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萍
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小學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下,寫作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真情流露和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科學合理地開展寫作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創造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以及知識運用能力。伴隨著知識的積累,教師也應根據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盡管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被動學習”的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課堂來說,缺乏主動性會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據調查發現,當前影響高年級作文教學高效開展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寫作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思想、語言平淡、寫作素材匱乏等內容。針對上述現狀,教師應當立足高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思想特點調整寫作教學策略,從而為學生打造高效作文課堂。因此,本文將立足教學目標和高年級學生日常學習中的特點,對學生的寫作教學進行探析。
一、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寫分離,分開訓練
閱讀和寫作常常是放在一起討論和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主要的過渡語句是什么,并在寫作中將所學的內容運用起來,這樣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讀寫二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在閱讀時根本聯想不到寫作,在寫作的時候也聯系不到閱讀時積累的素材,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在閱讀的文章中找出不同文章的構思方式以及寫作方法,在寫作時,就有大量的素材可以使用。但是,當前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是單純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就容易導致閱讀和寫作的分離,長久下來,寫作教學質量就會降低。
(二)教師忽略現實生活中素材的重要性
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更注重作文的內涵,在寫作教學中忽略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依賴想象能力和寫作經驗,題目數量單一,枯燥乏味,既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寫作熱情,又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學生的思維只能在教師規定的命題中活動,沒有自由思維的空間,影響小學語文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重視現實生活中素材的應用。實際上,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并且對寫作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很多的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大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是因為教師通過摘錄、復述故事、日記等方式引導學生。
(三)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寫作知識比較少,甚至一些教師給學生一些固定的寫作模版,讓學生按照這些模版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寫作課堂上沒有較大的提升,學生甚至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四)沒有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對寫作產生極大的興趣,并且積極參與進來,教師的寫作教學才能變得更加有效。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學生很少能在課堂上受到重視,教師的教學比較沉悶,且內容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難以產生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一)強化課外閱讀積累,拓展學生寫作思維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優美詞句,僅依靠語文教材是不夠的,盡管語文教材對學生的思想形成和語文知識基礎都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教材內容畢竟有限,難以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所以教師必須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夯實寫作基礎的重要性。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只有在閱讀中更好地投入進去,閱讀中善于記錄,善于積累,才能充實自己的寫作素材庫,才能學到優秀的寫作方式,進而在日積月累中逐漸提升寫作水平。
在閱讀任務的布置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課外閱讀推薦或者新課改教學大綱要求,建議學生閱讀一些適合他們年齡和理解能力的文學作品,進而使學生既能從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對課內知識進行鞏固練習,又能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感受。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科學指導,讀書百遍,若是不將自己讀書中的心得記錄下來,那么閱讀就可能沒有意義,為了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思考和收獲,教師可以借助讀書筆記等任務內容幫助學生強化課外閱讀積累。
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與積累,學生的文學基礎和寫作水平會得到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學生能拓展寫作思維、培養靈活的寫作習慣和思維方式。一些學生可能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忽視記錄讀書筆記,教師可以針對此給學生提供一個分享讀書筆記的平臺,讓學生可以將自己記錄的內容分享出來,這樣學生在記錄的時候就會更加用心和積極。在課外閱讀中,教師也要注重文本內容的多元化,進而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一些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外閱讀時,對課外閱讀的訓練目的和難度考慮欠佳,在給學生篩選文本時表現出隨意的傾向。而且在設計課外閱讀作業的時候,沒有為學生講解作業的目的,讓學生在目的不明確、思路不清晰的情況下完成作業。在布置作業時,并沒有真正思考過學生通過這次布置的作業,可以掌握什么技能、鍛煉什么能力、養成什么樣的作業習慣,以至于作業是否有明確的目的等問題。
課外閱讀中,學生會自覺尋找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不同的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偏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挑選合適的書籍,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也能認真且有效地閱讀各種書籍,并按照教師教學的方式記錄讀書筆記,這樣學生就能對閱讀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有效拓展寫作思維。在學習中,讓學生記錄自己對閱讀內容的感受,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寫作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二)立足生活尋找素材,引導學生培養觀察生活習慣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知識源于生活,而學習的根本意義就是利用所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對語文這一門貼近生活現實、對學生思想道德有極大影響的學科來說,生活就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最佳源泉。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感覺寫的內容假大空,甚至寫作字數不夠,這是由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和成長環境缺乏觀察和思考,再加上小學生本就年紀尚小、生活經驗相對不足。因此教師應當在日常的寫作課堂上立足生活尋找素材,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的習慣,避免學生出現對作文素材生搬硬套、被動學習的現象。學生能感受到真實感,才能更好地投入,然后才能表露真心。因此,日常寫作中,教師要讓學生寫熟悉的東西,寫所見所聞的東西,捕捉現實中的事物。只有學生有話要說,有話要寫,作文的內容才會不斷豐富,真情實感才會顯露出來。如果語文教師能從生活尋找素材,改善習題的設計,學生習題的內容將不再空洞單調,而是活靈活現,能有效拓展思維。例如,組織學生共同欣賞話劇、聆聽音樂等,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感悟其中的情感,豐富寫作素材,從而寫出更加吸引人眼球的作文。教育和生活是同一個過程,寫作作業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沉浸在生活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到眼前有一個熟悉的場景,熟悉感人的過去浮現在腦海中,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寫親情主題的作文時,學生對關于親情的文章可能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在寫作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鼓勵學生針對“父母的職業”“你做過最令父母感動的事情”“家里有趣的日?!钡仍掝}先回家觀察和思考,然后在課堂上展開分享討論,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引導學生培養觀察生活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教導學生如何觀察現實事物,在觀察不同事物的時候應當選用不同的方式,避免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出現思想跳躍性、文章條理混亂等情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觀察順序和觀察事物的主次進行訓練,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進行觀察和描寫,避免文章出現重點不突出、敘述啰唆的現象。教學實踐表明,若是學生能正確觀察,那么他們寫作的內容就會變得更加高質量。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當作素材來用的,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且總結一些可以用來寫作的內容,學生寫作時素材就不會缺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同桌變化,包括情感、外貌等,當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后,教師再讓學生書寫觀察日記,這樣學生就會逐漸明白,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多觀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也能促進學生寫作素材的擴充,而在觀察后,學生的語言也會變得更加生動,從而為提升寫作效率奠定良好基礎。
(三)創造情境寫作課堂,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情境教學法在近年來受到各學科教師的關注和利用,這是由于情境課堂的創建能讓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同時便于學生理解和認識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中產生寫作的欲望和靈感。高年級的學生實際上已經有了寫作的基礎,在思考中也有自己的思路,但是該階段學生畢竟年紀尚小、生活經驗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根據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創建課堂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例如,在進行景物描寫的主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下對學校的景物和學生放學路上經??吹降那榫斑M行拍攝,然后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拍攝,將拍攝的內容發給教師,教師再在班級中展示出來,這種方式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突出和展現,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寫作的熱情和靈感。此外,生活化情景在課堂上的運用能促使學生對現實生活產生一定的思考和感悟,這些內容和學生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和抵觸心理,結合一定的寫作訓練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的習慣,使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四)豐富課堂教學環節,對比學習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小學生年紀尚小,他們對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往往更加感興趣,單一化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豐富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多樣化教學環境下收獲更多的寫作技巧和情感體驗。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單一指導而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對比學習,教師應當在每次寫作任務完成后挑選出班級中較為優異的學生作文,鼓勵這些學生將自己的作文讀給班級學生,使學生之間建立起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良好關系。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通過閱讀課外優秀范文會使他們的文章缺乏自我理解和思考,對比學習能使學生了解同齡人的寫作方法和觀點,便于學生認識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對寫作有自己的情感認知。且一開始學生的寫作都是模仿他人進行的,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一些相關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了解某一類型作文的寫作方式,讓學生在寫作中能有邏輯地思考;在學生寫作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及時評價,并開展對比學習,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促使學生在寫作上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也有一定的反思,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愿意去寫作。當然,教師也要給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要確保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寫作中都有一定的成長。
(五)注重作文講評教學,深化學生寫作能力
在寫作任務結束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和講評,該環節對寫作教學的完整性有極大影響。學生在講評和修改的過程中能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修改和訓練改善自己的不足。同時,經過教師的課堂講評后,學生對文章敘述的手法和語法運用上都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作文評講教學能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教師及時獲得作文課堂教學的反饋結果,便于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教師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深化。注重作文講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中反思自身的寫作問題,在不斷練習、提升中深化寫作能力,進而寫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宗旨和時代背景的改變不斷調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現實條件出發,結合新課程改革大綱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可以學會觀察,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寫作習慣。寫作作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學習內容,對學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極大影響,特別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更應當激發該階段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左毓紅)
109250052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