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石賢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輸血中凝聚胺技術與其它輸血技術的應用效果對比。方法 納入2019.6~2020.7內本院收治的1000例輸血檢驗患者分別予以鹽水法、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技術,比較三種檢驗效果。結果 凝聚胺技術陽性檢出率為2.80%,與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2.50%、3.40%相比無差異,P>0.05,但凝聚胺技術準確率為98.00%,高于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78.00%、85.00%,P<0.05。結論 凝聚胺技術相比其它輸血技術中的鹽水法與微柱凝膠法準確率更高,安全性較好,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輸血;鹽水法;凝血胺;輸血技術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輸血是臨床搶救過程中重要手段,以確?;颊哒I刚鳎斪⒌难号c患者本身易發生異常從而引起不良反應,因此為保證輸血質量,臨床一般在輸血前檢驗患者血液與實施交叉配血[1]。在輸血治療過程中,血液檢驗是第一環節,臨床中需盡最大可能性保證管道血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血液檢驗中當前應用較多的是鹽水法、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技術,凝聚胺技術因其操作便捷與靈敏度高等優點在臨床廣泛普及,但對于其具體效果當前尚未明確。針對以上內容,本文現將凝聚胺技術與其他輸血技術的應用效果展開以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6~2020.7內納入的輸血檢驗患者中抽取1000例分別給予鹽水法、微柱凝膠與凝聚胺技術,其中男640例,女360例,年齡21~66歲,平均數(48.56±4.48)歲。
試劑和儀器:凝聚胺法,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微柱凝膠法,伯樂微柱凝膠萬能卡和伯樂孵育器,伯樂專用離心機。
1.2 方法
鹽水法:將輸血患者與供血者標本經離心處理后分別配制成2%紅細胞懸液各1ml,取2支試管標記好主側與次側,將患者血漿與供血者血漿2%紅細胞懸液各50ul加入主側試管,將輸血者血漿與供血者2%紅細胞懸液各50ul加入次側試管,用離心力1000g離心15s后觀察標本配型結果。微柱凝膠法:于輸血檢驗患者清晨空腹情況下采集5ml靜脈血,并加入0.9%氯化鈉配置成0.5%紅細胞懸液,1.主側管加入受血者血漿50微升和1%獻血者紅細胞懸液50微升,次側管加受血者1%紅細胞懸液50微升和獻血者血漿50微升。2.將加入標本的卡片放入37度恒溫孵育器中孵育15分鐘,3.將孵育后的卡片放入伯樂專門離心機,1050r/mln,離心10min觀察標本配型結果。凝聚胺技術:采集輸血檢驗患者空腹靜脈血,取2支試管標記好1號與2號,將輸血患者血清與供血者紅細胞懸液注入1號試管,血清懸液濃度在3%~5%,將輸血患者紅細胞懸液與供血者血清注入2號試管,濃度在3%~5%,隨后遵照凝聚胺試劑盒操作說明展開操作,由專業檢驗人員全程進行操作并對檢驗結果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三種檢驗方式陽性檢出率與準確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凝聚胺技術陽性檢出率為2.80%,與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2.50%、3.40%相比無差異,P>0.05,但凝聚胺技術準確率為98.00%,高于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78.00%、85.00%,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在輸血過程中不同程度的抗原細胞出現損傷時會導致溶血反應,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故此輸血前需對體檢者進行血液檢驗。近幾年,隨著國內社會經濟與醫療技術的進步與完善,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普及范圍愈加廣泛[2]。
傳統檢驗中的鹽水法,雖操作便捷且速度快,但檢驗結果易出現不完全的抗體遺漏,其檢驗靈敏度較差,其次自動化水平較差,同時鹽水法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無法保證輸血的安全性;而微柱凝膠法靈敏度高會出現假陽性現象,尤其是進口微柱凝膠法過高,會使其在臨床上無法及時供血。凝聚胺技術是當前血液標本檢驗的一種新型檢驗方式,能夠中和紅細胞表面的唾液酸,形成可逆性的非特異性凝膠,其是臨床檢驗紅細胞內不完全抗體的一種有效方法,凝聚胺檢驗方法主要作用原理為:因凝聚胺自身帶有正電荷,能對負電荷進行有效中和,溶解過后能與血清內紅細胞表面唾液酸進行結合,最終起到降低表面電位的作用,以此降低紅細胞電位,進而縮短細胞間距,使紅細胞能夠聚集,而增加懸液能對凝聚胺起到中和作用,促使非特異性凝聚再次散開,抗體、抗原間結合是特異性凝聚,凝聚胺技術檢驗結果其假陽性結果較少,更適用于交叉配血檢驗當中[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凝聚胺技術陽性檢出率為2.80%,與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2.50%、3.40%相比無差異,P>0.05,但凝聚胺技術準確率為98.00%,高于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的78.00%、85.00%,P<0.05。結果進一步說明凝聚胺技術與其它輸血檢驗中的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相比,前者準確性更高,能顯著提高輸血質量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凝聚胺技術與其它輸血技術中的鹽水法、微柱凝膠法相比,前者檢驗準確性更高,有較高安全性與精準度,建議臨床對其推廣與應用,有參考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曉艷,趙鐵民.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在高原地區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20,49(9):1182-1184,1194.
[2]趙芳賢.低離子凝聚胺開展交叉配血試驗在輸血檢驗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3):39-41.
[3]金燕萍,江銘,賈方明.微柱凝膠技術在臨床安全輸血中的應用[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9,18(6):672-675.
329450190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