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佼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并探討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398例2020.6.1至2021.6.30入住我院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組),另抽調同期產檢的126例正常孕婦(正常組),對患者采取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分析影響因素及干預效果。結果: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體質量(BMI)≥25、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的孕婦GDM發病率明顯高于顯著高于年齡<35歲、孕次為1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在高中或大專及以上、無糖尿病家族史、未被動吸煙且不喜甜食的孕婦(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為GDM發病的影響因素。GMD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糖指標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結論:GDM發病與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等影響因素密切相關;GDM患者經過個體化醫學營養干預后,血糖得到控制。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婦產科妊娠女性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現或發生任何程度糖耐量異常現象[1]。研究發現,妊娠糖尿病患者相比正常孕婦,其出現先兆子癇、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的可能性更大,且分娩后并發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更高[2]。另外,孕婦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還會對胎兒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容易引發低血糖、早產兒、巨大兒、黃疸、肩難產等諸多不良情況[3]。故本研究對我院GDM發病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開展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的干預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6.1至2021.6.30入住我院的398例GDM患者與同期產檢的正常孕婦為觀察對象。其中GDM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0~43歲,平均年齡為(31.74±2.69)歲。
納入標準[4]:GDM組患者均符合GDM相關診斷標準;均為單胎妊娠;所有人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入組前服用影響糖脂代謝的相關藥物;存在精神異常無法配合者。
1.2方法
記錄入組對象的年齡、孕次、文化程度、孕前體質量(BMI)及孕期增重等一般資料,詢問其有無糖尿病家族史、是否被動抽煙、是否偏愛甜食等。
針對GDM患者開展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方案:醫師結合患者妊娠周期及體質量指數及體質量增長等情況計算其每日所需總能量,妊娠早期一般每日所需在1500kcal,晚期妊娠則每日不低于1800keal。嚴格分配每日餐次、各餐次攝入能量,合理補充機體所需3大物質蛋白質(占總攝入量20%~25%)、脂肪(占比15%~20%)及碳水化合物(50%~60%);采用每日5餐制,基礎3餐外分別于上午9時~10時于下午3時~4時進行加餐,的基礎上再加餐2次,早、中、晚3餐熱量占比為10%~15%、30%、30%,2次加餐熱量占比各5%~10%;并囑咐患者對每日進食時間、食物種類及重量進行記錄。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情況: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
1.3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一般資料為自變量,P=0.05為逐步篩選變量的標準。
2.結果
2.1孕婦發生GDM單因素分析
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的孕婦GDM發病率明顯高于顯著高于年齡<35歲、孕次為1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在高中或大專及以上、無糖尿病家族史、未被動吸煙且不喜甜食的孕婦(P<0.05),見表1:
2.3影響因素
經單因素分析獲得年齡、孕次、孕前BIM、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等連續變量,將上述因素作為自變量,GDM發生情況為因變量,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是孕婦發生GDM的影響因素,見表2:
2.3GDM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
治療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3:
3.討論
女性機體各項生理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退,年齡偏大的孕婦機體糖耐量低于年輕孕婦;且高齡孕婦機體發生血脂代謝異常與激素分泌紊亂等情況的可能性更高,更容易導致GDM發病。有報道指出,孕婦若體型肥胖,其GDM發病率為體重正常孕婦的2.98倍[5]。孕婦BMI偏高,其體內脂肪及糖過量堆積,但脂肪組織內胰島素受體含量較少,孕婦容易因胰島素相對不足而產生胰島素抵抗現象,增加GDM發生風險。孕婦文化程度較低,其對各種妊娠知識的吸收能力較差,妊娠期合并癥的防范意識相對較差,容易存在錯誤觀念,導致孕前及孕期營養攝入不均衡,機體胰島素分泌異常。相關研究指出,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導致人體糖代謝異常,這是造成無糖尿病家族史孕婦GDM發生的重要原因[6]。孕婦偏愛冰淇淋、蛋糕、巧克力等諸多甜食內包含大量葡萄糖、蔗糖等,機體攝入后會被快速吸收,導致胰島素調節功能發生紊亂,從而誘發GDM。
個體化醫學營養干預是依據患者實際病情,結合個體自身情況,并充分考慮體重指數及不同階段的熱量需求情況制定的綜合性營養方案。本研究中,GDM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糖指標均低于治療前,P<0.05,充分說明個體化醫學營養干預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嚴格控制其碳水及熱量的攝入,并在患者不同妊娠周期制定符合此階段的專業飲食管理,能夠確保患者營養補給充分、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綜上所述,GDM發病影響因素包括年齡≥35歲、孕次≥2次、孕前BIM≥25、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家族史、被動吸煙及偏愛甜食等,個體化醫學營養干預開展后可有效調節GDM患者血糖。
參考文獻:
[1]杜芙蓉,方開清,王成燕,等. 個體化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19,25(6):72-74.
[2]鐘小芳. 個體化營養干預聯合運動療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 貴州醫藥,2021,45(7):1100-1101.
[3]施衛琴,沈磊芬,蔡麗文. 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分析及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的干預效果[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1,32(3):417-421.
[4]蔣晶,許敏,高麗娜.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孕婦維生素D水平變化和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3):3057-3060.
[5]楊帆,馬曉娟. 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母嬰結局影響[J]. 臨床誤診誤治,2020,33(11):80-84.
[6]楊興爽,周連香. 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5):92-96.
25135007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