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雅婷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康復效果的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其中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效果改善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精神分裂癥治療后,其觀察組在BPRS、SDSS、MRSS、精神分裂癥SF-36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期間,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有助于恢復其社會功能。
關鍵詞:循證護理;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康復效果;改善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病變疾病,且病情嚴重,是因精神受到刺激或者其他原因所致,在臨床中,大部分為亞急性發病和緩慢發病,病程較長。有調查發現,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不佳,即使治愈仍不能間斷觀察和藥物治療,有的患者中斷用藥而導致病情復發,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功能產生不利影響。此次研究對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期間同時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認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社會功能[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其中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措施,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29-50歲,平均年齡(32.51±2.69)歲;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28-49歲,平均年齡(30.19±2.08)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并在其用藥時密切監督,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其做好個人衛生清潔等,說明相關注意事項,叮囑其定期入院檢查。實驗組行循證護理干預。
1.2.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護理師和主管護師等共7名,以及副主任護師1名。
1.2.2明確問題
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全面評估,明確其社會康復的影響因素,比如受住院環境影響,不利于其與他人溝通;對精神疾病知識了解不足,缺乏生活技能、學習能力和娛樂能力。對該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依從性不佳。
1.2.3尋求證據
找到問題后,開展文獻檢索,檢索關鍵詞包括護理措施、精神分裂癥等,對檢索到的文獻和資料展開分析,確定其是否可靠、實用,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循證護理小組成員的護理專業技能、臨床經驗等,找到切實可行的證據,制定具體的護理方案[2]。
1.2.4循證實施
①打造與家庭環境相一致的住院環境,在病房內放置裝飾物,比如綠植、掛畫、書法作品等,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安排家屬多給予陪伴。②康復技能訓練:按時提醒患者起床,做好個人衛生清潔,指導患者獨自完成掃地、拖地、洗衣服等難度較低的事情,學習書法、繪畫、手工等,鼓勵患者參加聯歡會或者運動比賽等。③健康教育:定期邀請患者參加疾病相關知識講座,了解該疾病的發病原因、癥狀、康復影響因素等,學習正確的疾病復發預防辦法,改善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3觀察指標
采用精神病量表(BPRS)、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康復狀態量表(MRSS)對患者的病情、社會功能、癥狀實施評價。BPRS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嚴重,SDSS評分在2分以上,表示患者盛會功能不全,MRSS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輕。采用由本院根據生活質量評分表設計的精神分裂癥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實施評價,總分為160分,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比。負責此次量表評分的評定員均接受過相關訓練。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康復評價數據及生活質量評價數據均以“x±s”來表示,最終行t檢驗,同時以“P<0.05”的檢驗結果為具有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在精神分裂癥治療后社會功能康復情況評分
根據表1顯示,兩組患者在精神分裂癥治療后,其觀察組在BPRS、SDSS、MR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分析
根據表2顯示,兩組患者在精神分裂癥治療后,其觀察組在精神分裂癥SF-36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疾病,病情遷延不愈,無論是患者自身還是其家庭所承擔的壓力是巨大的。一旦發病,控制其急性癥狀后,則需要重點考慮病情復發的有效預防與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功能等方面,對于精神疾病類學者而言,也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時,在其接受藥物治療階段,通常會采用封閉式管理,是為了防止患者傷害自己或者他人。但是經過實踐分析后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并非所有的精神活動都處于異常狀態,所以,直接采取封閉式管理是不可取的。有報告指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功能,其積極作用是常規護理干預無法達到的[3]。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期間,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有助于恢復其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郁濤靜,黃漪汶,許秋靚,等.循證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10):1445-1449.
[2]劉娟.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184-185.
[3]尤靖.循證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康復及用藥依從性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2):74-76.
155150118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