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柏
一、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技能教學效果不理想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也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其中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并未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是對體育教學理念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以健康、愉快為主。但是現階段仍然還有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這一教學理念,或者對這一教學理念存在誤解。在體育課上,教師會過度擔心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安全,大大降低了體育運動的強度與難度,對體育器械,教師也減少讓學生接觸的機會與時間,將大部分的體育課時間都交給學生自由安排,因此,體育課堂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聊天、游戲等與體育鍛煉無關的項目,對鍛煉身體有益的體育項目,如長跑、體操、跳遠、籃球等經常缺席。
(二)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
高中需要學習的學科較多,學習任務較重,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約而同地更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忽略了體育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部分學校不夠重視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的維護與檢修,原本教學時長就少的體育課一減再減。而家長在學生的課后時間也不會安排體育運動。學校、家長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學生的身體素質將難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師教學意識存在滯后性
高中體育教師多數經過專業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訓練,且具備教學經驗,但是往往他們也會被自己接受過的專業培訓以及教學經驗桎梏,教學方式過于固定和單一,導致部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無法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和技巧,且教師沒有重視針對性指導,最終容易導致這些學生失去對體育的興趣。而當教師意識到學生失去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后,再想要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非常困難。
(四)學生的體育意志力較為薄弱
體育意志力是一種幫助學生在鍛煉時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但是當前高中生體育意志力有待增強,相比于體育運動,他們更喜歡在教室里做習題或者聊天。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久而久之很多學生的學習和身體都會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甚至會對學生未來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學生對待體育的錯誤態度會給體育教學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高中學生體育意志力的薄弱更是阻礙了他們體育意識的培養。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對學生鍛煉源動力的激發,同傳統的體育教學目標相比時,終身體育意識更能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體育課堂上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有一節課上能講解的有限的知識,但是體育鍛煉是沒有止境的,要保證學生今后體育鍛煉深入發展,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是從“要我鍛煉學”變成“我要鍛煉”,從而實現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無論是在生活中熱愛體育、積極關注體育新聞等,還是真正參與各個體育賽事等,自學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能不斷發展自我的動力。在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和對體育鍛煉掌握熟練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學生更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體育鍛煉也有更加直觀立體的認識。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既包括運動能力、合作能力等,又包括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重要能力。但是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甚至會禁錮學生的思想。高中生已經接受過系統的學校教育,他們的想象力、思維敏捷程度都處于一個十分活躍的狀態,但是他們思想意識、學習意識卻并不完善,因此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通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正確靈活地運用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實現全面發展。
三、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消滅體育安全隱患,保證學生安全鍛煉
任何體育活動都需要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規范進行,要做到終身體育更是如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向學生傳達這一理念并在教學中嚴格踐行,這不僅僅關乎學生在訓練時的安全問題,同時是在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意識和態度,對學生以后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進度,在課前設計好課堂的訓練環節以及各方面的細節內容,包括訓練中可能出現到的各種意外情況。訓練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時刻陪伴在學生左右,檢查學生在訓練中的動作是否規范,并及時地進行指導和監督。此外,訓練中的各種環節中,教師也應當用較為合適的手段銜接,通過拋出不同的問題引出接下來的訓練內容,在幫助學生在更深一步地理解教學內容的同時把握好課堂節奏。
(二)教師應精心備好、上好“開學第一課”
“良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想要提升學生對高中體育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有趣的第一課,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為此,教師可以在第一節體育課開始之前先了解每個班級的情況,通過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讓師生之間能進行初步了解。此外,教師還需要向學生講述一些體育課程的注意事項以及體育課的重要性,以及本學期的體育課程安排以及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激發他們對體育課的參與興趣。師生通過溝通交流,達成一致,這樣有利于高中體育教學實施以及高中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能有效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三)進行愉快體育,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時身心都處于輕松、愉悅、積極的狀態,以此幫助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改變自己過去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靈活運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太極拳時,任課教師可以設立學生對拼的場景,以武俠電影為依據,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使教學變得更為趣味。通過情景的設計,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一邊對臺詞,一邊練習太極拳的動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和安排下不自覺地鍛煉自我,從而實現強化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目的。最終,任課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的評價和鼓勵,促使學生在日后的體育課堂中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
(四)善用體育器材開展教學
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利用體育器材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想讓終身體育意識滲透高中體育教學,教師就要利用好教學的得力幫手——體育器材。教師要先根據學生的特點推測其需求,然后合理地進行體育器材的配置,發揮這些器材的最大教學作用和使用價值,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通過使用這些體育器材,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獲得揮灑汗水的快樂。比如,教男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單杠做引體向上時,可以先給學生示范標準動作,再給每一個學生實踐的機會,看看他們能否順利碰到單杠,隨后讓他們自愿分組進行比賽,女學生可以組成啦啦隊。比賽是要比每組引體向上的個數,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安全。
(五)組織觀看趣味體育競賽
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要重視學生的戶內體育教學。戶內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學內容。筆者認為觀看趣味體育競賽是一項很好的戶內體育教學方式,體育競賽中的專業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賽事規則和進行情況,加強體育精神的感染,也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學到更多更專業更全面的體育知識,進而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
(六)實施個性化教學
當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后,他們的參與度也會隨之增加,這意味著體育教學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要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后續的體育教學不能忽視。高中生思想更為成熟,他們對學習的看法以及自身喜好各不相同,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一視同仁”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同樣的體育訓練,將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有些學生運動能力強,有些學生運動能力弱;有些學生愛好激烈的運動,如籃球,也有的學生喜好安靜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只有按照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從體育課程中獲取適合自己的運動體驗,以此形成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體育有效化教學。
(七)增加教學內容,創建評價機制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要與時俱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從而幫助學生選擇一項體育愛好。高中階段的學生所做出的一系列行為都較為依賴自己的心理,故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應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高中學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比較熱愛,但同時耐力不足,容易半途放棄。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選擇時,也應該建立起一定的評價機制,督促學生堅持運動。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競爭意識,他們更注意教師給出的肯定性激勵評價。很多時候,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言語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先增加教學內容,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通過投票的形式決定課堂內容,面對自己選擇的教學內容,學生通常有較大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課堂視頻錄制下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接著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演示內容進行評價。當教師給出積極的評價時,學生的心中會對體育運動多出一些熱愛和肯定,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一些小建議,讓學生更有動力同其他學生競爭,更好地發展自己。
(八)適度完善教材體系,助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提升
現行高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常識、原理、思想、理念等,都無限契合了學生的身心特性,且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積極作用與重要價值。因此,教師在落實教學指導時,應切實加強對教材內容的活化與活用,并適度開發一些學生更感興趣、更為熱衷的校本體育教材,借此進一步完善、優化、延展教材體系。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中,初步了解有關體育鍛煉的技能、原則、方法,逐步意識到終身體育之于自身全面發展的價值與意義。同時,針對學生在體育鍛煉或體育活動中容易發生的一些意外傷害、突發情況等,適當滲透一些有關體育運動中的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理技巧,或者一些體育比賽的規則、要求等。同時,對所選定的教學項目、素材、活動等,更應以學生的身心特性、年齡特點、性格差異為依托,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與差異性,使學生在差異化、延展性、開放式、多元化的認知體驗中,獲得體育興趣的激發與鍛煉熱情的激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優化教學項目與教學內容,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培育奠定基礎。
(九)學校主動設課
當今社會,學校辦學的理念還是以升學率為主,但是隨著教育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制度必將走上新的臺階。高中是青少年身體發育和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對高中生的課程設置應該有所調整。現在高考已經采取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指標。學校應該主動設立有關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課程,一方面教育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好好愛惜青春年華,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或幫助學生建立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十)高中體育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總體上看,高中體育課包含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知識、年齡、性別特點等多種因素。在理論上,應結合高中體育教材講授較規范的體育運動方法、技能、加強體育教育防范措施、運動比賽規則、運動員受傷處理等教育。在選材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心理差異特征等因素,應結合體格美、運動美、修身養性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體育課的課程可以按照性別、年齡的特點,分男、女、強、弱等,針對高中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健身、健美操等活動,旨在提高青少年體質,促進學生終生參與體育運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的高中體育從教者必須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以此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不斷提升,并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以后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宋行軍)
320750021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