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開展德育是實現個體發展并促使其社會化的必然要求,在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對幼兒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的養成十分關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德育工作應滲透幼兒生活及參與各項活動的方方面面,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豐富幼兒情感體驗,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學前教育作為幼兒的啟蒙階段,對幼兒未來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在這一階段開展的德育,將影響幼兒價值觀念及行為準則的正確形成。幼兒園一日生活是指幼兒從入園開始的一日安排,主要包括:接待幼兒入園、做早操、教育教學活動、間隙活動、自由活動、午餐、午睡、離園等一系列內容,涉及幼兒在園的方方面面。因此,將德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想法,根據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安排充實豐富的教育活動,能使幼兒自覺接受德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為未來發展之路做好鋪墊,成長為有素質、有能力的人才。
一、幼兒園開展德育的重要意義
《綱要》指出:“幼兒園德育應注重情感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貫穿于孩子的生活和各種游戲活動中。”也就是說,在幼兒園的一天活動中,道德教育應不斷滲透,促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確,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德育的培養和深化,但目前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德育的情況并不樂觀。德育滲透浮于表面,強調顯性教育,忽視隱性教育。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不斷探索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其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幼兒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可塑性較強,此時形成的各種習慣將對幼兒終生產生長遠的影響,教師在進餐或午睡時開展德育,有利于幼兒養成按時作息、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習慣。同時,幼兒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其二,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當前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大多數幼兒缺乏勞動觀念,自理能力較差,幼兒園開展德育恰恰能彌補這一缺陷,通過讓幼兒參與各項活動形成自我服務與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增強幼兒動手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幼兒盡快熟悉并適應新環境;其三,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幼兒園開展德育不僅關注幼兒在生理方面的健康,同時注重培養幼兒心理方面的健康,幼兒處在輕松舒適、自由民主的教育環境中,加上有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幼兒能及時緩解不良情緒,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困難與挑戰,得到全方位的成長發展。
二、幼兒園德育工作的現狀分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愈發受到重視,對幼兒開展德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是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幼兒園,幼兒學會了文明、禮貌、規則和秩序,也學會了關心和尊重他人。然而,幼兒學習的不是教師機械地灌輸,而是在日常活動中的微妙理解和接受。可以說,幼兒園的一天活動是幼兒接受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機會。然而,根據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開展德育的情況來看,教育效果不佳,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家庭環境對幼兒產生負面影響。家長在幼兒學前教育階段,普遍重視幼兒智力的開發而非道德習慣的養成,使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觀念,在集體活動中十分不利;第二,幼兒教育者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往往以說教為主,忽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加上幼兒存在認知局限性,很難理解怎樣才是正確的行為;第三,幼兒教育者采取的教育形式單一,沒有認識到營造良好環境、引導幼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幼兒的作用,單一化的教育形式不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開闊幼兒的視野。總的來說,當前幼兒園開展的德育工作仍需改善,已無法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腳步,幼兒教育者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德育質量,展現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幼兒德育策略
(一)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
日常生活能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和發展機會,因此將德育融入日常生活,對幼兒良好品德及習慣的養成十分有效,幼兒教育者應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捕捉并利用各種教育機會,通過自身正確的言行舉止引導幼兒進行模仿,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動手實踐,將良好習慣得到真正落實。道德教育不應淺表化,而應深入兒童的內心。“不要浪費食物”“不要插隊”和“學會分享”這些是一些簡單的概念。教師雖經常談論并詢問幼兒,幼兒沒有太多的認知和經驗,然而,如果要求幼兒遵守日常活動,他們就能真正理解這些要求背后的內容。道德教育要能真正深入幼兒的內心。例如,在幼兒早晨入園時,幼兒教育者應抓住這一機會,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并教育幼兒做出禮貌回應,使幼兒形成正確的用語習慣,養成尊敬師長的優秀品德;日常班級內的衛生清潔應組織全體幼兒輪流值日,使幼兒學會愛護公物并在勞動中獲得快樂,養成為他人服務的品質;幼兒教育者可利用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在人與人交往中做到誠實和尊重,學會合理處理各種關系;午餐時間應培養幼兒形成節約糧食、安靜用餐、飯后自覺收好餐具的習慣,使幼兒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進而自覺改正不良的用餐習慣。總之,日常生活中包含多種教育機會,幼兒教育者應抓住時機,循序漸進滲透德育。
(二)設計游戲活動融入德育
幼兒愛玩且好奇心較強,幼兒教育者應深刻認識到幼兒的心理特征,積極采取游戲的形式實現德育的目的。游戲不僅給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也給幼兒提供了實踐道德行為的機會。例如,角色游戲“娃娃屋”、智力游戲“走進益智宮”、音樂游戲“老師幫你”,讓幼兒逐漸了解合作、公正、互助、分享的道德要求,通過學習不斷調整和選擇自己的行為準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把道德認知轉化為行動,轉化為道德行為,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教師設計游戲時不僅要富有趣味性,同時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深刻含義,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獲得快樂的同時,提升智力水平,并樹立起正確辨別是非的觀念。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模擬交通”游戲,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其中包括上班的成人、上學的幼兒、買菜的老人、醫護人員等諸多角色,以及汽車、救護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將故事情景設定為交通擁擠時,繁忙的道路上路人阻擋了救護車的去路,讓幼兒扮演各種角色,針對這一現象做出自主行為。游戲過程中幼兒可能會禮讓救護車,讓救護車先行通過,也可能會發生幼兒看到救護車置之不理的現象,此時教師不應過分否定幼兒的行為,應該主動做出正確的做法,讓幼兒加以對照,從中發現自身行為的錯誤,通過切實體驗真正將行為內化為自身的優秀品質。游戲的方式能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能有效提高德育的效果,教師可以積極設計游戲活動,融入德育內容,讓幼兒潛移默化接受德育。
(三)開展主題德育活動
教學活動是幼兒在園期間的必要內容,幼兒教育者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圍繞某一主題展開,主題的設置應具有深刻性,教師應挖掘德育素材并進行拓展性延伸,豐富教育內容,使幼兒在知識與情感方面獲得雙重提升。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教師要考慮知識、技能、情感和道德多方面要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和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比如,根據當地的特點和周邊的現狀,帶著幼兒徒步游覽家鄉的變遷,感受家鄉的可愛和周圍祖國的欣欣向榮,回到幼兒園,以言說、繪畫、建筑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家鄉和祖國發展的了解,也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一年中有許多與兒童有關的重要節日。幼兒園可以結合節日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將“我和我的家鄉”確定為教學活動的主題,首先讓幼兒談一談自己對家鄉的認識,如有什么代表性的建筑物、旅游地、地方特色或故事,并進一步讓幼兒在紙上畫出自己的家鄉,發揮幼兒特有的想象力,運用豐富的色彩表達出自己對家鄉的情感。除此以外,為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積木讓幼兒將家鄉搭建出來,從而充分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使幼兒埋下建設祖國、奮發向上的精神種子,培養幼兒道德的品質,有效提升利用主題活動進行德育的效果。為了培養兒童自幼尊老的情感和傳統道德品質,在“重陽”老人日組織兒童攜帶各種自制禮物到養老院向老人致意。幼兒精心排練節目,深受老年人的歡迎。老人還告訴幼兒,他們小時候的艱難日子。通過這次活動,幼兒不僅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且熱愛和珍惜今天的生活。這種實踐活動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在體育課中融入德育
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是幼兒必備的重要精神,是推進幼兒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滲透一日生活的幼兒園德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體育小組,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融入游戲活動,真正推進幼兒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發展。例如,在滲透一日生活的幼兒園德育策略探索實踐中,教師在開展體育課時,可以將幼兒分為以三人為一小組的體育活動小組,開展“三人四足運氣球”的游戲比賽。在游戲比賽開始前,教師首先為幼兒進行三人四足運氣球的游戲示范,為幼兒講解如何進行三人四足運動,示范講解結束后,教師將幼兒相鄰的腿用絲帶綁起來,先讓幼兒進行體育小組內的自主練習,在小組練習中找到進行三人四足的技巧,讓小組內的幼兒進行相互協調,形成一定的默契。教師要及時指導,并保證幼兒練習過程中的安全,促進幼兒在安全中進行練習與小組間的磨合。在幼兒完成一定的自主訓練后,教師可以作為裁判,讓幼兒進行“三人四足運氣球”的游戲比賽,比賽規則為:幼兒要以三人小組為單位在三人四足的基礎上運皮球,每次每組只能運兩個氣球,在規定時間內運送氣球最多的小組獲勝,并以運送氣球的數量進行排名。教師在比賽中,觀察每一個小組以及幼兒在小組中的表現,觀察幼兒是如何在比賽過程中進行小組協作的。
在比賽結束后,教師給予各個小組一定的獎勵,并讓在比賽中表現較好的小組,分享他們是如何進行練習與相互協調的,講講他們在團隊三人四足的協調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分歧矛盾,他們是怎樣解決的。引導表現不太好的小組進行反思,讓幼兒找出自身在小組協作中的問題,并指導這些小組改進問題,鼓勵幼兒積極嘗試,鼓勵他們進行二次比賽,讓幼兒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找到團隊協作的真諦。在游戲比賽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小組獎勵與總結,向幼兒講述團隊意識、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在游戲活動的參與中,讓幼兒真正認識到團隊精神、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設置小組參與體育活動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幼兒品德教育,真正讓幼兒提高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推進素質拓展訓練,讓幼兒在體育活動的參與中獲得品德教育與培養。
(五)探索德育多種形式,推進幼兒自立自理的品格培養
自立自理始終是幼兒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品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要讓幼兒真正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真正發揮幼兒園日常生活融合幼兒品德教育的多種形式,探索推進幼兒自立自理能力發展的合理教學策略,真正讓幼兒在日常生活與德育的融合中獲得自立自理良好品格的培養。教師在幼兒自立自理良好品格的塑造與培養過程中,可以探索幼兒品德教育融合日常化的實行方式。比如,培養幼兒自立自理能力及良好品格時,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置日常化的“小小疊被家”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開展前,教師要教給幼兒如何疊被子、整理自己的小床等,并帶領幼兒練習。在教學與練習結束后,教師即可在每天午后幼兒起床時進行“小小疊被家”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起床后疊好自己的被子,并嘗試收拾好自己的小床。教師在游戲活動剛開始時幫助幼兒進行,慢慢地讓幼兒自主進行,使整個游戲活動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師在幼兒疊好自己的被子后進行評比,每日選出五個疊被小明星,并根據幼兒疊被情況給予幼兒小紅花獎勵,鼓勵幼兒參與疊被子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參與疊被子游戲活動的動力,并引導幼兒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自己是如何疊被子的,鼓勵幼兒在家中堅持自己疊被子,嘗試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讓幼兒形成自立自理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要鼓勵幼兒在家中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一日生活涉及幼兒成長的方方面面,將德育合理滲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十分有益。本文探究了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提出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設計游戲活動融入德育、開展主題德育活動等方法,以提升幼兒園德育的效果。廣大幼兒教育者應結合上述有關策略方法,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帶動學前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個體實現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黨建引領下的幼兒園五育融合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Z44)研究成果。
(宋行軍)
140950052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