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棟 陳金明
摘要:膽管癌是發生在肝外膽管的惡性腫瘤。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sPD-L1)作為不同腫瘤的預后標志物,與腫瘤發生發展的相關性及其免疫調節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通過研究可溶性免疫檢查點sPD-L1的相關功能,對探索新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影響。在目前膽管癌臨床治療中,免疫治療在膽管癌治療中已取得顯著的成效,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存期。本文主要研究可溶性免疫檢查點sPD-L1的功能,并分析免疫治療效果,現綜述如下。
關鍵詞:膽管癌;免疫治療;可溶性免疫檢查點;sPD-L1
【中圖分類號】Q93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膽管癌是指左右肝管至膽總管下段的惡性腫瘤,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此病典型癥狀是黃疸,患者可同時伴有厭食、乏力、貧血等癥狀。藉由治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中已得到廣泛關注。sPD-L1在免疫反應調節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可溶性免疫檢查點。先將目前臨床針對可溶性免疫檢查sPD-L1及免疫治療的研究綜述如下。
1、可溶性免疫檢查點sPD-L1
1.1 sPD-L1概述
可溶性免疫檢查點是指可溶性受體和配體,程序性死亡蛋白受體1(PD-1)主要表達于活化的T細胞、B細胞等,通過抑制T細胞活化和下調免疫應答,以降低自身免疫發揮的作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體1(PD-L1)是PD-1的配體之一,PD-L1在T細胞、B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類型上表達[1]。sPD-L1是一種可溶形式的PD-L1,可與PD-1受體進行結合。膽管癌患者免疫系統與其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sPD-L1對膽管癌的臨床檢測具有重要影響,sPD-L1水平與患者病情及預后均由緊密聯系[2]。
1.2 sPD-L1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經臨床研究發現,sPD-L1與不同癌癥的預后效果具有不同性,sPD-L1與患者生存周期有關。在sPD-L1與膽管癌的研究中,得出膽管癌患者sPD-L1水平與總體生存期成反比,且sPD-L1能夠作為患者不良預后的檢測指標。從另一方面而言,sPD-L1在判定接受疫苗治療患者的預后生物標記物中具有顯著影響,在患者注射抗癌疫苗后,sPD-L1水平的高低具有不同意義,可預測患者長期存活率[3]。
1.3 sPD-L1的相關治療方法
1.3.1與腫瘤疫苗聯合治療
在實際臨床治療中,sPD-L1與腫瘤疫苗聯合治療已取得理想的效果。腫瘤疫苗治療是針對癌癥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傳統疫苗的抗腫瘤免疫效果欠佳,因此,聯合sPD-L1的新型腫瘤疫苗治療方式已得到醫療界的重視[4]。在一項膽管癌患者腫瘤疫苗治療中,證實聯合sPD-L1形成的疫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促進樹突狀細胞(DC)的成熟。
1.3.2與基因聯合治療
sPD-L1與基因聯合治療對腫瘤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在現階段臨床研究中,將sPD-L1與miR-206基因聯合治療肝癌皮下移植瘤,miR-206是致癌基因,對癌細胞的增殖、遷移起到調控作用,得出可對PD-1與PD-L1的結合具有阻斷作用,miR-206表達減少,表明這種治療方式具有抗腫瘤作用[5]。
2、免疫治療
2.1腫瘤疫苗
腫瘤疫苗對機體免疫系統具有激活作用,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及復發,最大程度實現控制甚至清除癌細胞的目的。目前,黏蛋白-1和Wilms腫瘤基因抗原是臨床常用的兩種疫苗治療方式,前者是一種上皮細胞糖蛋白,可阻礙免疫細胞,其與患者預后相關;后者為DNA結合轉錄因子,在人體胃腸道、呼吸道、膽道等系統中均有表達,其與高達80%的膽道腫瘤發生發展有關[6]。但這種單肽的疫苗治療所發揮的抗腫瘤效果具有局限性,有研究發現結合吉他西濱有助于提高患者總體生存率。
2.2 DC疫苗
DC為抗原提呈細胞,可誘導T細胞的生成,介導抗腫瘤細胞免疫。在一項研究中,針對不能切除或轉移的膽管癌患者,為其實施DC免疫治療,其耐受性較好,經治療半年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控制,且未出現毒副反應。經研究原發腫瘤切除后膽道癌患者的DC免疫治療效果,得出接種疫苗的患者有?未出現復發現象[7]。
2.3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是調節細胞免疫的制劑,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免疫調節劑可降低免疫細胞功能,增強免疫細胞功能下降,從而達到免疫平衡。吉西他濱負載脂質體具有快速釋放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3、結語
膽管癌是肝膽系統常見惡性腫瘤,因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患者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從而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免疫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癌癥的治療手段之一,膽管癌的發病機制與免疫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這種療法在膽管癌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成效。隨著新的治療技術的廣泛應用,sPD-L1的抗腫瘤治療得到臨床高度重視,與腫瘤疫苗及基因聯合治療具有較強的殺腫瘤效果,這對臨床探索新型的治療方式提供參考方向。
參考文獻:
[1]曹婷玉,時佳琪,鄭桐森. PD-L1和sPD-L1作為肝癌免疫治療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 現代腫瘤醫學,2021,29(12):2177-2182.
[2]魯友銘,吳勝昔,侯力嘉,等. sPD-L1蛋白原核表達、純化及鑒定[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4(11):199-206.
[3]陳燕波,周奕彬,張卓敏. 血清STIP1、sPD-L1水平與肝癌TACE術后患者預后的關系[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1,42(14):1743-1747.
[4]李姜惠子,劉洋,王秀娟,等. sPD-1/sPD-L1與Th1/Th2及Th17/Treg相關細胞因子在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中的研究[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4):467-470.
[5]陳聰,陳金明,李樂. 腫瘤中可溶性免疫檢查點sPD-1的相關研究進展[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9):66-70.
[6]郭雪冉,仲飛. 膽管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J]. 現代腫瘤醫學,2020,28(11):1969-1973.
[7]王云超,楊旭,楊曉波,等. 基于生物學行為的晚期膽管癌靶向免疫治療進展[J].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21,13(5):469-476.
36045005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