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琳
摘要:目的 淺析C-反應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聯合血常規檢驗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檢出率及應用價值。方法 研究時間:2020年8月-2021年8月;研究對象:45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納入甲組);45例健康體檢兒童(納入乙組);分組:甲組與乙組各45例,均行CRP、PA、血常規檢驗,判斷檢驗結果。結果 甲組CRP水平高、PA水平低、白細胞計數(WBC)水平高于乙組,P<0.05。結論 臨床開展CRP、PA、血常規檢驗可輔助診斷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
關鍵詞:C-反應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常規檢驗;細菌性感染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Q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與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炎癥性反應關系密切,疾病特征包括反應遲緩、發熱、局部炎性癥狀,按照致病原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病毒性、細菌性、霉菌性、其他感染等[1-2]。其中細菌性感染是臨床最常見的感染類型,常見癥狀包括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隨著現代臨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臨床針對該疾病的檢測診斷技能也逐步提高,尤其是CRP、PA、血常規等敏感性指標[3-4]。文章納入2020年8月-2021年8月間收治的45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與45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研究對象,評價CRP、PA、血常規檢驗結果,現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0年8月-2021年8月;研究對象:45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納入甲組);45例健康體檢兒童(納入乙組);分組:甲組與乙組各45例,甲組中男女比例30/15,年齡平均為(4.8±1.0)歲,疾病類型:支氣管炎22例、急性扁桃體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乙組中男女比例31/14,年齡平均為(4.0±0.8)歲。
納入標準:甲組患兒的診斷金標準為尿液、痰液或腦脊液細菌培養結果;家長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患者;肝腎臟器功能異常障礙;血液疾病者;依從性差;凝血障礙。
1.2 方法
入院后均進行CRP、PA、血常規檢測,兒童空腹狀態下抽取2管肘靜脈一管為EDTAK2抗凝血,用于血常規測定:另一管不加抗凝劑,離心速度為3000r/min,分離血清用于PA、CRP檢測。選擇德國羅氏cobas702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比色法檢測檢測PA水平,南京基蛋GP1600干式免疫熒光法檢測CRP;應用邁瑞BC6000PLUS的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常規,檢驗人員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3 觀察指標
CRP陽性標準:≥10 m g/L;PA陽性標準:≤400mg/L;白細胞計數(WBC)陽性標準:> 10.0 ×109/L[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2組CRP、PA、血常規檢驗結果
甲組CRP水平(55.89±1.90)mg/L、PA水平(122.40±30.50)mg/L、WBC水平為(17.50±2.88)×10 9 /L;乙組CRP水平(1.40±0.80)mg/L、PA水平(220.08±38.67)mg/L、WBC水平為(7.70±1.90)×10 9 /L;甲組CRP、WBC水平均高于乙組、PA水平低于乙組,(t=177.308、13.305、19.054,P<0.05)。
2.2 評價不同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
甲組中單純給予CRP檢測結果陽性34例,陽性檢出率為75.56%;單純給予白細胞計數水平結果陽性35例,陽性檢出率為77.78%;單純采用CRP檢測、單純采用白細胞計數水平檢測的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t=0.062,P=0.803)。
3 討論
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兒科常見疾病,包括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傳統臨床多采取血常規檢驗輔助診斷,但該檢驗方法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降低檢驗準確率;隨著近年來臨床不斷深入研究、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也不斷豐富臨床檢驗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方法[6-7]。
臨床傳統血常規檢查結果特異性較差,原因與血液中WBC的基礎個體存在較大差異,易受到個體精神、情緒、飲食、體溫等因素影響,因此診斷敏感性較低。兒童WBC的正常范圍寬于成年人,因此部分感染患兒WBC基數較低,易發生WBC水平輕度上升但未達到正常范圍上限的情況[8]。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組CRP水平(55.89±1.90)mg/L,高于乙組(1.40±0.80)mg/L;甲組PA水平(122.40±30.50)mg/L,低于乙組(220.08±38.67)mg/L;甲組WBC水平為(17.50±2.88)×10 9 /L,高于乙組(7.70±1.90)×10 9 /L,P<0.05。甲組中單純給予CRP檢測結果陽性34例(75.56%);單純給予WBC水平結果陽性35例(77.7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發現,CRP是一種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水平上升提示機體存在感染、組織損傷情況,尤其是細菌性感染情況下CRP水平可出現數倍增長,并且大部分特種蛋白分析儀不需要離心操作即可檢測末梢全血標本中的CRP含量,檢測速度快、需要血量少、操作簡單等優勢,聯合檢測WBC可提高疾病診斷價值[9]。炎性因子影響會提高CRP水平,且不同患兒的CRP水平上升程度不一,因此臨床在診斷過程中可檢測CRP,但不能完全依靠CRP水平進行診斷,同時白細胞介素水平與腫瘤壞死因子水平產生的陽性反應亦可能導致CRP產生,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CRP可促進激活免疫系統、提高細胞吞噬能力,且CRP可與T淋巴細胞產生作用,產生免疫反應,加上CRP半衰期相對較短,短時間內CRP水平可明顯上升,但發生病毒感染后CRP水平可能停止上升[10]。PA是肝細胞合成的負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宿主防御物質,在機體感染后PA主要負責清除體內有毒代謝物質,PA消耗后水平也隨之下降,因此健康兒童體內PA水平明顯高于細菌性感染患兒,結果提示PA水平可作為臨床判斷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參考依據,但單純使用PA診斷亦存在誤診、漏診風險。除此之外PA是一種血清蛋白與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與肝臟感染密切相關,早期感染時PA水平可促進淋巴細胞成熟,提高機體免疫力,逐步恢復機體肝細胞指標值,PA值隨之下降,由此可見PA也是臨床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指標之一。臨床為了提高診斷準確率,需聯合PA、CRP、WBC水平,與健康兒童相比較而言,感染性患兒的CRP、WBC水平上升、PA水平下降,有助于區分病情,輔助診療,確保準確用藥,預防濫用抗生素。
綜上所述,臨床聯合CRP、PA、血常規檢驗診斷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吳雪芬. 全自動血液細胞儀在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驗診斷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價值和準確率觀察[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6):139-140.
[2] 劉文光,劉思佟. 血常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1,38(1):25-26.
[3] 張社玲. 血常規與hs-CRP聯合檢驗應用于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5):816-817,798.
[4] 李燕,李新霞. 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血清前白蛋白、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3):111-113.
[5] 張帆,劉志普. hs-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21):70-71.
[6] 張麗麗,王淑敏. 探討hs-CRP聯合血常規檢查對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的診斷價值[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1):83-84.
[7] 萬軍. 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lL6)、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醫學檢驗與臨床,2019,30(2):17-20.
[8] 賴新穎. 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 醫療裝備,2019,32(24):51-52.
[9] 楊銘華. C反應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88):193-194.
[10] 李恭鵬,韋慶民,姚麗,等. 高敏C-反應蛋白聯合白細胞檢測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7):854-856,859.
13445017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