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嬌嬌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
韓嬌嬌
(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附屬幼兒園,江蘇昆山215300)
游戲精神的培養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和發展方向。為了培養幼兒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能力,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教學活動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基本能力優化游戲方案,進而促進游戲精神的探尋和重塑。本文通過突出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適當獎懲培養幼兒是非觀念、重塑游戲精神培養幼兒綜合素養等多項措施,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方案進行多方的探索與闡述。
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精神;探尋重塑
所謂游戲精神指的是兒童游戲具備的本質和內核。體驗、自由與快樂是兒童游戲精神的主要三個指標。當前,許多幼兒園在課程游戲化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重其形式而輕其精神。當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活動時尤其容易導致游戲精神的缺失。鑒于此,對幼兒的教育應該重視游戲精神,并且努力將其貫徹于幼兒教育實踐的始終。不僅從外部形式上,更要從內部本質上從游戲活動的設計、活動組織和幼兒情緒激發調動都應充分體現游戲精神。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作為幼兒園階段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游戲活動的表現形式是具有多樣化特點的。在教育實際運用過程中,合適而充滿童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探究意識,同時還可以有效促進與發展幼兒綜合素養。這樣可以促使幼兒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探尋游戲精神,發展其核心素養。近年來,幼兒教師在針對其開展游戲教學期間,可以結合幼兒的基本能力創設游戲方案,進而促進游戲精神的探尋和重塑。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探尋游戲精神的主體角色應當是幼兒本身,而并非幼兒教師。在以往的幼兒教育工作中,雖然教學方式多以游戲形式為主,但是教師始終處于指導者角色,無法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身份,進而導致教學活動未能達到既定效果。解決并改善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現代化幼兒游戲教學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充分突出幼兒主體身份,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從而促進提升幼兒學習效果。
例如,在數學類幼兒游戲《看誰數的對》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其中主要以數字認知為教學目標,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有趣的數學游戲提升反應能力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此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身份,由幼兒自主選擇扮演的小動物,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同時可以引導幼兒之間互換角色,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感受自身主體身份,以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幼兒游戲創設過程中發展幼兒自主意識,應當通過強調幼兒主體身份的方式進行培養。
在角色游戲活動中,無論是游戲主題的提出還是角色的選擇,都要充分體現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性。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讓幼兒提出游戲的主題和選擇角色,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在思想上要改變傳統教育理念,要給孩子們選擇游戲主題的自由。教師平時應該多收集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主題,要事先就準備好相關的游戲材料。活動前先讓孩子們自主選擇相應的主題,再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分組活動,讓大家自行協商分配角色,教師在一旁給予適當指導。
如“肯德基”是小朋友們都非常熟悉的西洋快餐店。店里的油炸雞腿、漢堡包與薯條是許多小朋友們最喜歡吃的食品。教師創設了西餐廳活動區域,許多幼兒都喜歡上了這個新的區域游戲。在區域游戲中每個人都選擇了一個游戲角色,有的當顧客,有的當店長,有的當收銀員……不僅充分滿足了孩子們自主選擇的意愿。與此同時還培養了幼兒的參與游戲的主體意識。當然,游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許多小朋友都爭著想當某個角色時,教師該怎么處理呢?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大家開展討論,可以讓當某個角色的人談談自己想法,說說自己為什么要當這個角色?自己將如何當好這一角色?對熱門的角色可以考慮多設幾個崗位,可以輪崗,也可以競聘上崗,可以抽簽抓鬮,還可以讓大家玩“石頭、剪刀、布”決定……這樣又衍生出許多小游戲。教師要做的就是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多動腦、多動手、多動口,充分發揮他們參與游戲活動的自主性。
培養幼兒游戲精神,其中主要內容是引導幼兒掌握是非觀念,使幼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多以鼓勵式教育方法為主要教學方式。這是提升幼兒學習信心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一味地鼓勵教育是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模式。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善于用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對幼兒設計教學活動,一方面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兒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
例如,在競爭類幼兒游戲《木頭人》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即可充分體現獎懲元素。此游戲的主要設計目的在于培養幼兒較強的專注力和自控能力,在教師發出某種信號之后,要求幼兒保持一種姿勢不動,以先動的幼兒為失敗者。此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幼兒普遍參與性較強。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在設立獎懲機制期間要注重適度性。獎勵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勵幼兒,給予幼兒自信心。懲罰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了解自身不足,同樣起到激勵作用。獎懲制度運用的關鍵元素在于適度,無論是獎勵或是懲罰機制的創立,過度均是無效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適當融入獎懲元素,是促進培養幼兒是非觀念,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有效方法。
幼兒良好綜合素養的養成要遵循幼兒教育的規律,一定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教師要以游戲精神觀照幼兒良好綜合素養的養成。站在兒童的立場,以孩子的視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優良的身體心理素質、優秀的科學文化素質、卓越的藝體特長素質,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合素養培養目標在幼兒教育階段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游戲進行發展,使幼兒在游戲中發展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游戲對于幼兒而言,不僅是豐富精神發展的主要途徑,更是強化幼兒綜合素養的關鍵環節。在幼兒園精神游戲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一方面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探尋游戲精神,發展綜合素養。
例如,在幼兒游戲《袋子變變變》的活動過程中,其中主要教學目標為發展幼兒運動能力、身體協調能力以及較強的靈活性。在此游戲開展過程中,為了提升幼兒的體驗感,使幼兒在其中探尋游戲精神,教師可以利用思維游戲環節融入其中,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幼兒游戲精神、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
幼兒游戲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豐富的游戲內容作為基礎,以此促進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使幼兒學會通過自主探究結合創新意識參與游戲和活動。對此,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開放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以創新形式完成活動目標。這種游戲形式是促進發展幼兒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案。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感統教具為其設計障礙物,在障礙物的另一邊放置游戲目標,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到障礙物的另一邊取得游戲目標。這種游戲形式設計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特點,幼兒可以通過自主創新能力探究取得目標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促進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開放性游戲內容期間,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規劃,引導幼兒在其基礎能力之上進行游戲和探究,從而達到發展幼兒游戲精神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發展其游戲精神,要通過多種游戲方式,結合多元化游戲內容,以完善的幼兒游戲作為基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身份,使幼兒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游戲精神。同時結合教師的專業能力,將教學活動以更加專業化、完整化、多元化的效果呈現,進而促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探尋游戲精神,促進其綜合素養的養成。
領域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幼兒能力、意識的重要途徑。在重塑幼兒園語言游戲活動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利用好領域教學的優勢,創設趣味性游戲課程,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語言領域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語言組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五大領域課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對兒童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游戲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利用可用元素為兒童創設趣味性的游戲課程,在游戲中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促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將游戲教學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出來。
如在展開教學繪本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推理游戲”活動。推理游戲活動是讓幼兒自主閱讀材料,在教師的引導和疑問下,鼓勵幼兒自主尋找答案,形成主動構建知識框架的能力。以繪本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為例,講述了“小豬”的大餅被偷吃的故事,給孩子們留下了一個半開放性的結局,留下無限遐想空間。在創設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化身“森林小警察”,引導他們通過對比“牙印、大小、形狀”的元素,排除“嫌疑犯”,在推理、搜集線索的過程中,幫助小豬抓到“小偷”。這種推理游戲的展開,能夠快速地激發幼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內容,形成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的意識,保證游戲教學的有效性,讓幼兒能力得到穩定的提升。
藝術領域課程是提升兒童審美能力、創新意識、欣賞水平的重要途徑,包含美術、音樂、舞蹈、鋼琴等多種課程形式,對兒童藝術素養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在創設游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多個環節創設不同的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發展藝術素養,在動手操作中提升實踐能力,在創設作品中欣賞藝術水平,達成重塑游戲教學的目標,更好地滿足幼兒年齡發展需求。
以藝術領域音樂課程《拔蘿卜》為例。這首音樂是我國經典兒歌,音樂具有風趣的故事性,不僅僅適用于音樂課程,還可以在美術、舞臺劇、語言活動中應用。在創設游戲情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展開自主創編,如歌詞“拔蘿卜,拔蘿卜,嘿呦嘿呦拔不動”中,教師詢問兒童:“拔蘿卜的動作是什么樣的呢?拔不動應該怎么表示呢?”讓幼兒展開思考“可以雙手做拉東西的樣子!”“身體也要跟著擺動!”……等,教師根據幼兒的討論講到:“那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創編動作吧!看看誰創編的動作最好看!”隨后鼓勵幼兒自主展開“創編游戲”,主動思考音樂中歌詞的變化,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編游戲動作,滿足藝術領域教育目標的同時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自主構建知識框架,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對教學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學領域課程包含數學、自然現象、科學實驗等內容,目的是讓幼兒在實踐、觀察、操作中獲取科學知識,建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趣味教學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總結經驗、找到科學知識,將科學課堂“活起來”,促進幼兒能力的成長,構建高質量的教學活動。
以科學現象《神奇的雪花》為例,要求幼兒掌握雪花降落、形成原理,并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原理。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到戶外環境中,和孩子們一起觀察雪花的特點,展開實踐類游戲活動,在活動中詢問幼兒:“雪花是長什么樣子的呢?有幾個角?你手里的雪花有什么樣的特點?”鼓勵兒童在觀察中尋找答案“雪花是六邊形的!”“有六個角!”“還有好多花紋!”……讓幼兒在實踐游戲中觀察大自然。在幼兒累積一些經驗后,教師繼續詢問:“有沒有相同的雪花呢?你們找一找、看一看吧!”提升課程難度,讓兒童通過游戲懂得“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道理。這種在游戲中構建經驗,在實操中豐富知識,對幼兒能力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滿足課程標準中游戲化教學理念的要求,給幼兒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未來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健康和社會領域課程,可以創設綜合類的游戲活動。健康領域的目的是讓幼兒建立正確的學習、生活習慣,而社會領域學習,是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及交往能力。基于此,在構建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領域特點創設游戲活動,通過綜合類的游戲學習,讓幼兒學會遵守社會規則、建立正確生活習慣,對教學活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以課程《看醫生》為例,在創設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扮演角色“醫生”,對幼兒講到:“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化身為醫生。你們知道看醫生的時候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嗎?”隨后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要先掛號!”“去醫院要帶好口罩!”“要抓緊爸爸媽媽的手!”……隨后教師講到:“今天老師作為‘醫生’,讓我來為你們講解應該注意的事項吧!”隨后展開角色模擬游戲,教師播放PPT為幼兒講解不同情境中要遵守什么樣的規則;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講述“要堅持鍛煉、按時刷牙、不暴飲暴食”等生活習慣,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學會遵守社會規則,并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最后教師將角色游戲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展開游戲,讓其得到更好地成長。
[1] 王夢秋.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體現游戲精神的策略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4):74-77.
[2] 楊琪.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1):128.
[3] 劉慧.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J].學前教育研究,2010(06):64-66.
[4] 沈秋蘭.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好習慣“體驗”培養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13(04):41-42.
[5] 黃進.游戲精神的缺失:幼兒園教育中的反游戲精神批判[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164-166.
G616
A
1002-7661(2022)02-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