據文章中出現的優美詩句與實際的景象相結合,豐富學生對實物的描寫手法,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知識吸收能力較高的階段,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齡方面等因素的影響,生活的閱歷與經驗不夠充足,在進行語文創作時通常因為生活的素材不足而寫不出質量很高的作文。這一現狀的改變需要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這一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生活化的活動,并且大力支持與鼓勵學生擁有隨時記錄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內容,為以后的寫作積累更多的資料。比如,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一些好詞好句可以隨手記錄下來,記錄生活中遇到的熟悉與陌生的詞匯。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將生活中發生的趣事以及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從日記中掌握生活變化的規律,使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為以后的寫作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舉行“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為題的活動,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仔細觀察,比如父母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學校中什么位置最安靜?班級里的同學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放假中的父母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學生可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且以文字的方式進行敘述,對寫得好的文章進行宣傳與表揚。例如,在進行“我的母親”為題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自己的母親,母親的偉大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小小事情。觀察母親的生活作息習慣,通過觀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愛,對于寫作的資料也豐富了起來。
寫作與閱讀都需要情感的色彩來提升。沒有情感的閱讀與寫作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要將情感融匯到文章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閱讀與寫作的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交流學生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強加到學生的想法里。硬性的教學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的發展空間受到了阻礙。不同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感受彼此的想法,對啟發新的思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會加深學會對情感的理解,讓文章得以提升,賦予文章新的色彩,從而提高寫作技巧與方法,使寫作質量更上一層樓。
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將課堂中的氛圍調整到最活躍,并對其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文化是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發展出來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就可以更有效地開展的對初中的教學活動。教師為了可以更好地進行生活化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門課程時,可以帶領學生們到大自然中觀察動植物形狀以及特征,在大自然的體驗中感受課文中出現的句子,讓生活與課本產生關聯,更有效地學習語文課程。作為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演繹課本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采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并且將語文課中學到的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當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科學地引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學習效果一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