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荷英
摘要:手術室護理在手術患者的治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方式,能有效減少各類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受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影響,醫療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而手術室護理的重點也開始更加傾向于以患者為中心。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能使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大幅降低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感,為患者帶來更加舒適的治療體驗。本文就舒適護理的內容與特征、手術患者舒適度的影響因素與當前手術室舒適護理的實踐展開綜述,以此探析手術室舒適護理的實踐進展情況,以為其今后在臨床上的發展、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實踐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對減少患者臨床治療中不愉快感效果顯著的護理方式,將其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當中,能有效針對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問題展開干預,以此降低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應激反應。但當前我國對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研究較少,舒適護理的應用方式仍舊不夠完善。對此,本文就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踐與發展展開綜述,以此促進手術室舒適護理服務水平的提升。
1 舒適護理的內容與特征
1.1 舒適護理的內容
舒適護理是一種具有強烈創造性與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同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較,舒適護理更加注重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的舒適情況[1]。在生理舒適上,舒適護理要以不影響手術治療為前提,盡量減少溫度、濕度、噪音、光照等外界環境因素對患者手術治療的影響。此外對患者心理舒適問題也要給予充分關注,手術治療患者往往病情較重,在治療期間極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慌等心理問題,對患者的手術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要在手術室護理中積極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心理不適問題。據有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2],手術是多數患者生理與心理不適的應激源,而舒適護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恐慌等負面心理問題,提升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的舒適感,預防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保障。
1.2 舒適護理的特征
舒適護理在臨床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相較于其它護理方式,舒適護理的操作難度更低,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更便于推廣普及。此外,患者通過舒適護理能夠更過消除自身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感,使患者能夠迅速從護理服務中取得受益。
2 手術患者的舒適度影響因素
2.1 心理因素
出于對臨床手術治療相關知識的匱乏,手術患者對手術治療與術前麻醉的安全性充滿擔憂,并就手術治療效果、疼痛、預后等問題產生強烈的焦慮、恐慌心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致使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舒適度降低。手術治療在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下,治療效果與安全性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2.2 環境因素
手術室的陌生環境會帶給患者強烈的孤獨感,使其成為手術患者產生強烈生理應激反應與心理應激反應的應激源之一[3]。若是患者應激反應過于強烈,則會對患者的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對手術治療與術前麻醉效果產生干擾。此外,手術患者對手術室內的各種聲音異常敏感,手術室內儀器所發出的聲響、振動均會引發患者緊張、恐慌的心理,從而引發患者在聽覺、心血管與內分泌系統的生理變化,引發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速等生理表現。
2.3 體位因素
通常手術患者在治療時需采取特定的體位姿勢,例如截石位、側臥位、俯臥位等,患者在取這些體位時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與疲勞感。若是患者的體位姿勢擺放不正確,還會引發肌肉拉傷、血管損傷等問題。此外,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大部分的知覺喪失,機體保護性防御反射功能降低,導致患者基本喪失自衛調節能力,使強迫體位成為影響患者舒適度的一項重要因素。
2.4 疼痛因素
疼痛是患者最常見的一種不適因素靜脈穿刺、留置胃管等操作均會為患者帶來強烈的疼痛反應,且這些措施均需在手術開臺前于病房內完成,致使疼痛為患者帶來不適反應的時間較長。
2.5 低溫因素
手術患者在治療期間受手術暴露時間過長、靜脈滴注大量低溫液體、手術創口開面大導致熱量丟失過多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不適感與圍術期低溫情況,從而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產生影響,增加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為患者的手術預后效果帶來不良影響。
3 手術室舒適護理的實踐
3.1 心理舒適護理
心理舒適的關鍵在于滿足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等主觀心理感受。在手術患者開展治療前1天,由手術室護理人員通過術前訪視,為患者普及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信息,以此提升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使患者能夠更加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推行,從而消除患者術前的恐懼心理,提升患者的心理舒適感。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盡量陪伴在患者身邊,及時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適當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安撫,當患者情緒起伏變化較大時,手術室護理人員可采取握住患者雙手、陪同患者進行深呼吸等方式,幫助患者及時排解心理壓力。手術治療過后,護理人員要在患者清醒后第一時間就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積極配合表現給予鼓勵,并告知患者手術治療順利完成,以此增強患者對后續康復治療的信心。
3.2 環境舒適護理
手術室作為一個對患者而言相對陌生的環境,極易引發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問題。有關研究對此采用為患者設置手術室等待區的方式,通過將等待手術的患者集中于同一房間內實施護理,使患者在等待手術治療期間的孤獨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與此同時,患者在心理與生理上對舒適感與安全感的追求也能得到一定的滿足。此外,護理人員也可借助音樂療法,通過播放符合患者喜好的輕松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使患者的精神狀態能夠得到有效放松[4]。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保證手術室內氛圍的肅靜,在拿取手術器械、實施手術護理操作時要保證動作輕柔,做到輕取輕放,就各類醫療儀器所產生的聲響與警報及時對患者進行說明,確保手術治療期間的一切護理操作做到輕柔、平穩、精準,避免操作不當導致產生過大的聲響刺激,對患者的手術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3.3 體位舒適護理
手術患者的體位舒適護理是手術室護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傳統的手術治療中,患者的體位擺放以為手術醫師提供便利為主,對于患者的體位舒適情況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因此,手術患者體位的舒適護理要對傳統手術體位的擺放方式加以改進,從患者的舒適需求出發,令患者的手術體位擺放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結構。據有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5],手術患者在平臥時上肢與軀體處于70°-80°的夾角為最佳,通過用布單包裹上肢,并鋪墊海綿墊的方式能為患者帶來最佳的舒適護理體驗。
3.4 疼痛舒適護理
疼痛作為一種主觀感受,護理人員在遇到患者疼痛問題時,需展開換位思考,積極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的疼痛感受。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表達結果給予充分重視,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反應,從而防止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滋生。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通過改善術前準備方式能有效降低疼痛反應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6]。例如針對存在插管困難問題的患者,可待患者麻醉后再實施置管,以減少患者由置管所帶來的不適反應;對于存在靜脈穿刺困難問題的患者,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實施操作,以減輕穿刺為患者帶來的疼痛反應。手術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對患者施加鎮痛泵,并在移床時采用移布單法,將患者平穩送回病床。
3.5 低溫舒適護理
針對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的低溫問題,護理人員可采用保溫毯,使患者的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防止患者體溫降低情況的發生。此外,在秋冬季天氣寒冷時在患者的轉運床上鋪墊一張電熱毯,并在接送患者前做好預熱,減少低溫因素對患者手術治療的影響。
4 手術室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
舒適護理模式由誕生至今,在不斷地實踐運用中逐漸得到發展與完善,使如今的舒適護理模式具有濃厚的可操作性與可持續發展性。手術室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對于多數患者而言僅為一個短暫停留的場所,但對于手術患者而言,手術室護理在臨床治療康復中承擔著重大作用。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鼓勵與肢體安撫,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疼痛反應,促進患者手術治療的順利推行。為了確保舒適護理能在手術室護理中得到有效應用,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的舒適度問題得到有效保障,還需手術室護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通過更加精湛的專業技能,為患者帶來更加優質的舒適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青青.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貴州醫藥,2019,43(02):331-333.
[2]李桂華.舒適護理模式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212-213.
[3]顧春梅.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對患者心理、生命體征、滿意度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0,15(24):116-117.
[4]謝媛媛,樊清珍.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22):159-161.
[5]李額伶,楊云,黃錦鑫.手術室舒適護理對非全身麻醉患者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的影響[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03):162-163.
[6]程嬪.舒適護理對手術室患者應激反應和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84-285.
306550058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