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花
(瓜州縣第二中學,甘肅 酒泉 736100)
在過去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教學以教材為主,不斷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地位,不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加之死記硬背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學習壓力倍增,學習情況不容樂觀。通過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科學應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能大大激發學生活躍思維活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
思維導圖是對傳統“灌輸式”“一言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引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學習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大大凸顯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同時,學生也會在繪制過程中不斷有新發現,大大增強學生學習探究興趣。尤其在知識復習階段,死記硬背甚是枯燥,思維導圖方式會大大增強學生復習過程中的愉悅感與成功感。
思維導圖是將一節課教學主題置于最中心,通過用線條與畫圖的方式進行分支的繪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一節課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通過關鍵詞方式找到各個信息間的聯系,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加系統地整合一節課所學知識,讓學生大腦受到反復式強化訓練,還能加深記憶,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實現良好教學目標。如在課下復習功課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課上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激發學生創造思維,提高課后復習效率。
在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主要起到輔助性作用。當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如遇到一些困難或不解之處,教師需要與學生展開溝通,并積極正面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既營造了互動式課堂,拉進了師生關系,又在無形之中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科學研究顯示,人的大腦主要由左腦與右腦組成。左腦主要負責數字、詞匯、邏輯,右腦主要負責創造力、思維力、想象力,通過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各個知識點有機聯系在一起。既能調動學生的右腦思維,又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繼而增強學生知識記憶力。
其一要符合知識的內在邏輯。在了解、理解、應用三個水平學習目標中,理解水平學習目標占了大多數。只有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與把握知識間的聯系,才能將新知內化應用于實踐之中。思維導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應在把握知識間內外邏輯基礎上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其二要遵循認知規律。學生在剛接觸思維導圖時會抱著強烈好奇心進行繪制,但由于對思維導圖理解與把握程度不夠,就需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引領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形象到抽象學習,讓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一個有效提升。
首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體現個性化。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讓學生學習得到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提升。其次,要結合實際合理應用思維導圖,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手段,旨在讓不同教學手段發揮自身優勢,讓思維導圖教學價值發揮于最大化。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主動求索、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思維方法,它的教學價值遠不止這些。思維導圖放射性樹狀實則模擬了大腦的思維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立足教學內容進行頭腦風暴,不僅激活了學生新的思維,還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將知識傳授和思維訓練二者完美結合。
思維導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從知識聆聽者變為主動學習創造者;將教師置于教學輔助地位,從知識傳輸者變為引導者。這就說明了思維導圖的應用要遵循自主性與主導性相結合原則。從學生角度分析,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合作設計,不能再完全依賴教師。從教師角度分析,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思考探究,等學生遇到困難并需要幫助時及時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思路即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思維導圖繪制中,教師再展開積極引導,不僅打破了傳統“一言堂”教學模式,實現了互動式課堂,還在無形中拉進了師生間關系,構建“亦師亦友”新型教學模式,可謂一舉多得。
一般情況下,在對某一單元正式教學前,教師會帶領學生對本單元大體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多借助書本目錄向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方式比較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一單元內容聯系在一起,引領學生進行大致分析,能讓學生對一單元內容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認知,幫助學生在大腦中自行建立知識初步框架,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自覺將多個知識點有機結合,加深知識理解。
以《走進互聯網世界》這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內容主要圍繞網絡世界展開,在正式教學前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學習認知,以小組為單元開展“頭腦風暴”,立足“計算機、網絡世界”這兩個詞語談談可以聯想到哪些詞,并進行記錄與整理。經過各小組間的一番激烈討論,鼓勵各小組選取一個發言人進行回答,如有的學生說:“可以聯想到網絡設備,如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絡接口卡等。”還有的學生說:“可以聯想到瀏覽器,通過瀏覽器觀看各種新聞、電視劇、電影等。或者可以利用網絡通過各種平臺與人溝通交流等。”教師通過將學生們所述關鍵詞一一列舉到黑板上,并有意識地整理成一個有條理的思維導圖,既吸引了學生們的關注,又幫助學生們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實現一舉多得。
信息技術教學趨向于通過主題學習實現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在上完一節課之后,教師立足教學重難點布置一個主題作業讓學生完成,鍛煉學生理論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如用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或者用Word 制作電子雜志等。在完成這種實踐性作業前,學生需要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素材為真正制作環節夯實基礎。基于現實情況,多數學生搜集的素材雜亂無章,有文字形式的資料,也有大量的、單一性的圖片資料。雖然搜集的資料較多,但實際可采用的內容并不多,還需要浪費一定的時間剔除不可用的素材,甚至在真正制作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缺少所需素材的現象。這樣既浪費了時間,最終制作出的效果可能也不盡人意。思維導圖的應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以《信息搜索和資源下載》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下載網頁、圖片以及文字信息的方法步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設計主題讓學生搜集相關內容制成一個PPT。以“(某城市)歡迎你”為例,首先需要確定一個城市名稱,然后再根據自身想法設計一個思維導圖,最后再根據思維導圖關鍵詞尋找相關素材。如有的學生以“杭州”為例,從美景、美食、名人三大點出發搜集相關素材,美景主要以西湖為主,搜集有關西湖的相關圖片與簡介;美食主要以杭州熏魚為主,可以搜集由來、制作過程等;名人主要以白居易與蘇東坡為主,搜集名人與杭州間的關系。通過設計思維導圖再進行素材的搜集,學生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思路非常清晰,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實現良好教學目標。
初中信息技術具有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特征,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作品做的美觀就可以能獲得較高的評價。這種看法是比較單一的,學生對作品的評價只停留在是否好看,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所學知識應用程度以及創新程度等,不利于學生對自身與他人作品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在評價交流環節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評價作品時應注意的內容,學生評價自身與他人作品會更科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樂于思考,在學完有關“制作Flash 動畫”相關內容后,可以讓學生自行確立主題開展Flash 形狀補間動畫制作,激發學生敢于創新、深入動畫創作之激情。在學生們完成創作后,通過思維導圖引發學生從作品的技術性、藝術性、思想性以及創造性對作品內容展開具體評價分析。以技術性方面來說,主要看作品內容中是否有掌握Flash 形狀補間動畫制作方法;以藝術性方面來說,主要看整體的美觀性,既要保證各種操作技術準確無誤,又要講究整體作品大氣、色彩豐富;從思想性方面分析,優秀的Flash 動畫作品,除了要展示自身技術之外,還要具有耐人尋味的思想內涵,讓人能通過觀看獲得一定的啟示;從創新性方面來說,主要看作品中體現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展開科學評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自身作品展開深入了解的過程,也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能力的過程,可謂一舉多得。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延伸,通過設計合理、科學的課后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讓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課上學習總體情況。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后作業以量大為主,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雖能起到一定的教學成效,但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的調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后作業環節,讓學生立足教學重難點自由地創作,繪制獨一無二的思維導圖,是對傳統課后作業設計的一種創新。
以《瀏覽器的基本操作》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結合課上所學知識設計思維導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復制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要加上自身的想法、看法等。最后再根據設計的思維導圖完成一系列操作,先啟動瀏覽器,再輸入自己想看的內容,如“毛澤東紀念館”;瀏覽完相關內容之后,再把網頁添加到收藏夾里;再整理收藏夾,新建“毛澤東”文件夾用來存放有關毛澤東的網頁資料,再把剛收藏的網頁移動到“毛澤東”文件夾之中;最后關閉瀏覽器。通過鼓勵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并完成實踐操作,不僅能讓學生對課上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掌握,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檢查與矯正,提升課后復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此外,還能讓教師對學生課上所學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知識盲區或存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實現良好教學目標。若是個別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單獨指導;若是大家共通問題,教師則需要集中進行講解,這樣可以避免沒有必要的重復,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活動高效地進行。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學生學會使用不同功能的軟件,還需要學生記憶紛繁復雜的理論知識,假設學生不用心學習,很有可能出現知識點記憶混亂問題,導致所學知識無法遷移應用,學習效率低下。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應用于知識復習環節,將零碎知識點串聯在一起,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系統,提高知識記憶能力,增強復習效率。
以《計算機的安全管理》為例,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并學會防范計算機病毒的常用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范。在學完本節課內容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本節課知識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并將各個分支進行細化。本節課關鍵詞是計算機病毒,那么可延伸的分支主要包括特點、傳播途徑、對計算機的影響以及解決策略,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主要為傳染性、隱蔽性、潛伏性、破壞性、可激發性;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網絡、軟盤、U 盤等移動存儲器;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主要有降低系統執行效率、部分文件被刪除、破壞整個硬盤或軟盤內資料等;解決策略主要有把好“病從口入”環節與安裝殺毒軟件和防火墻。通過在復習環節應用思維導圖,將一節課重難點內容一一羅列出來,可讓學生對冰冷的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學生記憶,理順思維,為接下來《走進互聯網世界》夯實基礎。
綜上所述,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枯燥乏味,教學質量較低,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善于借助思維導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聯想、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信息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日后更深層次信息技術知識學習及其他學科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