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于洋
摘 要:“生命教育”的落實,需要從減輕教師教學任務、提升教學成效,以及減輕學生學習任務和提升學習成果為出發點,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展開英語知識教學,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及質量具有重要保障。
關鍵詞:生命教育 英語 育人課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1.017
英語課程作為一種知識形式,在我國具有很長的發展歷史,與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我國對于英語知識進行教學過程中,通常缺少對于傳統文化的體現。因此,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將傳統文化中很多對學生具有啟發作用的歷史故事在英語課堂進行應用,能夠使學生對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關注的重點問題,所以,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準備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尋找與英語教學內容具有密切關聯的關于生命教育的傳統文化知識,將其融入英語課堂,使其發揮出資源優勢。通過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一、基于傳統文化的英語生命教育意義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體現了我國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文化內容、思想品德。傳統文化中很多道德準則和思維觀念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含義。生命教育是教育領域最近幾年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與生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主要內涵通常分為兩種:首先,可以幫助人們對生命的含義積極展開探索和分析,從而對生命的真諦具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更加珍惜和重視,最終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其次,生命教育的核心意義在于對生命的尊重和敬仰,結合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順利開展生命教育,離不開對學生進行生命化教學方式,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實現了人格及經濟的獨立狀態。因此,將生命教育向傳統英語課堂進行滲透,能夠培養學生民族氣節、思維觀念、道德“三觀”等,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英語進行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從而對生命更加熱愛及尊重,對于英語教學模式來講,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具有其重要作用。
二、基于生命教育,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傳統文化的延續以及生命教育的承襲是教育的基礎,只有將本民族明朗、獨特的文化特點加以傳承,方可在世界民族中標新立異。世界各國文明中唯一傳承無間斷的只有華夏文明,良好的文化底蘊成為民族復興的核心所在。我國經濟改革以后,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教育過程中成為當前的重點工作。我國于1993年頒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其中提出了優秀的文化傳統對于學生教育的關鍵作用,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需要通過教育形式進行傳播。黨的十八大傳達了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方針。我國于2010年下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強化我國傳統教育,鞏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二)借用生命教育,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就是對英語知識熟練掌握的過程,并且可以強化口語技能,同時能夠起到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提升素養、開闊視野的關鍵作用。英語知識中蘊藏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體會生命的重要,進而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因此說明,學習英語知識是拓寬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當前很多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有了一定認識,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此類話題并通過英語形式進行表達,不但可以使英語課堂煥然一新,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在不同場景中熟練運用英語知識,將英語這一語言工具通過生動靈活的表達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再有,我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深厚的生命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成為學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促進學生在未來階段能夠通過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各類問題。因此,教師傳授英語知識過程中,不能僅將目光放在知識傳播上,需要同時關注學生情感表達,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其生命意識,培養良好的道德品格。
(三)借用生命教育,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英語專業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學習英語知識,校園內除了公共基礎課程之外,還有其他和英語知識相關的基礎課程,比如語法、聽力、口語等;另外還有一些關鍵課程,比如英語寫作、英語視聽說等課程內容。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英語知識,教師可能會通過一些英文原版書籍或影視作品進行輔助教學,此類教學方式使得單向文化輸入過于頻繁,對于傳播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影響。但是英語專業主要特征明確了此專業學生需要承擔雙向文化溝通的重要責任。因此,需要英語專業學生利用自身具備的語言優勢,將國外文明引入國內,將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發揚光大。而生命教育包含了英語這門語言學科,因此更加需要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使他們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念,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知識,推動學生積極認識國家及社會進步規律,從中領會生命含義,了解人生哲理。
三、基于傳統文化的英語生命教育方法
(一)結合傳統文化創設多種情景,給學生搭建“活動的舞臺”
我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通過五千年的上下傳承,使我國人民思維觀念受到深刻影響,比如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再比如四大名著等傳統文學、傳統服飾、傳統節日等,與祖國發展具有重要關聯,因此將其與英語課堂進行結合,教師在此過程中首先起到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師生關系進行合理構建,根據學生成長需求,為學生搭建可以展現知識結構的教學舞臺,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樂觀、踴躍地對自己的綜合能力進行開發,使自己的生命魅力得以展現。
1.體態情景
傳統的英語教學通常使用翻譯、聽、說、視聽等方法。時代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持續變化,傳統的教學也需要不斷升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要對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進行開發及指導,為他們構建展現自我的“舞臺”,盡管個別學生課堂過程中過于活潑好動,但仍存在異乎尋常的能力。比如,對動物單詞進行教學過程中,指導這些學生邊做肢體動作,邊說:“Look at me ,I am a ……”的方式,對猴子、長頸鹿、熊貓等動物進行生動表達,期間他們還可以帶動所有同學進行模仿學習,引得其他同學對其表現出推崇、欽佩的情緒,使他們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就感,體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因此對英語課程更加具有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2.游戲情景
由于學生普遍具有對新鮮事物過于好奇、對游戲過于喜愛的特點,因此需要教師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添加游戲環節,使學生的課堂生活更加豐富、生動。讓學生在聽、講、玩、賽的過程中提升英語能力,展現自身技能。例如,課堂過程中播放我國傳統古箏名曲《高山流水》的部分片段,并用英語對該曲目進行介紹,通過學生對樂曲進行欣賞,學習古人對生命的感悟,并且能夠使學生英語水平得到提升。
3.以“立德樹人”為載體
教學內容對于傳統英語教學來講具有其重要意義,不但可以體現教材的特點、知識發展規律,同時對學生整體成長規律進行展示。針對“立德樹人”這一觀點,在學生學習音節、語法等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神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鼓勵,并表示尊重,使學生感受來自教師的關愛,在學生心中確立自己的德行目標,在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準則和愛國情操,同時,通過教師形象的影響,使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將“立德樹人”的英語課堂建設得更加生動、有趣,并且增進師生之間情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受到全面教育。
4.把握教材
教師課前準備過程中,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掌握教材重點,尋找課程內容關鍵點,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需求進行明確。比如,以王守仁主編的《實用綜合教程》第一冊為例(王守仁,2013),其中對我國傳統節日具有很好的體現,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或者自制各種教學道具等對課堂進行設計,指導學生對本課中的人物進行自編自演。通過這類實踐活動,向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
(二)結合傳統文化傳授知識,使課堂洋溢著“情感的活力”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傳承歷史,是我國歷史的沉淀,同時也是精神支柱。英語屬于外來語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并且學生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學習生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健康人格和正確“三觀”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傳授過程中,將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對學生努力學習、拼搏進取的精神加以慰勉,同時對學生嘗試欲望和實踐欲望加以保護和肯定。并且對不同情況學生使用不同的鼓勵方式,對學生踴躍參與課堂過程加以贊賞,對他們學習方面的進步加以稱贊,例如通過英語句子進行表揚:“You are so clever. I love you.” “That is a good boy.”等。學生通過教師的言談舉止能夠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以及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和肯定,并且對自身生命價值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形勢,教師不但需要對學習方法進行不斷探索,同時需要對自身思維方式進行優化,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活學活用”,同時還需要教師為課堂內容進行“保鮮”,如此方能實現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
(三)結合傳統文化布置學習任務,尊重學生的人格
課程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練習對知識點進行實踐。教師可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英語方式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表述,不但能夠提升學生英語水平,還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發展歷史具有深刻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對于學生成長、進步至關重要,例如Well done! Good job! You are very smart. Very Good! Excellent! Perfect! Wonderful!等,教師針對任何一位勇敢表達自我的學生給予肯定,即使學生回答錯誤、回答不出來抑或出現發音問題等,教師都應及時對學生說It doesn’t matter. Never mind. Don’t be shy! Use? your head, you will find the answer. Think it over and have a try,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合到英語課堂中來,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點睛之筆,如此方能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并進行適當激勵和表揚,提升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多加關注,使他們都能在課堂過程中獲得足夠的知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通過正確方式,指導學生將學習興趣向學習動機進行轉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磨煉其學習意志,充分了解自身優勢及不足之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養成融洽、協調及健康積極的道德品格。此種情境及需求,促進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態度及品質。因此,在校園實施生命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的內涵就是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對生命進行意識熏陶、技能培養及價值提升的教育過程,促進學生領悟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并深入研究生命的內涵,發揮生命的價值。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同時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雙重特征,而學習語言能夠對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文化和語言相輔相成,學習語言知識的前提是了解文化內涵,同時領悟文化知識需要通曉語言。基于中英兩種文化存在的差距來講,我國在英語知識教學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及價值觀念。我國傳統文化涵蓋了諸子百家、文學藝術、地理文化及琴棋書畫等各個領域,對于當前階段的教育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針對傳統文化進行廣泛傳播,對于學生的生命教育同樣重要。
總體來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生命教育進行融合,需要教師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對學生進行深刻教育,利用傳統文化使自身教學修養得到提升,并將自身對生命的感悟進行強化,如此方能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體味生命的意義,從而對生命更加敬畏、尊重和珍愛,通過不斷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使自身的生命價值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楊柯賢、朱神海《走向生命化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育觀察》2021年第31期。
[2] 李桂秀《生命教育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淺探》,《中學生英語》2020年第28期。
[3] 徐昕潔《生命教育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校園英語》2017年第38期。
[4] 陶懷秋《靈動的生命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年第2期。
[5] 孫勝男《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校園英語》2021年第11期。
[6] 梁桂芳《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探索》,《河南農業》2020年第3期。
[7] 張錄文《跨文化教育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高教學刊》2017年第18期。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生命教育理念下課堂導入方式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批準編號:QGBY21089)
337650058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