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彥明,方紅飛
(廣西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530006)
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有思想政治課堂這一主渠道,校園信息化、智能化設施的普及以及各種青年亞文化的流行都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合一提供了契機,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教育空間被擴大了。隱性教育是顯性教育的有效補充,有利于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教育的實效性。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研究,在實踐中可能會直接促動“教·學·行”一體化培育模式的實現。
“隱性教育是個體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激勵和示范,其教育效果是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的。隱性教育基于這樣的特點和發生機制,毫無疑問,它會改變個體在顯性教育中所處的相對被動的地位,減少個體產生心理抗拒的可能性”[1]。在教育的兩種基本呈現形式中,顯性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傳授知識,是看得見的知識性輸出;而隱性教育泛指在不同環境下對受教育者個人品格和心智模式的影響。當前,大學思政課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局限于外在反思的方式,滿足于把一般原則或原理直接灌輸給受教育者。這種教育方式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很容易導致形式主義教學(就其無關實體性內容而言)。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制度優勢教育過程中開展隱性教育。
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是高校應對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可能是由欲望驅動的,也可能是由使命驅動的,而意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不是單純依靠課堂學習就能做到的。這要求學生將自我驅動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把自我成長與國家制度發展相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是當代中國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發展的根本保障。“實踐證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盵2]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又取得了一系列世所公認的偉大成就,展現出毋庸置疑的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三個層面系統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13個顯著優勢,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優越性。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的應對效果使制度優勢得到明顯體現。因此,高等教育應“把制度自信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靈。要積極創新話語體系、提升傳播能力”[3]。在這個過程中,高校要探索開展隱性教育的多種方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文化自信的感召力更易形成。
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教育,需要調整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顯性教育方式注重知識灌輸,容易囿于抽象的普遍性(知性范疇、知性規律等),導致形式主義學習。但大學生對制度優勢的認知不能停留于表面和應試,而要入心、入腦、融入人生。要達到“春風化雨”“飲流懷源”的效果,就要使制度優勢教育成為有味、有趣、有魂的教育,促使學生將生活、學習與成長合一,將自我發展與國家未來相統一,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過具體的生命體驗才能扎實落地,從而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隱形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識講解與傳授層面,而要把抽象的理論升華為學生的具體感受。如果學生缺乏判斷力,即使對外在的原則和觀念有所認知,也難以在思想意識深處認同馬克思主義。
1.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有利于營造思想教育的良好環境
隱性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教育目的潛隱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環境中,通過以情動人的方式使學生在潛意識中感受和領悟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活精彩。高校要通過多元教育方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貫穿于思想教育全過程、全領域,建立“教·學·行”融合育人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消費等全部交往活動都出現持續的“精神想象力”,超越顯性制度優勢教育進行單純知識傳授的有限性,實現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和政治意識的提高。大學生通過反觀生動發展的現實,自然會形成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優越感和成就感,于無聲中體會到制度的現實優勢,這有利于學校思政課教學與隱性教育實踐形成相互融合、多元互動的有機系統。
2.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水平
高校通過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等多種手段,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人才培育目標。強化制度優勢教育,首先要從“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出發,實現內在創新。課堂學習不是被動的應試活動,大學生在知識接受過程中會或隱或顯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與初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尤其強調學生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其次,強化制度優勢教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提高學生的潛意識認知水平,使其通過日常生活所見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各種隱性教育手段應該提示大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通過縱向、橫向對比和反思自覺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認同。
3.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有利于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制度優勢隱性教育能夠提供更多的生動實踐,提升大學生對“四個自信”的自覺,這是顯性教育難以做到的。“這一代學生的成長歷程,與中國由‘富’向‘強’的進程是同步的,他們是這一歷程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持有者、獲得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鮮明符號?!盵4]遵循“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方向,制度優勢教育引導大學生將生活觀與價值觀統一起來。在學習和日常交往中,認識制度優勢的機會無處不在,大學生要在生活中注重養成對中國制度的自覺自信。
高校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在校園生活中,大眾傳播平臺成為影響年輕人思維的主要陣地。從形式上看,網絡平臺、網絡空間沒有中心到邊緣的格局關系,給年輕人一種平等互動的感覺?,F實中,網絡經濟活動和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消耗了大學生很大一部分精力,說明學生的思想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另外,學生參加的各類型社團活動也可以成為制度優勢隱性教育的重要平臺。進行制度優勢隱性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對國家制度和治理體制的認同。這便涉及一個問題,即網絡空間話語權問題。當前各種論壇、短視頻等各種互動平臺也在形成某種話語,高校進行制度優勢隱性教育必須爭奪話語權。網絡空間提供了凝聚大眾情緒的環節,為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提供了現實基礎。各種新媒體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教育主體,使其在無意識中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知。
大學生具備對國家制度優勢的基本認知,課堂教學為其理論把握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平臺。相比之下,隱性教育多通過課下場景和活動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把握,使學生認識到人民選擇黨、選擇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抉擇,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形態。
高??梢酝ㄟ^“教·學·行”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激發學生的自我改造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將馬克思主義外化于行、內化于心,使其在逐漸深入的經濟社會活動參與中,在各種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體察中體驗我國社會制度的現實優越性。處于新發展階段和“兩個大局”歷史交匯期,強化制度優勢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學生成為本領過硬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國家制度的踐行者和話語傳播者。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可以圍繞三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校園文化建設展開。這三個要素在隱性教育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共同構成完整的隱性教育路徑。
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必須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新時代大學生的信息來源多樣而又廣泛,對制度優勢的認識不深刻,需要思政教育者發揮正面引導作用。教育者在實行制度優勢隱性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在思想層面,以自身對制度優勢的認同,引導被教育者的制度認同;二是在行為層面,通過知行合一實現行為示范,影響學生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三是在人格魅力層面,要堅定信仰,使制度優勢教育深入人心,對學生產生熏陶感染作用。
隨著大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增強,高校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要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是加強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現制度優勢教育的學術交流、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國情、民情,并與西方制度相比較,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激發對制度優勢的認同感。二是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各類活動,如體現制度優勢的文體活動、演講比賽、辯論活動,達到隱性教育的效果;三是鼓勵學生以自媒體為載體,表達自己對熱點問題的思考與關注,以不同形式傳播體現國家治理成效的實例,達到制度優勢隱性教育效果。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幫助學生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高??梢酝ㄟ^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制度優勢隱性教育。一是在校園建筑、宣傳欄、教學樓走廊等地方加強制度優勢方面的文字和圖片宣傳;二是校園宣傳活動要因時而新、因事而新,如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總結中國制度的最新成果并將其展現出來;三是通過精心設計,以生動宣傳的方式體現公平正義的原則,讓學生理解中國制度優勢不僅體現在國家治理層面,還內蘊在校園治理中,促使大學生將個人成長與國家導向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堅定的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