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菊花
思想道德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始終占據重要的地位,它對兒童智力和心智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行為習慣。因此,本文將以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和重要價值為切入點,研究其對兒童成長的思想影響和行為影響,并最終提出可以利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來規范兒童行為習慣的有效策略。思想道德教育對一個健全人格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不同教育階段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基礎教育階段、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都要充分發揮思想道德教育育人的價值和意義。在基礎教育階段,兒童的世界觀行為不僅要家庭與社會向兒童輸出正確的價值信息和價值內容,更要學校教育對兒童行為習慣不斷加持和修正。因此,需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充分借助思想道德教育這一有力手段,不斷通過內容的灌輸,使學生從潛移默化中作出行為內容的深度改變,讓其從內容的理解中自我衍生符合社會要求和社會內容的行為習慣。
一、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對行為意識的重要影響
和其他教育階段思想道德教育不同的是,小學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側重于宏觀的感悟和微觀的舉例,不會強調學理性內容。如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宏觀角度下教師會指導學生對國家、社會、美好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微觀角度下教師會通過英雄、模范的實際事跡讓學生在意識層面受到感悟和熏陶。因此,通過宏觀和微觀的共同作用,小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傳統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內容都會有一個重新的理解和認識,并在意識的淺層和深層都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萌芽,而這些萌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學生在行為方式和行為內容上發揮深層次的改變。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從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層面逐一分析對兒童行為和意識能產生的實際影響。
(一)思想道德教育傳遞正向價值選擇
小學生處于心智快速成長發育時期,對社會事物的選擇和判斷仍顯露稚嫩的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自身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還沒有最終形成,對事物的判斷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擾,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對有效信息的甄別。基于此,需要在學校培養模式中強化思想道德教育,不僅需要發揮本身課程和教材的內容優勢,還需要打通其他課程與思想道德教育之間的邊界和距離,保證思想道德教育穿插于不同的教育載體和教育內容中,使其貫穿于教育全過程。思想道德教育應在內容上側重于對社會正向價值觀的傳遞,讓學生可以初步建立一個符合社會規范和社會發展原則的判斷體系,以此提高學生的正向思想道德價值的培養。
(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正確行為習慣
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會對學生的深層次意識產生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自身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內容。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行為選擇往往由意識主導和生成,對兒童思想道德教育而言,通過不同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使學生在意識中形成初步選擇和判斷,這些選擇和判斷會讓他們在應對社會事件和社會選擇時產生相對積極的反饋,由此在行為上體現出來。如學生對社會規定禮儀文明的掌握和學習,在意識中認定哪些行為是符合文明規范的,哪些是不符合文明規范的,由此在判斷中也可以更加從容地做出相關的應對舉措。
(三)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中華民族歷來最重視的是對人才的培養。滿足人才的首要標準是要具備良好的德行,然而,小學生沒有足夠的認知和生活經驗,是非辨別能力差,常常會走彎路,耽誤才能的養成。要把未成年人培養能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新人,就必須重視和堅持道德教育。小學生階段是才能的“地基”階段,只有在小學時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才能避免誤入歧途,為今后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打下“底子”,成為具備改變身邊的人甚至是改變社會的道德榜樣和人才。
二、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體責任
(一)家庭承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思想道德教育在家庭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滲透,而小學生的年齡階段處于對家庭成員的高度依賴和對行為的深度模仿階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能一味重視智力培養忽視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待人接物等行為習慣,在親子休閑活動鍛煉小學生熱愛勞動、勤勞善良、團結互助的品性和行為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將伴隨孩子的一生,發揮家長教育的有效性。
(二)學校承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在小學生階段,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長,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多,因此,教師要摒棄唯分數的思想觀念,而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上,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圍,廣泛關注小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表現,積極培養小學生熱愛祖國、尊重師長、文明禮貌、團結同學等優良品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小學生好的行為要積極予以肯定,并且在班級甚至是全校面前設立榜樣,做出表率,讓小學生向榜樣學習;對小學生不好的行為要及時加以制止,并且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個別學生發現并鼓勵其改正錯誤行為,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多關注小學生的行為表現并加以鼓勵和表揚。
(三)社會承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當前,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小學生通過手機和電腦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資源,但是由于網絡信息和資源的復雜性,影響到學生日常的思想道德以及行為方式,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尤其對青少年軟件的研發和監督,避免網絡社會對小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社會上的文化企業也要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正向進行產品研發和制作,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作品為例,要制作貼合小學生實際的、豐富小學生眼界、樂觀向上的動畫人物,將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融入其中,這樣既可以豐富小學生發的娛樂生活,同樣能潛移默化地對小學生的行為意識進行教育和糾正。
三、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道德教育受到忽視
雖然素質教育在國民推行多年,但激烈的中高考制度造成應試教育理念始終存在,學生的學業壓力較大。在此背景下,小學生的學習任務成為教師和家長關注的重點,在有限的時間自然無暇顧及思想道德教育。但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德育建設最為恰當的人生階段。因此,在確保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德育建設下的思想道德教育應得到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高度重視,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德育建設中對思想道德教育的疏忽
從國內現階段德育建設的主要內容來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占據主導地位,包括校園文化活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但德育并未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德育與上述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首先是教育成果難以量化,很難對學生的德育水平進行評分,更不能將學生的德育水平用分數進行排名。其次是德育需要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在實際教育中難以實施。
(三)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方式有待加強
優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把良好的道德轉換為行為習慣。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是基于課堂教學的模式,教師注重傳達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教會學生仁、義、禮、智、信,而學生則在學習中重點去記憶教師的教學內容和例子。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直觀,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抽象,教學不夠生動,而且沒有具體的實踐和生活的表達,沒有把學生對思想道德課程的興趣激發出來,所以就不能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深刻的印在學生的腦袋里,教學方式有待創新。
四、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意識的有效策略
基于思想道德教育對小學生行為的重要影響,家長、學校、社會多方面要深入合作,加強對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強化小學生的行為意識,幫助小學生在意識懵懂階段接受正向積極的思想道德熏陶,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近年來,犯罪低齡化的趨勢明顯,國家也相應下調了刑事責任年齡。為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問題出現,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勢在必行。
(一)加強師德建設,發揮教師示范作用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師是學校里最重要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特別是小學生,其社會關系更為簡單,除家庭成員外,教師群體是其接觸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模仿對象。因此,加強師德建設,發揮教師示范作用具有極強的必要性。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展建設工作:第一,落實教師德育培訓工作,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定期開展針對教師的德育,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和意識。第二,制定教師德育自評機制,學校定期組織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我反思和交流的茶話會,交流經驗和成長歷程。第三,建立校內匿名監督制度,針對校內教師出現德育問題時由學校負責協調解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示范教師榜樣。
(二)加強對家長和監護人的德育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家長和監護人提升自身德育水平能促使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家長和監督人的德育:首先,由學校定期組織德育專家開展德育講座,選取周末或放學時間為學生家長和監護人提供相關培訓,以提高家長的德育水平,采取經典案例和時政熱點相結合的方式,降低學習門檻,使家長易于接受和實踐。其次,組織建立家長委員會,利用移動智能終端作為信息傳遞工具,由家長委員會主任組織在線學習德育課程,并針對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實現在線交流,克服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缺失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和德育建設受制于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應盡量規避理論性過強的說教式教育,因為其效果差,且容易形成小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針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和德育,應從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入手,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利用優秀的道德行為習慣感受其所帶來的益處。教師承擔引導和糾正的職責,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的地位。例如,教授小學生對教師和家長的稱呼、交給長輩物品時使用雙手、對長輩稱呼“您”、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等,從小事做起,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形成優良的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同時,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教師和家長要隨時承擔糾錯者的角色,在小學生出現錯誤的思想或者行為習慣時一定要及時制止。例如,及時制止小學生隨處亂扔垃圾影響環境、及時制止小學生在用餐時浪費糧食的行為、及時制止小學生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
(四)課本教材的有效引導
對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言,不僅要發揮傳統教育環節中的課本教材的內容優勢,還要教師充分挖掘課本和教材背后的內容,做到以教材內容為藍本,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實際,從而達到真實引導的目的。如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中,不僅要將課本教材中的內容教授給學生,還要結合當代社會的典型人物和經典案例,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的偉大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有條件的學校和家庭還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實踐作用,帶領小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實踐中教育孩子愛國主義是什么,愛國主義英雄都有哪些,怎樣踐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實踐中引導孩子思考并及時分享觀后感。
(五)將做中學充分發揮
要想更好地發揮思想道德實踐的重要作用,就要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并得到社會的真實作用和反饋機制。如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是小學生對待社會道德層面的學習和掌握。教師要充分對課程內容進行解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道德實際的作用,以此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待人接物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內涵。同時,可以增強小學生中的榜樣力量,在教學中競選道德榜樣,讓榜樣的力量影響小學生的德育同時也激發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教育,深刻把握思想道德內涵,并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外化于行。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者應當重視思想道德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加強和提高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將培養社會主義可信賴的接班人作為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思想意識全面培養,助力小學生成為有德行、有素養的優秀少年。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廳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意識的策略”(課題編號:GS[2019]GHB0905)的研究成果。
(宋行軍)
399050021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