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莎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第二高級中學,浙江 臺州 318000)
基于寓教于樂教學理念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不斷引進新的教學力量,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也應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有機地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助于實現高中英語閱讀的高效率教學。
教師將生活教育理念與英語閱讀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將英語閱讀中的學習方法應用于生活之中,更好地運用英語知識,強化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減少對于英語的畏懼感,在不斷地實踐練習之中拉近與英語學習的距離,快樂地學習英語知識。
基于實踐應用教學理念,教師應培養掌握英語閱讀的文章分析能力與段落推理能力,而不僅僅關注于應試教育。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英語學習看作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技能,將自身在閱讀練習中形成的閱讀推理能力以及文章解析能力應用于口語、聽力、習作等等方面,完善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
寓教于樂要求教師遵循高質量的英語教學理念開展閱讀教學。隨著“雙減”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教師則更應當關注學生的快樂成長,高效吸收知識,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高效率地汲取知識,高質量地完成課程教學。
教師從整體到細節和豐富的教學設計中,要讓學生在夯實英語閱讀語言基礎的同時,學會閱讀策略和技巧,提高閱讀文章的能力,同時強化人文理念。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高中英語課堂,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師與文,呈現點線面結合的立體思維架構,教師以精深的語言素養影響每一個學生,構建閱讀的基礎,為順利理解篇章結構,構建主題語篇意義鋪墊,進而實現從知識、技能獲取到培養文化品格、思維能力的轉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各個教師應秉持以育人為本質,以意義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思維品質的學習,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內化運用知識,達到重新認識自我的教學理念。
一直以來在常規教學中,教師都只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文化知識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忽視了生活教育的重要影響意義。優質的課堂應以育人為目的,知識應以有意義的語篇為依托。因此,在備課時,各個英語教師應對主題有更深刻的思考,才能對知識有更好的設計與整合。明確課堂的總目標后,教師要貫徹落實現階段的生活閱讀教學的英語學習觀念以及英語閱讀的學習方法。教師帶著正確理念進行生活閱讀教學,解構分析文本的重要內容,并且對于解構文本的方式和能力不斷反復地打造和磨煉,設計有效的英語閱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提出有效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思維品質。教師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將這些英語閱讀知識有效地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培育自身的英語能力。教師也應學會參考并整合其他教材,豐富課堂知識為總教學目的服務,增強課堂趣味性,為提高課堂效率做更多的探索。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while facing crimes?”時,給予學生不同的思考路徑“Give my money to the robber,run away quickly,and call 110.”“Hide myself,and remember the details of the thief,and call 110.”“First,let the thief steal my mobile phone.Second,when the bus arrives at the bus stop,I shout for help.Third,people on the bus will help me to catch the thief.”教師以“six elements of news”為文本切點,利用“who,what,when,where,how,why”六要素,將文本抽絲剝繭,讓學生把握文本框架結構的同時,能夠有效尋找、提煉、抽離、整合目標信息。此外,結合單元主題“Detective stories”以及文本內容“Murder in West Town”,創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討論分享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可能性危險,從中知道保護自身安全的方法以及重要性。精彩紛呈的高中英語閱讀課,不僅讓學生體驗英語語言與英語文化的雙重魅力,也讓學生享受思維層面中創新力、邏輯力、批判力的火花碰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為文本內容“Murder in West Town”創設了“to be a future detective”的主線,并輔以“four missions of be coming a future detective”的環節,讓學生在“努力成為一名儲備偵探”的情景下,實現了Reading 教學的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的教學任務。此外,根據主線信息,提供更多嫌疑人線索,讓學生在分析討論“誰最有可能是兇手”的開放性問題中,了解自身要成為一名好人、正義的人,與壞人壞事做斗爭的人。
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理解的試題類型,設置三大專項關卡,分別是細節關、中心關和推理關。讓學生在周一至周三依次闖以上三大專項關卡,在周四和周五進行綜合闖關。在每周的闖關結束后,讓學生分別統計周一到周五的闖關中三大類型題目的正確率并發送給教師。接下來教師依據前一周學生三大專項關的正確率將學生分類建群,為下一周的闖關做好鋪墊。根據分組情況,不同組別在周一至周三分別針對自己的薄弱項闖關,周四、周五進行再次綜合闖關。然后依據這一周的闖關情況,對學生重新分組,并表彰這一周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從而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樹立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下一周的循環。例如課前,教師通常以一曲舒緩的英文歌曲Five hundred miles 引入閱讀教學。選擇這首歌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帶著愉悅的情緒進入課堂,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長難句,熟悉長難句中的定語從句和賓語從句,為解決CD 篇閱讀理解的難點做鋪墊。課前的15 分鐘是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時間。教師可以把自己的閱讀策略做成PPT 并結合骨干教師做的精品微視頻一起使用,集中解決本節課的闖關難點。在學生操練部分,用時20 分鐘。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下發的閱讀任務,然后核對自己的答案,教師統計學生的闖關情況和錯誤率,并根據學生闖關結果把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是順利過關派,學生能精準把握文章,一次性完成了闖關任務;第二組是接近過關派,這組學生闖關時,可能由于審題馬虎或者理解偏差,出現了1-2 題的錯誤,但是學生基本能靠自己的實力理解文章,訂正完答案后能明白失誤點;第三組是仍需努力派,此類學生對文章理解偏差大、錯誤多,自己無法獨立闖關,需要求助于學生或教師,才能理解文章。在完成分組后,先給學生5 分鐘“一幫一”討論求助時間,然后為每組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教師首先給順利過關的第一組學生推送精心挑選的英文視頻片段,在獎勵他們順利過關的同時,通過休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小組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順利闖關學生而定。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閱讀掌握能力情況進行有機的反饋,教師綜合這些數據,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更好的教學策略,進一步貫徹落實英語閱讀的理論學習以及實踐練習。
基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理念之下,教師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①教材分析,揚長避短;②整合多種讀的方式,如開展多樣化朗讀活動,組織主題式或群文閱讀;③因“材”施教,有所側重,注意文本互補;④讀與說、讀與寫結合,注意聯結和支架。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于Paper Products 的閱讀文章時,通過學習運用mind map(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語篇意識,識別說明文結構,認知新事物,并產生初步的批判性思考。教師通過視頻和圖片的頭腦風暴形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出本課主題。接著,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判別這篇文本的文體和結構,通過上下文和構詞法猜測可能的詞意;然后以文本第二段Paper toys 為藍本自主閱讀,完成Reading log 上的思維導圖;再以文本第三和第四段為藍本,分A 組和B 組分別自主閱讀Paper Clothes和Paper Furniture,并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組內交流、集體分享,進一步了解三個不同產品的名稱、使用和特征。最后再讀全文,小組收集三個紙制品的具體功能和實用性,探討相關的紙制品并以小組形式呈現討論結果。教師給了近半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反復閱讀文本,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和能力。
這種闖關式英語閱讀教學,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得失,非常適合不同程度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完成任務。這種教學形式還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水平的差異、學習風格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喜好等等,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實踐、感悟、應用所學的知識,讓他們充分體驗學有所得的快樂。
教師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時,可以通過利用肢體語言開展趣味性更強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師通過這種肢體語言,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自主地融入閱讀的學習之中,深入地思考閱讀問題,產生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還可以引入多元教學元素,開展視頻微課教學、動畫微課教學等等,通過對非故事類文本的學習,學生能夠從閱讀教學要素中提煉出英語語言,形成英語閱讀思維。在這種學習過程之中,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充滿了奇思妙想,能夠更好地激發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加英語閱讀知識遷移的路徑,實現英語閱讀與英語口語、英語聽力之間的高效銜接。新課標將思維品質列入了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體系之中,英語教學課堂本身有著豐富的英語教育內涵以及文化賞析價值。因而,教師要有意識地貫穿這些核心理念,深化課程教學的教學內涵,增加英語閱讀教學的人文性,以閱讀篇章為基本載體,深化英語語言學習能力,融合閱讀知識以及英語技能的深入發展,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以及英語實踐能力。
在英語閱讀課程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活力更強、更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外在條件的優化改善,更好地激發學生內在條件的完善,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品質,深化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合理地運用英語閱讀教學素材,結合高中英語教材,綜合設計英語閱讀教學方案,有效開展多樣化的英語閱讀活動,從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深化學生的閱讀素養,保證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英語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貫通,落實學科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研究,互相借鑒,互通有無,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閱讀成為習慣。教師可以借助助讀卡片的使用,引導學生備注一些閱讀之中出現的英文名稱,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又擴大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
教師要積極創新英語閱讀教學,評選“閱讀之星”,開設“英語讀書小講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請學生為自己的同齡人推薦、介紹書籍,暢聊讀書感悟,從而達到真正培養學生閱讀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英語閱讀的創新化、多元化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動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能力,在促進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升的同時,推動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基于寓教于樂教學理念下,教師要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引進新的發展要素,促進高中英語閱讀的全新發展,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活力。教師通過引入多種教學手段,開展多元化、趣味化的實踐教學,為英語閱讀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打通渠道,幫助學生從生活與學習之中培養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深化英語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