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顯麗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檢測血凝、血液動力學、脂代謝指標的價值。方法:取50例健康組。50例糖尿病組,50例糖尿病腎病組。共150例患者。檢測各組血凝、血液動力學、脂代謝指標。結果:三組相比,糖尿病腎病組血液動力學指標、FIB、APTT、TT、CHOL/HDLC、TG、CHOL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PT、HDLC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患者,檢測血凝、脂代謝、血液動力學等指標,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依據,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血凝;血液動力學;脂代謝指標;檢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腎病的病理特點為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腎小球膜區的細胞外基質聚集,以及腎小球通透性發生改變[2]。該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或表現,一般腎功能正常時,病理變化大多可逆轉,因此早期診斷極為重要。本研究對糖尿病患者發展為糖尿病腎病過程期間,血凝、血液動力學、脂代謝方面的變化,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資料時間:2021年1月-2021年11月;選擇50例健康組。50例糖尿病組,50例糖尿病腎病組。共150例患者,其中男、女為80例、70例,年齡25~85歲,平均(56.84±7.23)歲。
1.2 方法
采集三組患者空腹靜脈血,放置在枸櫞酸鈉抗凝管、普通生化管、肝素抗凝管中,處理標本后,進行檢測。血凝指標采取凝固終點法,利用日本希森美康CS-200i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和原裝試劑盒進行檢測。血液動力學采用賽科希德SA-6000血流變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脂代謝指標采用酶法,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680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1)對比三組血液動力學指標,包括全血黏度1/s、1/5s、1/50s、1/100s、1/200s、血漿黏度。
(2)分析血凝指標變化,包括FIB(纖維蛋白原)、PT(凝血酶原時間)、TT(凝血酶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3)比對脂代謝指標,包括CHOL/HDLC(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CHOL(總膽固醇)。
1.4 統計學分析
其中計量資料用F檢驗,所得統計值為F值和p值,一般F大于2為差異顯著,且F值越大,P值越小 。計數資料用秩和檢驗,所得數值為Z和p,當Z值為1.96及以上時,p<0.05;當Z值為2.58及以上時,p<0.01,且Z值越大,p值越小。
2 結果
2.1 血液動力學
三組相比,糖尿病腎病組血液動力學指標各項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見表1。
2.2血凝指標
三組相比,糖尿病腎病組FIB、APTT、TT水平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PT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見表2。
2.3脂代謝指標
三組相比,糖尿病腎病組CHOL/HDLC、TG、CHOL水平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HDLC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DN)適應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腎臟疾病,也是終末期腎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臨床表現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癥狀,可分為1期(糖尿病初期,腎體積增大、腎血漿流量升高)、2期(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腎小球濾過率有提升)、3期(早期糖尿病腎病階段,小動脈壁出現玻璃樣病變)、4期(臨床階段,腎小球病變加重,少部分腎小球處于硬化狀態)、5期(尿毒癥階段,失去腎功能,血肌酐升高)階段[3]。
本次試驗表明,糖尿病腎病組血液動力學指標各項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這就說明糖尿病腎病進展中,血液流變學發生一定變化。近幾年國內外研究認為,糖尿病和血液流變間存在一定聯系,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紅細胞水平下降,聚集力和血漿黏度提升。而紅細胞下降機制的可能性包括電荷減少、氧化應激加強等。國內研究發現,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的水平變化,可用于DN的診斷標準中[4]。由此可知,糖尿病患者是在微血管病變基礎上,血液流變發生改變,促使DN發展,還可加重血液動力學,所以要重視血液流變水平變化,以及早期發展各種并發癥,了解病情發展,對診療具有重要意義[5]。
FIB是反映凝血狀態的指標,當DN患者凝血狀態比較嚴重,會導致該指標水平升高,增加釋放。TT是指血漿中加入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時長,可作為纖溶系統篩選試驗中。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激活的檢測指標。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指標。本次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組FIB、APTT、TT水平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PT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這就說明,血凝指標可參與到DN診斷中,更加準確反映患者機體狀態,盡早發現心血管疾病,減少風險。此外,DN發展速度要高于糖尿病組,增加危險性。
部分學者證實,脂代謝紊亂和腎臟損傷具有一定聯系,是原因是以非受體途徑為基點,不斷沉降在腎小球表明,造成單核細胞發生升高情況,對單核細胞還具有刺激作用,吞噬脂質后,逐漸向泡沫細胞方向變化。機體分泌自由基等活性物質后,對腎小球膜發揮活化作用,合成血小板生長因子,損傷患者腎臟。本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組CHOL/HDLC、TG、CHOL水平高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HDLC水平低于糖尿病組和健康組(P<0.05)。這就說明,高膽固醇血癥疾病,會增加腎小球體積,導致機體膜細胞增生,其原因是脂蛋白對腎小球的細胞因子產生刺激作用,對細胞黏附因子合成和轉錄也產生刺激,造成硬化進展加快。同時脂蛋白顆粒經過二硫鍵,與脂蛋白A結合,影響介質釋放和細胞增生,增加氧含量,滅活血管舒張因子,刺激腎素分泌調節以及增生情況。另外肝臟和小腸合成的顆粒為高密度脂蛋白,可保護血管內皮不受損害,但氧磷脂酶會影響脂肪代謝,直接損害腎臟。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檢測血凝、脂代謝、血液動力學等指標,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依據,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玉林, 利惠嬋, 李偉清. 生化檢測指標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15(12):3.
[2]萬輝, 昌利花.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中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21,16(12):4.
[3]車艷苓, 王海燕, 李建格,等. 同型半胱氨酸與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0,27(6):4.
[4]林中軍, 梁碧瑜, 黃小麗,等. 生化指標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及其在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20,18(2):4.
[5]何靜. 血清蛋白質脂蛋白(a)與凝血纖溶指標在2型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中的檢測價值分析[J]. 醫藥前沿, 2020,10(4):2.
3443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