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盛國



摘要:目的 分析利用腹腔鏡聯合膽道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方法 根據回顧性分析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100例接受膽囊結石手術治療的患者,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50例為參照組,予以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的50例為研究組。比較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生存質量。結果 研究組手術、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且生存質量評分較高,P<0.05。結論 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比,予以患者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療效更佳,可顯著縮短住院、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且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低,從而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是一種療效理想的手術治療方案。
關鍵詞:膽囊結石;微創保膽取石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5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膽囊結石是指在膽道系統出現結石的一種膽道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患病人數明顯增多,已成為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其誘發因素較多,臨床認為可能與體質肥胖、不吃早餐、遺傳及活動較少等有關[1]。結石在膽囊形成后,可通過刺激膽囊黏膜而引發慢性炎癥,且當結石嵌卡在膽囊管后或膽囊頸部,可引起嚴重的感染并發癥,從而增加患者的痛苦[2]。臨床對于該疾病主要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對于已出現嚴重炎癥且對患者生活造成影響的應首選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多種,主要有傳統開腹、微創切除及微創保膽取石術等,不同手術方式各有利弊[3]。本文分析利用腹腔鏡聯合膽道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回顧性分析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100例接受膽囊結石手術治療的患者,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50例為參照組,予以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的50例為研究組。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30-80(56.23±5.02)歲,病程:5-10(7.23±1.12)d,膽囊結石情況:單發:36例,多發:14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30-80(56.32±5.11)歲,病程:5-11(7.26±1.15)d,膽囊結石情況:單發:38例,多發:12例,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手術方式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全麻,采取經臍做1cm穿刺口腹腔鏡手術,建立人工氣腹,以便置于腹腔鏡,取頭高足低位,將腹腔內壓力維持在10-13mmHg。在右肋緣鎖骨中線及劍突下2-4cm各做穿刺口,通過穿刺點將套管及相關器械置入,查看膽囊及膽總管的情況,借助腹腔鏡將膽囊頸部提起,遵循解剖結構將膽囊實施分離,結扎后切斷膽囊,經劍突下穿刺口取出膽囊組織,清洗腹腔,膽囊床留置26號橡膠引流管經右上腹肋緣下穿刺口出,其他穿刺口實施消毒后進行皮內縫合,無菌敷料包扎。
研究組手術方式為微創保膽取石術,術前對患者進行B超或CT評估膽囊收縮功能,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全麻,采取臍做1cm穿刺口腹腔鏡手術,建立人工氣腹,以便置于腹腔鏡,取頭高足低位,將經腹腔內壓力維持在10-13mmHg。在右肋緣鎖骨中線及劍突下2-4cm各做穿刺口,通過穿刺點將套管及相關器械置入,查看膽囊及膽總管的情況,電刀分離膽囊周圍粘連,使膽囊充分暴露,在膽囊中間偏底部視膽囊結石大小做約0.5cm-0.8cm切口,置入負壓吸引器將膽囊內膽汁清除后將纖維膽道鏡置入,觀察膽囊內結石情況,采用取石網籃、吸引器、無創鉗相結合將膽石取出。若結石過大不易取出,應延長膽囊切口再將其取出。最后借助膽道鏡查看有無結石殘留,若存在殘留需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若確認無殘留,將膽囊進行連續縫合、漿膜層加固,沖洗腹腔,依次縫合手術切口,并進行無菌包扎,在取膽石的過程中,未對膽囊動脈及總管實施結扎,術后未留置腹腔引流管,操作過程中動作需保持輕柔,避免對膽囊黏膜造成損傷。
1.3 觀察指標
(1)比較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
(2)比較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腹脹、消化不良、腹瀉及切口感染。
(3)比較生存質量,根據生存質量評分表(QOL)進行評定,包括言語、情感、口腔及社會功能,每項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手術相關指標
研究組手術、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如表1:
2.2 比較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如表2:
2.3 比較生存質量
研究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較高,P<0.05,如表3:
3 討論
膽囊結石的發病主要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遺傳等因素相關。相關研究表明[5],不吃早餐及喜好高脂油膩食物的人群膽結石的發病風險較高,此外運動量較少及肥胖人群發病率也較高。腹脹及腹痛為該疾病的主要癥狀,往往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造成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膽總管阻塞大多數是由于膽囊結石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膽總管阻塞后,導致膽汁淤積及細菌感染等不良情況發生,進而誘發畸形膽囊炎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此外癌變的幾率也會增加,因此早期診斷并予以積極的治療對改善患者癥狀及提升其生存質量意義重大[6]。
以往膽囊結石大多采用膽囊切除術治療,將膽囊切除后,患者將失去膽囊儲存及排放功能,膽汁將會從肝臟內直接進入腸道,失去膽囊收縮及排放膽汁的功能,患者常會出現腹脹及腹痛等癥狀,使其生活質量顯著降低,療效并不理想[7]。本次研究通過對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微創保膽取石術在肝結石患者治療中的療效,結果顯示,與前者相比,予以患者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可顯著縮短手術、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且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從而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是一種療效理想的手術治療方案。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過程中借助膽道鏡、腹腔鏡及硬鏡等器械,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完整保留膽囊功能的同時,能將膽結石及膽固醇結晶進行徹底的清除,可促進預后的改善,但操作過程中注意控制力度,利用影像學技術對病灶進行觀察,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的創傷,并注意充分止血,確保結石無殘留,以避免疾病的復發。
綜上所述,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比,予以患者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可顯著縮短手術、術后排氣及下床活動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從而能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義志,姚糧.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比較[J]. 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06-109.
[2]皮儒先,龍玉屏,樊惠菱,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并發膽結石的安全性及預后評估[J].重慶醫學,2018,47(2):198-199,202.
[3]鞏少軍.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對比[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1):78-80.
[4]李威.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在膽結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8,40(1):84-86,91.
[5]王峰.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結石患者中的手術效果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5(5):30-32.
[6]韓智君,丁海濤,迪米拉,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囊石的臨床效果及對應激反應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6):1098-1101.
[7]陳俊宇,崔宇.柴芍疏肝利膽排石湯輔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臨床研究[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21,43(4):340-344.
36795019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