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然,周田俊克,王皓玨,翟 驍
(1.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上海 200433;2.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上海 200433; 3.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433)
醫學是一門需兼顧學習和實踐的學科,不同的學習內容需在不同的場景中學習,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教育中可發揮積極作用[1]。混合式教學是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建設為基礎,打破時空限制進行多種場景互動[2];結合線下教學的優勢,提高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3]。
文獻計量學是采用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對已經發表的文獻進行研究的學科[4]。通過文獻計量學可了解某一領域的研究趨勢及研究重點;可了解特定領域文獻的空間分布、作者分布、機構分布等,幫助研究者宏觀掌握學術動態,尤其是在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領域,文獻計量學應用較多[5]。本研究在CNKI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數據庫中檢索2020年9月及以前的文獻,通過VOSviewer軟件分析該領域發文量較多的期刊、研究機構和作者,發掘研究重點和當前研究的熱點,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了醫學教育中的混合式教學研究趨勢,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將CNKI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數據庫中醫學教育中應用混合式教學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對象。由于分析數據均來自公開數據庫,所以本研究不需要進行倫理審查。
1.2方法 通過對醫學教育中應用混合式教學相關文獻的期刊分布、文獻作者所在機構分布及具體課程應用情況進行量化分析。文獻獲取方法是在CNKI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數據庫中從題名/關鍵詞/摘要中檢索“混合”AND(“教學”OR“教育”),并下載相關數據,同時對文獻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探索當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避免數據更新對分析文獻總量造成的影響,所有檢索和數據下載均在2020年9月30日完成。共納入文獻2 292篇。
1.3數據處理 應用Excel2010軟件錄入、分析數據, 應用VOSviewer軟件建立文獻之間的聯系,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并分析關鍵詞出現的時間趨勢。
2.1期刊分布情況 2 292篇文獻中集中在10種期刊上698篇(30.45%)。《電腦知識與技術》期刊發文量最大[254篇(11.08%)]。發文量占比超過1%的期刊包括《衛生職業教育》和《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等。排名前10位期刊中包括7種醫學教育類期刊和3種計算機類期刊。見表1。

表1 期刊分布情況(n=2 292)
2.2機構分布情況 石河子大學在該領域發表的文章數量最多(30篇)。發文量占比超過1%的機構還有南方醫科大學、齊齊哈爾醫學院和河南中醫藥大學。排名前10位機構發文總量占比為9.55%(219/2 292)。其中排名首位的石河子大學為綜合性大學,其余9家機構均為醫學專科院校。見表2。

表2 機構分布情況(n=2 292)
2.3作者及其機構分布情況 石河子大學張眉、王奎、閆小龍、芮東升4位作者均發表了5篇該領域的論文。4位作者合作發表了《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混合模式教學論文。南方醫科大學董為人、河南中醫藥大學曹珊同樣發表了5篇論文。見表3。

表3 作者及其機構分布情況(n=2 292)
2.4涉及前10位的課程情況 醫學教育中多種課程應用了混合式教學,應用最多的前10位課程以基礎醫學教育為主。以涉及有機化學的文獻最多[704篇(30.72%)],排名第2、3位的課程分別為刺法、流行病學與防疫。見表4。

表4 涉及前10位的課程情況(n=2 292)
2.5高頻主題詞聚類分析 2 292篇文獻的高頻主題詞包括教學效果、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教學方法4類。教學模式相關主題詞數量最多,其中翻轉課堂出現頻率為4 195次。微課、教學模式出現頻率分別列第2、3位(638、619次)。教學效果的相關主題詞出現時間最晚(教學效果,2018年5月);教學模式的相關主題詞出現時間最早(慕課,2017年4月)。見表5。滿意度出現時間最新(2019年2月),其余主題詞均在2019年之前;教學改革最新主題詞為醫學統計學,教學方法最新主題詞為雨課堂,教學模式最新主題詞沒有進入前10位。主題詞的新興熱點排名前3位分別為滿意度、雨課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見表6。

表5 高頻主題詞聚類分析

表6 主題詞的新興熱點排名
線上教學模式包括多種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如慕課、微信、雨課堂等;線下教學模式包括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或翻轉課堂等[6]。所以,混合式教學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學生來說,混合式教學不再是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更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教師來說,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而是關注如何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能力[7-8]。這對于面對繁多而又快速更新的醫學知識醫學生尤為寶貴。
混合式教學本身就是一門交叉學科。由發文期刊可以觀察到,該領域的文章覆蓋兩大領域,即計算機和醫學教育,所以說醫學教育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互聯網+”的深刻體現[9]。醫學知識是載體,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教學手段。在課前準備、課程實施和課后復習方面混合式教學沒有了時空限制,具有諸多優勢[10]。同時,也可期待更多類型、更多數量的混合式教學的文章會見諸電腦知識與技術、衛生職業教育和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等期刊。
本研究結果顯示,石河子大學的混合式教學有較多的教學成果,說明石河子大學對混合式教學可能更為重視。從該校發表的文獻看,涉及多方面主題,如護理教學、診斷學、解剖學和基礎醫學教育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反饋[11]。進一步分析可見,該校的多名教師在不斷合作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其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在課程內容上看,以基礎醫學教育為主。相對于臨床醫學,基礎醫學教育更為抽象,這對于如何提升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需求[12]。提示在基礎醫學教育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豐富多樣的授課形式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體系可提升醫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13]。同時,通過主題詞新興熱點排名可見,以滿意度調查為代表的教學效果是各種教學模式的評估重點,只有讓學生滿意,教學改革的初衷才能落到實處[14]。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只納入了中文文獻,不包括外文文章,所以,對國外的混合式教學評估不足;其次,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文章關鍵詞不包含混合式教學而以其他關鍵詞命名也不能納入本研究,所以,有可能造成文獻選擇的偏倚。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了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電腦知識與技術期刊發表的該領域的文章最多;石河子大學是發文量最多的機構;張眉等是發文量最多的作者;基礎醫學是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較多的領域;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教學模式占最大比例,是探索重點;以教學效果如滿意度調查為導向的新式方法是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