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劉丹丹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營養計劃干預在小學生營養飲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取84名4年級學生劃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名。其中為對照組提供常規管理,為研究組提供基于健康教育的營養計劃干預,持續一年,對比產生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學生在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營養行為情況以及超重肥胖率方面,對比差異不大(P>0.05),但是通過科學干預之后,兩組學生在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營養行為情況方面均提高,超重肥胖率均降低,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健康教育理念支持下為小學生提供營養計劃干預,可以提高營養知識知曉水平,改善營養行為,減少超重和肥胖可能,實現健康生長。
關鍵詞:小學生營養飲食;健康教育理念;營養計劃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1引言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父母和社會關注的重點,而這離不開科學飲食的支持。對于小學生來講,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建立科學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如何養成良好的營養飲食指導,是家長和老師需要關心的問題。但實際上很多小學生都存在喜歡吃零食、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等問題,給健康生長帶來很大威脅。對此,研究人員提出在健康教育理念下進行營養計劃干預,為小學生的飲食行為提供科學指導,以下就進行簡單論述。
2資料與方法
2.1材料
以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某個小學校園中的4年級學生中,抽取2個班級的學生,共84名。所有學生都繼續在學校中完成學業,其中一個班級設定為對照組,另一個班級設定為研究組,各有42名學生。對比學生的一般資料,P>0.05。
2.2方法
對照組:正常提供飲食,展開教學工作,不對飲食進行干預。
研究組:提供營養計劃干預,為期一年。(1)建立營養干預小組:組員覆蓋班級的班主任、生活老師、高級營養師,在組內討論如何制定符合小學生發育特點的營養教學內容以及規劃。(2)制定營養計劃:進行營養健康知識宣教,由生活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營養學知識,包括合理飲食、膳食寶塔等,不良飲食行為的危害等;通過提問、播放飲食短片、小組討論等形式,激發小學生學習營養知識的興趣,并且在學期末開展營養知識競賽,加深學生對此的認識。然后是編制宣傳板報,在老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輪流編制和設計營養知識宣傳板報,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提高營養飲食意識。最后是進行家長會宣傳,定期組織開展家長會,強調科學飲食的重要性,糾正家長對于孩子飲食的誤區,指出如何合理配餐、合理烹調、有效運動等;發放營養知識手冊,講清楚小學生的營養需求和科學飲食注意事項等。
2.3觀察指標
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在干預前后調查兩組學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程度,內容包括括膳食指南、平衡膳食與膳食寶塔、合理營養等方面,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知曉程度越好。同時自制調查問卷在干預前后調查兩組學生的營養飲食行為情況,內容包括飲食習慣、不良飲食行為和飲食態度等方面,總分19-76分,66-76列為優秀,56-65列為良好,46-55列為合格,19-45列為不合格。另外在干預前后測量學生的身高和體重變化,計算BIM值,同時進行行超重、肥胖判斷,統計超重肥胖率。
2.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進行分析,數據用%和x±s表示,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營養知識知曉情況對比
在膳食指南、平衡膳食與膳食寶塔、合理營養這三個方面的得分,干預前,對照組為(66.89±7.13)分,(68.35±7.22)分,(69.04±7.65)分,研究組為(66.24±8.27)分,(67.91±6.94)分,(68.03±7.64)分,組間對比P>0.05;干預后,對照組變成(72.01±7.66)分,(74.63±7.89)分,(73.25±8.97)分,研究組變成(86.04±6.55)分,(86.86±8.19)分,(86.55±8.71)分,組間對比P<0.05;可以看出,干預前兩組學生在營養知識知曉方面得分相差不大,干預后兩組各自得分都有所提升,且研究組要高于對照組,P<0.05。
3.2營養飲食行為對比
干預前對照組優良率7.14%(3/42),合格率50.0%(21/42),而研究組分別為9.52%(4/42),52.38%(22/42),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對照組優良率變成9.52%(4/42),合格率變成57.14%(24/42),研究組分別變成19.05%(8/42),71.43%(30/42),可以看出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3生長發育情況對比
對于超重肥胖率,干預前對照組是9例(21.43%),研究組是8例(19.05%),對比P>0.05;干預后,對照組變成6例(14.29%),研究組變成1例(2.38%),組間對比P<0.05)。
4討論
大部分兒童都存在挑食、偏食、厭食、暴飲暴食等行為,喜歡吃零食和垃圾食品,比如油炸食品、辣條、薯片等,還喜歡喝飲料,不喜歡吃蔬菜或者肉,飲食結構失衡,所以會出現肥胖、營養素缺乏等營養性疾病。而對于家長和兒童來說,認識到營養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營養知識知曉水平,可以幫助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進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
本次研究對小學班級的學生進行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的調查,發現在干預前,小學生膳食指南知識、平衡膳食與膳食寶塔知識、合理營養相關知識均低于70分,說明對于營養飲食的知曉程度不高,其營養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對此展開科學的教育和指導之后,干預后,研究組基本都超過85分,效果顯著。因此,對小學生開展有效的營養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次研究在健康教育理念下,為小學生提供營養干預,通過安排高級營養師開展營養指導,開設營養健康課,發放宣傳資料種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營養知識的知曉程度,促進了飲食行為的改善。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兩組學生在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營養行為情況以及超重肥胖率方面,對比差異不大(P>0.05),但是通過科學干預之后,兩組學生在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營養行為情況方面均提高,超重肥胖率均降低,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
總之,在健康教育理念支持下為小學生提供營養計劃干預,可以提高營養知識知曉水平,改善營養行為,減少超重和肥胖可能,實現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王瑋,王楓.基于健康教育的營養計劃干預在小學生營養飲食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6):2354-2358.
[2]何彩霞,陳偉峰,許少瓊,黃亞深.基于健康信念的營養指導在兒童飲食干預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3):191-192.
38585019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