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英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圍術期患者深靜脈血栓(DVT)形成及凝血指標的影響。方法:此次研究一共將120例腦出血圍術期患者選進,研究的時間里最初是2020.1月,最終是2021.12月。使用隨機數表法的方式將以上患者分成不同組別(對照、研究),各有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集束化護理護理,最后對比兩組凝血指標、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數據的指標。結果:護理后,研究組凝血指標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TPP)、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時間(TT)指標和對照組比較并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深靜脈血栓、偏癱以及失語癥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存在差異。結論:對該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有著良好效果,可降低DVT形成,對凝血指標并無影響。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腦出血;圍術期;DVT;凝血指標
【中圖分類號】R722.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2
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也是一種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常見于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1]。腦作為人類神經中樞器官,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其功能發生異常,會直接影響患者機體神經及肢體運動[2]。手術是治療該患者主要手段,但由于手術部位較為特殊,如果護理不當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深靜脈血栓是患者術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所以針對該疾病患者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120例腦出血圍術期患者,納入時間2020.1月~2021.12月。使用隨機數表法的方法分成不同組(對照、研究)。對照組:分別由33、27例男、女性組成;年齡里最小的在57歲,最大的在90歲,平均是(73.50±11.00)歲。研究組:分別由34、26例男、女性組成;年齡里最小的是58歲,最大的也是90歲,平均是(74.00±11.33)歲,兩組相關的資料對比并沒有差別(P>0.05)。
納入標準:①資料完善;②患者還有家屬都對內容充分了解,并主動配合;③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者;②孕婦、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③合并其他腎臟功能等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遵醫囑給予各項護理干預。
研究組采用集束化護理,即:(1)術前:手術之前進行訪視,了解患者的情況,然后對其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提高健康宣教的專業程度,減輕患者和家屬的焦慮。向家屬詳細講解其情緒變化對患者的影響,指導家屬需要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為患者營造比較良好的家庭環境,給予患者更多的感情支持。護理人員使用平易近人的話語,并簡單做自我介紹使患者能夠消除顧慮,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在護理期間需要加強術前準備,配合醫生評估患者病情,并排除手術禁忌癥。對于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基礎病變的患者,需要在手術前遵醫囑合理指導其用藥,將血壓和血糖等指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于存在躁動的患者需適當給予鎮定和約束;約束前需綜合評估患者病情狀況,選擇材質柔軟的肢體約束帶、約束手套,保持良好通透性,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舒適感,而且需要定期觀察約束部位皮膚的完整性、顏色、血液循環,如果出現異常需要及時松解約束帶,并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活動。術前及時糾正血清蛋白低以及營養不良的情況,從而降低DVT風險的發生。(2)術中:幫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調整手術室溫度,室溫為22-24℃,濕度保持在50-60%;術中可使用輸液加溫器等方式對輸注的藥物進行加溫,防止藥物太涼導致患者體溫降低。術中需要監測患者體溫狀況,可采用暖風機體表加溫,保證患者體溫處于正常狀態。術中可適當按摩患者肢體,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有效改善血流動力,也可以在患者受壓的部位墊上軟墊,有效預防患者術中出現深靜脈血栓。(3)術后:告知家屬患者麻醉未清醒前需要絕對臥床,保持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吐物導致的窒息。術后生命征平穩者可抬高床頭15-30°,以減輕腦水腫。定時檢查患者手術創口,及時更換敷料以免出現感染;密切觀察病情,加強頭部引流裝置的管理,保持引流通暢,并定時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等。指導并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動作輕柔,避免拽、拉等生硬動作,確保引流裝置在位好。生命征平穩者可以進行適當的肢體按摩運動;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定時檢查下肢遠端血液循環狀態,發現腫脹或皮膚色暗及時處理;如果發現下肢皮膚溫度降低、動脈搏動減弱可能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因患者術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2-4周,而長期臥床容易引起壓瘡,所以護理人員除了指導患者定時翻身,還必須保持受壓皮膚的清潔、干燥,床單干凈平整。若患者出現局部皮膚紅腫或者滲液等情況下,需要使用水膠體敷料覆蓋,根據皮膚破潰情況定時清理創面。加強營養干預,促進傷口愈合和機體恢復。術后保證病房的環境,定期使用消毒液進行拖地,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保持安靜,白天光線比較強的情況下可以稍微拉上窗簾避免影響患者休息。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凝血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TPP)、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時間(TT)。在護理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液3ml,離心并分離血清后采用德國美創Coatronl1800全自動血凝儀檢測患者指標。
(2)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深靜脈血栓、偏癱、失語癥。
(2)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量表進行評價,一共100分,其中在60以下的代表不滿意,在60和85之間的代表比較滿意,在85以上的則是非常滿意。總滿意度是后兩者相加的總和,然后除以總例數之后,再乘以100%[3-4]。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的統計數據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不同組之間的比較分別采用X2、t檢驗,P=0.05為分界值,低于這個數值表明對比存在意義。
2 結果
2.1 凝血指標
護理前與護理后,兩組對比并無差異,P>0.05,如下表。
2.2 并發癥發生率
護理后,研究組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
2.3 護理滿意度
護理后,研究組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如下表。
3 討論
腦出血具有進展快、致殘率高的特點,若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神經系統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6]。手術是治療該患者最主要的方式,能夠解除血腫、引流腦脊液,從而進一步解除神經壓迫。手術具有一定創傷性,術后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恢復,在此期間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而且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給予適當藥物緩解創傷帶來的疼痛狀況,使得肌群處于松弛狀態,導致血流流速變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的發生,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延長住院時間[7-8]。所以針對該患者,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最大程度上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集束化護理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護理措施之一,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模式存在的缺陷,使患者可以獲得全面且系統化的護理服務[9-10]。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該護理方式在護理期間,通過手術前護理為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并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干預,指導家屬需要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為患者營造比較良好的家庭環境,從而更好地提高患者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緩解其存在的負面情緒,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展開工作。在手術中經常會因為麻醉、輸液和室溫低等因素引起患者出現體溫下降,所以在手術中需要加強對患者體溫的監測,只有保證患者處于正常的體溫,才能夠有效保障患者體內的新陳代謝[11-12]。并通過術中護理適當按摩患者肢體,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并在患者受壓的部位墊上軟墊,從而有效預防患者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
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組凝血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并無差異(P>0.05),由此可表明集束化護理對患者術后凝血指標并無明顯影響,能夠更好地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在護理期間,通過術后護理檢查下肢遠端血液循環狀態,發現腫脹或皮膚色暗及時處理,并在護理期間注意患者日常的保暖,以及進行適當的肢體按摩運動、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13-14]。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此結果與孫楠[15]證實的95%結果相似。由此可證實,對該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有著良好效果,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在該患者圍術期中有著顯著應用價值,可有效預防DVT形成,且對凝血指標并無影響。
參考文獻:
[1]孫鳳華,賀秀麗.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的應用[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6):1042-1044.
[2]劉宏艷,覃壯玲,劉阿云,等.集束化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運動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138-139.
[3]田生秀.圍術期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護理依從性、并發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青海醫藥雜志,2019,49(4):40-41.
[4]唐曦.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5):5042-5043.
[5]韓蕊.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校醫,2018,32(1):44-45.
[6]李祝華,吳玉寶,劉桂香.集束化氣道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8):200-202.
[7]蔡惠芳.集束化護理結合氣壓泵對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1):3029-3030.
[8]張麗霞.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1):282-283.
[9]袁萍,唐敏,劉易君,等.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腦出血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改善情緒中的臨床作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1):126-128.
[10]蔣進枝.集束化護理干預模式在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7):959-961.
[11]張靜靜.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378-379.
[12]王麗芳.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8):2544-2545.
[13]汪曉妮.對進行PICC的腦出血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在預防其發生導管堵塞中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7):275-276.
[14]廖英,廖波.集束化護理策略對高血壓腦出血躁動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6):743-746.
[15]孫楠.集束化護理對腦出血圍術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凝血指標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1):144-145,147.
265750052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