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錫波 張祖迪 何鎖宋 郭琪琪 張雪松 胡紹斌 陽超 王玉鎖
【摘 要】?文章以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某V形坡盾構區間隧道為例,考慮V形坡的影響,對盾構施工掘進參數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掘進推力、土倉壓力、刀盤扭矩和掘進速度在V形坡影響下的變化趨勢。并進一步進行掘進參數間相關性分析,得出掘進速度受地質情況、刀盤扭矩、土倉壓力和掘進推力等因素影響的結論,提出符合該地層條件下的掘進參數優化建議,為類似工程建設的盾構選型及掘進參數的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盾構隧道; 掘進參數; V形坡; 富水砂卵石地層; 相關性分析
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修建地鐵,施工面臨的地質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多樣。盾構法因其具有對周圍環境影響小、施工速度快、對地層沉降控制好、工程質量容易保證、地層適應性強等優點,在城市地鐵建設中已經成為主要施工手段[1]。文獻[2-3]通過現場實測數據,分析了各掘進參數間的關聯性。文獻[4]提出軟硬不均地層復合盾構掘進參數的控制范圍,并對適應性進行分析。文獻[5-6]通過數值模擬,重點分析掘進參數與圍巖級別的適應性,并提出了針對不同圍巖級別的掘進參數的選擇建議。
目前,針對富水砂卵石地層,已有大量文獻對盾構掘進參數進行了分析研究,但研究V形坡對盾構掘進參數的影響較少,然而目前修建的城市地鐵、水下隧道采用V形坡的工程案例越來越多,同一區間隧道、同一地層,盾構的掘進參數都可能不同,使得在規劃階段對盾構掘進速度的預測偏差較大。為此,本文以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某V形坡盾構區間隧道為例,考慮V形坡的影響,對掘進參數進行分析,以期為類似工程工期預測、掘進參數的選擇提供參考。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簡介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某盾構區間工程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
1.2 地質條件
該區段地質縱斷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此工程段為V字形坡段,左側下坡段坡度值為25 ‰,右側上坡段坡度值為23.628 ‰,為典型的富水砂卵石地層。盾構隧道主要穿越密實卵石土地層,卵石含量占65 %~80 %,粒徑6~10 cm,卵石成分以巖漿巖、變質巖類巖石為主,分選性差,磨圓度較好,呈次圓形至圓形,局部卵石具有風化痕跡,夾雜少量粉細砂,磨圓度較差,呈次棱角狀,砂質較純,砂質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等,分選性較好,級配較差。另外,此工程段地下水埋深一般為5.0~7.20 m,地下水平均埋深6.22 m,地下水標高為502.79~505.99 m。地下水主要存在于砂、卵石土中,水量較豐富,為孔隙潛水。
2 掘進參數分析
由于與盾構相關的參數有很多,并且每種參數有可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應該選取那些可以體現不同因素作用,并且和當地的施工條件相結合。而對于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某V形坡盾構區間,選取與地層因素關系較為密切的盾構機掘進推力、刀盤扭矩、土倉壓力和掘進速度4個主要掘進參數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對共計600 m的工程實際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各掘進參數的整體分布情況及隨掘進距離的變化規律。
2.1 掘進推力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掘進推力統計直方圖如圖3所示。
由表1、圖3可知,下坡段掘進推力平均值為1 202.60 t,數值多集中在1 000~1 500 t之間,過大值出現次數較多;而上坡段掘進推力平均值為1 116.19 t,數值多集中在1 000~1 250之間,過大、過小值較少出現。通過單樣本K-S檢驗,下坡段掘進推力的顯著性系數為0.006,小于顯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態分布[7];上坡段掘進推力的顯著性為0.08,大于顯著性水平0.05,符合正態分布。可能的原因是掘進推力更容易受到下坡段的影響,在下坡段平均掘進推力偏大,變化幅度較大,易出現異常值,所以不符合正態分布。
由表1、圖4可知,隨著掘進的深入,上、下坡段的掘進推力均逐漸減小,但下坡段標準差為167.15 t,變化較大;上坡段標準差為76.13 t,與下坡段相比變化較小。可能的原因是盾構在下坡地段所受摩擦阻力小于上坡地段,為保持同的貫入度,下坡地段掘進推力減少的幅度要大于上坡地段,所以趨勢較陡。
2.2 土倉壓力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土倉壓力統計直方圖如圖5所示。
由表1、圖5可知,下坡段土倉壓力平均值為77 kPa,數值多集中在60~110 kPa之間,過小值較多;上坡段土倉壓力平均值為91 kPa,數值多集中在70~125 kPa之間,過大、過小的情況較少。通過單樣本K-S檢驗,上、下坡段土倉壓力的顯著性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態分布。可能是由于受V形坡影響,土倉壓力波動較大,一直處于變化中。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土倉壓力散點如圖6所示。
由表1、圖6可知,隨著掘進的深入,下坡段的土倉壓力逐漸增大,且標準差為14 kPa;上坡段的土倉壓力逐漸減小,標準差為15 kPa,上、下坡段土倉壓力變化幅度相差不大。可能是由于土倉壓力主要跟覆土厚度、外界水壓和預壓有關,且此地路段為富水砂卵石層地段,受地形因素影響較大。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上下坡段對土倉壓力的影響規律比較明顯,下坡地段,隨著掘進的深入,覆土厚度逐漸加大,且更容易受地下水的影響,所以土倉壓力逐漸增大;而上坡地段,隨著掘進的深入,覆土厚度逐漸減小,所以土倉壓力也隨之逐漸減小。
2.3 刀盤扭矩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刀盤扭矩統計直方圖如圖7所示。
由表1及圖7可知,下坡段刀盤扭矩平均值為263.94 t·m,數值多集中在150~350 t·m之間,過小值出現次數略多,上坡段刀盤扭矩平均值為228.42 t·m,數值多集中在125~360 t·m之間,過大、過小的情況較少。通過單樣本K-S檢驗,下坡段刀盤扭矩的顯著性為0.002,上坡段刀盤扭矩的顯著性為0.04,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態分布。可能是由于刀盤扭矩是被動值,受其他參數的變化及地層的影響極大,由于其他參數的變化和巖層地質的復雜性,造成刀盤扭矩波動性極大,數值也較為分散。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刀盤扭矩散點如圖8所示。
由表1、圖8可知,隨著掘進的深入,下坡段的刀盤扭矩逐漸減小,且標準差為67.09 t·m,變化較大;上坡段的掘進推力逐漸減小,標準差為58.90 t·m,與下坡段相比變化稍小,但變化幅度差別不大。所以刀盤扭矩受上、下坡段變化的總體趨勢規律不明顯,數值呈現多尖峰的波動性。
2.4 掘進速度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掘進速度統計直方圖如圖9所示。
由表1、圖9可知,下坡段掘進速度平均值為58.87 mm/min,數值多集中在45~75 mm/min之間,數值變化范圍比較大,上坡段掘進速度平均值為69.15 mm/min,數值多集中在65~75 mm/min之間,通過單樣本K-S檢驗,上、下坡段掘進速度的顯著性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態分布。對比分析可以看出V形坡對掘進速度影響較大,下坡段數據較為分散,處于不斷變化中,而上坡段數據較為集中,比較平穩。
上坡段與下坡段盾構掘進速度散點如圖10所示。
由表1、圖10可知,隨著掘進的深入,下坡段的掘進速度逐漸增大,且標準差為12.23 mm/min,變化較大;上坡段的掘進速度變化趨勢較為平緩,標準差為3.83 mm/min,可以看出掘進速度受上下坡段影響比較明顯。但掘進過程中,地層穩定性不斷發生變化,加上富水卵石地層本身的特點,掘進速度與掘進推力、刀盤扭矩的變化情況并非一致,說明我們通常認為的“掘進速度越大,掘進推力、刀盤扭矩越大”的規律對較為復雜的富水砂卵石地層不一定適用。
3 關鍵掘進參數間相關性分析
掘進速度是盾構施工的核心,所有參數均應保證掘進速度在合理范圍內,下面將結合富水砂卵石地層V形坡段,進行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根據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某V形坡盾構區間施工資料,根據上、下坡段實測數據進行相關關系分析,其中顯著性系數取值為0~1,當顯著性系數小于0.05時,存在相關關系,反之則不存在[7]。采用SPSS軟件得出相關關系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下坡段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均是相關的,其中與土倉壓力呈正相關,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14;與掘進推力和刀盤扭矩均呈負相關,皮爾遜相關系數分別為-0.068,-0.036。而在上坡段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均不相關,可能的原因是上坡段地形更為復雜,掘進速度與
4 掘進參數優化建議
結合本工程富水砂卵石地層的地質情況,考慮V形坡的影響,應將各個掘進參數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得盾構設備可以安全穩定的運行,同時保證掘進狀態的穩定性。另外不同的刀具配置,不同的渣土改良,不同的出土量也會影響盾構掘進參數的變化,選擇最適合本工程范圍地層的掘進參數范圍,保證盾構機的良好工作狀態。
5 結論
通過對掘進參數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1)掘進參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且可能存在疊加效應。在富水砂卵石地層,土倉壓力和掘進速度受V形坡度影響變化趨勢較為明顯,土倉壓力的大小在下坡段呈增加趨勢,上坡段反之;掘進速度的大小在下坡段的增加幅度比上坡段要大得多。而V形坡對掘進推力、刀盤扭矩的影響不明顯。
(2)掘進速度是盾構施工的核心,所有參數均應保證掘進速度處于合理范圍。在本工程中,通過相關性分析,在下坡段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均是相關的,而在上坡段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均不相關。說明V形坡的存在會對掘進速度與各掘進參數間的相關性產生影響,掘進速度會受到地質情況、刀盤扭矩和掘進推力等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旸,譚忠盛,彭斌,等.富水圓礫地層土壓平衡盾構掘進參數優化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7,50(增1):94-98.
[2] 張瑀.砂卵石地層下盾構關鍵掘進參數匹配關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3] 王雙龍.關于軟弱地層中盾構掘進參數相關性的研究[C]//2016中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大會. 2016.
[4] 譚忠盛,洪開榮,萬姜林。等.軟硬不均地層復合盾構的研究及掘進技術[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5 (增2):3945-3952.
[5] 劉小剛,王玉鎖,盧夢園,等.青島地鐵二號線雙護盾TBM施工掘進參數統計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1):89-93.
[6] 王玉鎖,何俊男,吳浩,等.基于摩爾-庫侖準則的雙護盾TBM掘進參數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7,34(5):83-88.
[7] 程琮.SPSS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113-206.
3659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