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慧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特異性抗體(抗-HIV)分別開展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的效果差異。方法 選擇本院接收的68例疑似艾滋病病患為研究主體,2021年1月研究開始,并于2021年12月完成。全部疑似病患在進入醫院后均采集血液樣本,并實施化學發光法以及酶聯免疫法檢測,并將免疫印跡法作為判斷診斷結果的主要依據。分析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對比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診斷效能。結果 免疫印跡法檢測結果提示35例(51.47%)為陽性、33例(48.53%)為陰性。化學發光法檢測結果提示29例(42.65%)為陽性、39例(57.35%)為陰性。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提示27例(39.71%)為陽性、41例(60.29%)為陰性。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診斷效能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抗-HIV開展化學發光法以及酶聯免疫法檢測,均能發揮良好的診斷效果,在臨床應用時可依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關鍵詞:特異性抗體;化學發光法;酶聯免疫法;免疫印跡法;艾滋病
【中圖分類號】Q93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導致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逆轉錄病毒,該病毒會對人類免疫系統造成攻擊以及破壞,使得宿主在被感染時無法得到免疫保護。艾滋病病毒感染會導致機體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以及腫瘤,該類病患會對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威脅其生命安全[1]。艾滋病早期通常無明顯臨床表現,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仍缺少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當前臨床治療HIV感染主要是最大限度以及持久的抑制病患機體內病毒復制,促使病患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并維持免疫功能,并且降低HIV感染和非艾滋病相關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若是能夠及時確診并早期開展有效干預,對改善疾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故而需采取有效措施對該病毒進行檢測。當HIV病毒在進入人體后,會在血清內形成特異性抗體,即抗-HIV,其可作為判斷HIV感染的重要指標[2]。當前臨床對抗-HIV檢測的方式較多,但對于不同檢測方式的效果差異,臨床研究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檢測方法的合理選擇。為此,本文選擇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68例疑似艾滋病病患開展研究,對其分別實施化學發光法以及酶聯免疫法檢測,現就研究相關內容作出以下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開展疑似艾滋病檢查的68例病患為研究主體,檢查時間開始于2021年1月,結束于2021年12月。68例疑似病患中,女性病患28例,男性病患40例;年齡在13歲至87歲之間,年齡平均水平是49.35±16.97歲;產科10例、婦科1例、感染科4例、骨科2例、呼吸內科8例、皮膚科5例、普外科4例、神經內科5例、神經外科7例、腎內科2例、消化內科9例、心內科6例、眼科5例。
1.2研究方法
全部疑似病患在進入醫院后均采集上臂靜脈血6毫升,靜置且當血液發生凝固情況后,將其放置在每分鐘3000轉的離心機內進行持續十分鐘離心處理,離心半徑是10厘米,之后采集上層血清樣本開展檢測。其中化學發光法檢測措施有:使用CHEMCLIN600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采購自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配套試劑進行抗-HIV檢測,全部操作均嚴格依據試劑盒使用說明開展。酶聯免疫法措施有:選擇HIV抗體檢測試劑盒(采購自英科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抗-HIV檢測,全部操作均嚴格依據試劑盒使用說明開展。針對上述兩項檢測方式結果呈陽性的樣本,需再次實施免疫印跡法確診。
1.3觀察項目
(1)分析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化學發光法診斷依據[3]:S/CO≥1屬于陽性,S/CO<1屬于陰性。酶聯免疫法診斷依據[4]:低于CO臨界值屬于陰性,在CO臨界值及以上則屬于陽性。(2)對比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診斷效能。
1.4數據處理
在本次研究中,數據均使用SPSS22.0軟件開展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的形式表達,實施t檢測;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達,實施 X2檢測,當檢測結果顯示 P<0.05時,表明數據存在研究價值。
2研究結果
2.1分析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
免疫印跡法檢測結果提示陽性有35例(51.47%)、陰性有33例(48.53%)。化學發光法檢測結果提示陽性有29例(42.65%)、陰性有39例(57.35%)。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提示陽性有27例(39.71%)、陰性有41例(60.29%)。見下表1、2:
2.2對比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診斷效能
兩種診斷方式在敏感度、特異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以及準確度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下表3:
3討論
艾滋病屬于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性疾病,HIV病毒是導致疾病感染的主要因素。HIV主要侵犯機體免疫系統,最終使得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出現障礙,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以及腫瘤的發生。感染HIV的人均是疾病傳染源,包含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患。由于當前臨床對該疾病尚未研制出根治措施,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對機體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而早期診斷并開展治療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方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對疾病進行診斷具有積極意義。
當前臨床在HIV感染診斷方面的方式較多,其中HIV抗體檢測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式。HIV抗體屬于特異性抗體,是機體在感染HIV病毒后,病毒刺激機體內免疫系統所形成的。由于該種抗體僅在機體感染病毒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因此能夠將其作為判斷HIV病毒感染的重要標志。在李永剛等[5]人的研究中,其在開展HIV病毒抗體檢測時分別開展酶聯免疫法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結果發現兩種檢測方式在陽性率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因此其認為在臨床實際使用時,需合理選擇。本次研究中,在敏感度、特異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以及準確度方面,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結果無明顯差異。分析結果可知,酶聯免疫法存在敏感度以及特異性高的特點,并且檢測試劑成本相對較低,能夠作為臨床開展抗-HIV的初步篩查方式[6]。但是其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在檢測時需要使用酶標儀、洗板機、水浴箱以及移液器等輔助設備,并且對操作者自身專業水平要求較高,由于檢測時使用的試劑極易受到多種因素干擾,進而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偏差,另外,該種檢測方式檢測時間較長,在對低濃度抗-HIV樣本進行檢測時,極易由于試劑等因素而出現假陰性情況。化學發光法存在敏感度、特異性高以及重復性強等特點,在檢測時全部操作均是在儀器內完成,因此能夠顯著減少交叉感染風險,試劑穩定性良好,操作簡便,對操作者自身技術水平要求較低,并且檢測時間短,能夠用于大樣本檢測[7]。但是化學發光法也存在一定不足,檢測試劑以及儀器成本相對較高,當樣本量較少時不適宜開展該種檢測方式,另外對于低濃度抗-HIV,其陰性結果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性。
綜上,臨床上抗-HIV感染使用化學發光法以及酶聯免疫法檢測均能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在臨床應用時可依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旭.分析電化學發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4):46-48.
[2]曾茜茜,宋勝偉.血清中HIV-1/HIV-2抗體、梅毒抗體和丙肝抗體行ELISA法和化學發光法檢測的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3):177-178.
[3]應麗娜,王曙光.化學發光法檢測HIV抗體在骨科急診手術術前篩查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1,31(6):726-728.
[4]李續亮.化學發光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HIV抗體檢測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6):124,132.
[5]李永剛,李寧,易福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的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23):14-16.
[6]崔偉.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與酶聯免疫法檢測艾滋病抗體的對比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1):306-307.
[7]郭黎英,苗亞瓊,黃捷.電化學發光免疫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價值[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9,17(4):24-26.
307850190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