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國 黃建婷



摘要:目的:分析針灸在中風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80例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40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針灸治療,觀察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結果:經治療,觀察組Barthel指數、FMA評分、CSS評分、SS-QOL指標改善顯著,治療效果好(P<0.05)。結論:用針灸治療中風偏癱患者,能夠加速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針灸;中風偏癱;神經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中風偏癱常稱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群中比較高發,中風偏癱發病較急,且患者病情較重,容易殘疾和死亡,當前急診臨床救治技術能力可得到提高,但經急診治療會產生程度不同的殘疾,患者的生活質量、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影響[1]。中醫學的長期發展下,中醫針灸在臨床上應用,發揮療效良好,為分析中醫針灸在中醫偏癱中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造成的影響,本研究對選取的全部患者分組分別采用針灸、常規藥物治療對比,分析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80例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劃分成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女(n=20,20),年齡35~65(62.85±6.23)歲;觀察組:男、女(n=21,19),年齡35~66(62.84±6.20)歲;兩組資料均衡(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使用脫水劑、胞二磷膽堿鈉、降顱內壓藥物。初期治療用活血話語型藥物,等其病情穩定后使用肝腎治療類藥物。
觀察組:針灸治療。具體方式為:采取分期療法。軟癱期時,選針灸為毫針,行針前常規消毒,行針方式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穴位包含肩三針、曲池、手三里、合谷、陽陵泉、太沖等手足陽明經腧穴,在穴位留針0.5h,每日1次,每療程1周。等患者進入痙攣期后,取頭針治療,其行針區域是運動區、足運感期,行針時順線透刺,刺針期間針體與皮膚的角度呈30°,在穴位留針0.5h,每日1次,每療程1周。等患者進入恢復階段后,結合患者實際恢復狀況科學選擇穴位,并在進針時將用針量減少,適當減小進針深度,患者在恢復期階段配合開展功能鍛煉,加強康復指導。治療1個周期為10d,每10d觀察1次,持續觀察20天。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Barthel指數、FMA評分+CSS評分。①Barthel指數評分經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預估,全部項目10個,重度依賴:總分≤40分;中度依賴:總分41-60分;輕度依賴:總分61-99分;無依賴: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效果越佳。②FMA評分:即為Fugl-Meyer評分,經Fugl-Meyer評定量表來評估,分成上肢、下肢來評定,上肢總分66分,下肢總積分34分,總分100分,此評價是評定下肢,分值越高表示恢復越佳。③CSS評分:即多倫多臨床評分,分成癥狀評分、反射評分、感覺測定評分,最高19分,最低0分,分數低表明恢復越佳。(2)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按照療效評定標準評測,主要分成作用大:患者癥狀明顯消失;有作用:患者部分癥狀大大減輕;無作用:患者臨床癥狀未產生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無作用)/總例數×100%。(3)觀察兩組腦卒中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價,指標包含精力、思維、語言等,分值高低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行t檢驗、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各指標分析
Barthel指數、FMA評分、CSS評分治療前差別不大(P>0.05);治療后,觀察組改善優良(P<0.05)。見表1。
2.2 治療總有效率
兩組比較,觀察組治療效果良好(P<0.05)。見表2。
2.3 SS-QOL指標
兩組比較,觀察組SS-QOL指標改善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中風死亡與致殘率較高,屬于世界三大死亡疾病,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重,中風偏癱發病率持續升高,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2]。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腦卒中均會導致腦組織供血發生異常,還會使患者腦組織局部出現壞死、軟化,經長時間積累,患者會有失語、偏癱等神經功能缺失癥狀,患者發病較急,嚴重時會對患者生命安全與健康造成威脅[3]。當下,中風偏癱常規治療依然以西藥治療為主,雖然可一定程度減輕病癥,但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治療安全性不佳。中醫學的發展下,中風偏癱使中醫治療也得到較大發展。
中醫認為中風是因火、風、痰、淤引起,其病機是肝陽上亢、氣虛血淤。經絡可聯系臟腑、肢體。當下,中醫治療此病的方式較多,如:針灸、中藥熏洗等,本研究主要是研究分析中醫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是我國傳統中醫學的主要方式,不僅歷史悠久,且得到良好傳承,可行性高[4]。當前,針灸治療已經普遍在臨床各類疾病中應用,中風偏癱可開展針灸。本研究中,中風偏癱患者患病各階段用針灸治療,針灸選穴時,取足三里行針灸可促使患者腦血液循環,擴張患者血管阻塞擴張,提高腦灌輸量,選內關穴位可改善患者心臟功能,經對這些部位的針刺,能夠修復腦細胞[5]。中風偏癱的主要因素是頭部發生病變,針灸治療時經過對神經的刺激,使大腦受損層傳導,腦部供氧量增加,血液循環速度加快,神經細胞恢復速度變快,能夠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為偏癱病變區域開展針灸可促進神經突觸傳遞,可使感覺神經恢復,加上神經突觸互相的傳遞,對通道進行修復,使運動更為準確。針刺可對腦部督脈彈性、緊張度進行改善,改善腦部血流動力,加速腦血管血流速度,對腦部供血進行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既往有研究實踐表明:通過針灸對患者全身經絡有刺激作用,可經神經傳導,直接作用于受損區域大腦皮層,對其受損位置腦細胞供氧狀況加以改善,加速組織的恢復,這同樣體現出針灸的良好價值。
本研究中,觀察組Barthel指數、FMA評分、CSS評分、總有效率均較優,差異較大(P<0.05)。這足以體現觀察組針灸治療的優勢,患者的運動功能最大程度依賴神經功能,由此可作為是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各指標表明,中風偏癱經針灸治療,能夠對其神經功能進行改善,提高治療效果。因為針灸治療可促進局部血流,可改善腦供血。針灸療法能夠疏通經絡,扶正祛邪,實現陰陽的調和。經針刺刺激患者穴位與附近組織,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使患者適應環境,能夠獨立生活,一定作用下還可將處在休眠下的突觸激活,發揮代償價值。
綜上所述,中風偏癱患者用針灸治療能夠加速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推廣價值高。
參考文獻:
[1]于紅.針灸治療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4):2.
[2]陳榮林.中醫針灸聯合康復護理對腦中風癱瘓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3):2.
[3]吳煥轉.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24):2.
[4]林換惠.針灸推拿對提高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效果研究[J].甘肅科技, 2019,35(13):2.
[5]張華.針灸手法聯合康復療法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0, 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