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鋒 左毅




摘要:目的 分析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內鏡下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注射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4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依據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20,予以內鏡下套扎術治療)及研究組(n=20,予以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注射治療)。比較門脈血流速度、止血療效、術后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門靜脈與脾靜脈血流速度較快,P<0.05,;兩組患者胃左靜脈血流速度對比無差異,P>0.05;兩組止血成功率對比無差異,P>0.05;但參照組患者術后早期再次出血率較高,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較少且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較高,P<0.05。結論 對該疾病患者采用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注射治療,可得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可降低術后再出血率及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門靜脈血流速度,從而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門脈血流;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32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肝硬化在治療過程中常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為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由于該疾病發病突然、出血量較大、病死風險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及時對患者采取治療措施、有效控制其出血情況,解除靜脈曲張,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日益成熟,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在該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得到廣泛的認可,其一種操作簡單且止血效果理想的治療方式,是通過套扎靜脈曲張使血流完全阻斷,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促進肉芽組織及血栓的形成,從而發揮閉塞靜脈曲張破裂及控制出血的作用。但相關研究發現[1],僅采用該種方式治療肝硬化-食管胃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再出血的風險較高,對其預后造成影響。組織膠是一種新型治療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方法,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阻塞血管,可更快及有效的控制活動性出血,療效顯著。本次研究分析對該疾病患者采用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注射治療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40例肝硬化-食管胃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其均就診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依據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及研究組。參照組男、女比例為14:6,年齡:30-65(48.56±5.23)歲,其中酒精性肝硬化:8例,病毒性肝硬化10例,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15:5,年齡:30-66(48.63±5.26)歲,其中酒精性肝硬化:9例,病毒性肝硬化:8例,不明原因肝硬化:3例,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規吸氧、心電監護、禁食水、快速補液、輸血、止血及抗休克等處理。參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患者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治療,囑患者在手術開展前禁食水6h,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實施胃鏡檢查,了解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范圍及程度,選擇好需套扎的曲張靜脈及部位。從賁門上2cm推鏡向上選擇套扎點,一次進鏡可套扎6個皮圈,進鏡后最大程度保證所有食管曲張均結扎。手術結束后禁食水24h,術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囑予以其生長抑素以降低門脈壓,并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及大便的情況,術后2周復查胃鏡。研究組予以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注射治療,選擇最佳的靶靜脈,向靶血管內快速注射聚桂醇,劑量為5ml,再快速將組織膠注射入,劑量為0.5ml,最后再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劑量為3ml,將注射針拔除后利用注射針鈍頭檢查血管硬度,確認變硬后說明栓塞成功。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的治療方式同參照組。兩組術后均予以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囑患者禁食后24h進食溫流質飲食。
1.3 觀察指標
(1)比較門脈血流速度,術后1個月進行評估。
(2)比較止血療效,包括止血成功率及術后早期再出血率。
(3)比較術后并發癥,包括發熱、胸痛及其他。
(4)術后6個月評估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根據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定,包括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每項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門脈血流速度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門靜脈與脾靜脈血流速度較快,P<0.05,;兩組患者胃左靜脈血流速度對比無差異,P>0.05,如表1:
2.2 比較止血療效
兩組止血成功率對比無差異,P>0.05,但參照組患者術后早期再次出血率較高,P<0.05,如表2:
2.3 比較術后并發癥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少,P<0.05,如表3:
2.4 比較生活質量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軀體、心理及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均較高,P<0.05,如表4:
3 討論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屬于臨床消化科高發的危重癥,病死風險較高。隨著內鏡技術與介入手術在該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顯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尤其是近年來內鏡技術的發展,食管靜脈套扎、組織膠注射治療的應用得到臨床醫生及患者的廣泛認可。目前內鏡療法已成為該疾病的首選救治方法。
本次研究通過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胃底組織膠治療得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可顯著降低術后再出血率及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門靜脈的血流,從而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提升。套扎術療法是通過采用特制的橡皮圈對曲張血管實施套扎,從而達到控制或減少出血的作用,其不足之處在于短期內的再出血率高,大多數患者需接受重復治療才能將曲張的食管靜脈進行根除。相關研究學者對胃底靜脈曲張患者采用可分離式的套扎環治療,得到良好的短期療效。組織黏合劑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的為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其與血液接觸后可造成免疫應答,并由于抗體和補體的沉積而促進血栓的形成從而使靜脈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與套扎術療法相比,對該疾病患者采用組織膠注射治療可得到更好的預后。相關研究表明[3],超聲內鏡能準確定位曲張靜脈的位置,能發揮輔助根除曲張靜脈的效果,組織膠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止血,其初始止血成功率超過90%。但組織膠固化物全部排出至少需1-3個月,排出后可能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單獨使用兩種治療方式均在一定的局限性,臨床建議將兩種療法相結合,以規避各自缺點,發揮協同作用,從而進一步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對該疾病患者采用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與組織膠注射治療,得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可顯著降低術后再出血率及并發癥的發生,使門靜脈血流得到改善,從而能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伍暢,張遠安,彭春芬.內鏡下套扎術后應用卡維地洛治療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療效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1,24(3):403-406.
[2]施言,陳數榮,周丹,等.內鏡下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首次破裂出血后近期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21,23(10):1457-1459.
[3]尹曉春,張峰,肖江強,等.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伴門靜脈海綿樣變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21,41(10):685-691.
131650170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