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梅
摘 要:本文主要以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為重點進行闡述,首先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概況、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中的意義和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條件進行分析;其次轉換教學觀念,不斷創新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內容,不斷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引入數學史料,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現數形之美,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提升課堂趣味性以及開展探究活動,完成傳統文化滲透等從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1.006
提升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促使小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并不是單純某一學科的任務,而是所有學科的核心目標。針對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多樣化的方式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發掘隱藏在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合適的時機給小學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其中蘊含的精神,幫助學生在學習上建立不怕困難的學習精神,并且在增強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概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出民族文化的特點。無論是在道德傳承方面,還是文化觀念、精神觀念方面,都有很好的傳遞精神,歷史悠久,深厚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明成果的根本創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新時代背景下,要堅持創新型發展,不斷適應現如今的社會,更加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更高的要求,共同建造具有中華精神的家園,每個人身上都要承擔起不可回避的責任。并且隨著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外來文化給傳統文化也帶來了沖擊,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傳統文化中的可貴精神,在追求新鮮事物中,不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美好品質,促使自身形成正確的“三觀”意識,有責任有義務地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數學是小學階段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起到促進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滲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調動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內容相對復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數學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這也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但在數學教學課堂中,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常常會讓學生對知識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不能在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若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這種新穎的教學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展課堂教學資源,讓數學知識更具有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從學生的自主意識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深層的意義和深遠的價值,在國內生產生活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國外也引起了文化熱潮。總的來說,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已經在數學方面有了很高的成就,這對現代數學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能讓學生深入感受古人的智慧,在長時間的文化熏陶下,逐漸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
3.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
在社會的進步中,教育的發展不斷與素質教育進行統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學生個人素養的形成給予更多的關注,讓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各個方面都得到增強,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對此,小學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引入優秀傳統文化,將教材中一些有關育人的知識進行深化,不斷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4.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優秀傳統文化中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在很早之前就有“教學”一詞的出現,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正是迎合時代發展需求,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主動性,實現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教師和學生的壓力,促使課堂的活躍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條件
1.引進高素質人才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科學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地了解知識素材,能夠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道德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加順利地促進課堂開展,同時,這也能展示教師一定的教學水平。
2.教師與時俱進,弘揚優秀傳統
教師不僅需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對文化進行弘揚,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學習,不再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束縛,也改變以往教學方法的單一性,讓學生更愿意加入教學環節中,強化學生的德育思想,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科學地滲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獨立性,成為一個優秀的文化繼承者,促使學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小學數學課堂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策略
1.轉換教學觀念,不斷創新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數學教學理念下,很多教師只是將數學作為一門知識學科,和傳統文化屬于不同種類的知識,通常只是在教學中簡單地介紹一些文化,并沒有與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在不斷加強課程標準和素養的前提下,需要教師及時轉換教學觀念,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不斷創新,緊跟時代的腳步,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效率和最終質量,這也為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提供了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從自身入手,強化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允許學生在學習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異,通過教師有效地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作為教學目標之一,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結合教材內容,不斷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開展數學教學的基礎是教材,教學過程更不能脫離教材,教材可以為教學實踐活動確定教學目標。在對一些教材進行分析后,很多教材中有一部分教學內容是對數學概念進行解釋和闡述,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教學環節,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以及體現素質教育的意義。此外,一些傳統文化也在數學知識點中有所體現,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需要發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在強化學生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意義。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該知識是《孫子算經》中的一部分。在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針對“雞兔同籠”問題,展開其背后歷史故事的拓展,讓學生明白此問題的由來以及在今后教育中的重要價值,感受古人的偉大智慧,讓學生擁有高漲的學習興趣,帶著積極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對新知識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還可以與古人的方法進行對比,總結出不同解題方式中的優點,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入數學史料,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經過數千年人類的不斷發展,通過我國人民的智慧整合,逐漸出現了數學這門學科。不同的數學知識背后都聯系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對知識的發展歷程和相關歷史人物展開介紹,讓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知識的產生,以及古人對知識研究的原因,對更多的歷史文化進行拓展,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數學研究成果,以及數學是怎樣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祖沖之這個名人的事跡開展課堂導入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其對祖國的貢獻,并且為學生拓展“圓周率”的相關知識,從發展起因到結果,特別是在很久之前,祖沖之就能對圓周率的數值進行精確計算,最終實現了7位小數的偉大成果,成為世界上的偉大壯舉,對圓周率的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4.展現數形之美,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
數學教學的實質其實就是對數學知識的還原和講解,數學課堂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將這個過程進行再現。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數學背景,讓學生在沒有空間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深入對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在數學知識的獲取中感受數學發展史的變化。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多樣的圖案元素,體現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進程。教師可以利用傳統圖形文化和數學教學進行結合,實現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學習“對稱”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不同的圖形,展開想象設計圖案;學習“多邊形面積”知識點時,引導學生翻閱關于《九章算術》相關材料,對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這些知識都體現了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以上教學活動中,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后,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意義,同時也推進了我國傳統文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5.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數學知識中蘊含很多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與優秀傳統文化有緊密的關聯,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掘知識背后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也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學習素材有效結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減少一些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情緒,對數學學習有一個重新的定義。例如,在四年級數學知識學習中,以田忌賽馬為知識切入點,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學生講述整個傳統文化實例,利用田忌和齊威王對馬分成上中下三個不一樣等級的這種想法,轉移到對數學問題的解決上。并在實際數學題的解答過程中,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更深入地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并不斷探究其中有效的解決方法。與此同時,幫助學生更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加強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這種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歷史常識,更加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中逐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促使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體驗,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豐富性。
6.開展探究活動,完成傳統文化滲透
在小學數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給學生,不能僅限制于課堂中,在課外探究活動中也能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在探究活動展開之前,對教材內容有詳細的了解,并有針對地設計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探究活動,帶領學生們一起走進中國悠久的歷史故事中,讓學生在心底感受傳統文化。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師盡量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傳統教學比較側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并沒有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高的重視程度,主要是要求學生能掌握知識,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形成機械式學習,常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發展,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需要在探究活動中以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完成學習探究,實現教學效果的高效性。例如,在《計算工具認識》知識學習時,教師不能僅僅給學生講解對算盤的認讀,這樣的知識教學較為單一。算盤是計算工具中的一種,具有長久的歷史文化意義,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在探究中發掘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學習,每組的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不同的渠道收集知識素材,在班級小組學習中讓學生認識更多計算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也可以在學習“對稱”知識過程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知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對圖形設計的想法,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提升。在學習中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并給予肯定,對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勇敢在課堂上進行發言和創新。由此,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前提下,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融合是必然趨勢,這也是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讓教師進一步意識到二者結合的重要性,及時轉變教學思想,立足于教材,深化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學習中漸漸愛上數學,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章春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文理導航》2019年第2期。
[2] 王玉寧、蘇前進《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孩子天地》2020年第6期。
[3] 章春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文理導航》2019年第6期。
[4] 陳亞萍、付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涵、價值與途徑》,《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5] 黃冬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文淵(中學版)》2019年第7期。
[6] 馬瑞紅《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新課程》2021年第32期。
[7] 馬全林《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年第24期。
[8] 劉玲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讀書文摘》2019年第2期。
333050058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