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男
摘要:在當前學前教育中,為了促進幼兒能夠獲得穩定、健康的發展,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培育,結合幼兒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行為特點,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導方案,幫助幼兒糾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使幼兒能夠在正確的行為習慣的背景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當前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時,需要將這一教育目標滲透于幼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使每個幼兒能夠認識到形成正確行為習慣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對自身的錯誤行為和言行進行糾正,從而幫助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需要充分地把握幼兒階段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提高行為習慣培養的教育效果。
一、榜樣作用
教師是幼兒在幼兒園中接觸到最多的角色,因此在當前學前教育中,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表率作用和榜樣作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起了一個重要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做到為人師表,從而促進幼兒發展能力的提升[1]。在幼兒階段的教育中,要加強對幼兒正確認知的培養,特別是教師要科學而有序地開展游戲活動,幫助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幼兒園中的一些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中的環境和角色的,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幼兒的有效指導,幫助幼兒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升,另外在一些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沖突,比如在幼兒園中,兩個小朋友在爭一個玩具時發生了諸多的矛盾,所以在這時教師可以上前去和幼兒說:“每個小朋友都有玩這個玩具的權利,不能由于自己喜歡占有這個玩具,幼兒園中的玩具是大家的,不妨你們商量一下玩游戲的時間或者是你們兩個一塊玩這個玩具呢?”教師在向幼兒說了這句話之后,要更加耐心的指導和引導幼兒從而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又比如說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起到重要的引導和榜樣作用,在教室時盡量小聲的說話,輕輕的走路,在吃完飯的時候要馬上擦桌子和漱口,通過教師的這些行為,幼兒可以結合自身的觀察能力,模仿教師的行為,從而使教師的榜樣作用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最后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學習行為,充分的發揮幼兒之間的榜樣作用,比如一些幼兒在吃飯之后或者是上廁所時沒有養成洗手的習慣,為了幫助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將已經養成洗手習慣的幼兒的照片貼在班級的表揚欄中,這樣一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良好的指導和引導,幼兒就會根據這一個榜樣來做一些事,自然而然的能夠成為幼兒的生活習慣。
二、環境的熏陶
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環境熏陶的重視程度,環境對于幼兒正確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常規培養中,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而整潔的環境,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2]。在洗手的水龍頭旁邊,教師可以貼上一些節約用水或者是洗手的正確步驟,這樣一來幼兒在洗手時會不自覺地看到圖片中的內容,知道在洗手時要盡可能地關小水龍頭,按照圖片中的內容正確地洗手,從而使幼兒的行為習慣能夠得到有效的養成。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幼兒園的廁所上貼一些小腳印,這樣一來幼兒就可以在倒水時不推不擠,按照秩序來約束自身的行為,教師在學前教育中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有效關注,通過環境的有效引導和熏陶,幫助幼兒正確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從而使幼兒能夠及時的發現自身在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正確行為,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糾正,從而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最后教師除了要進行教室內環境的布置,還需要進行室外環境的布置,教師要結合幼兒當前的興趣愛好和行為習慣,將幼兒喜歡那些卡通形象在樓道內和設施旁邊張貼起到一個提醒作用,比如在樓梯口可以用一個可愛的兔子提醒幼兒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有秩序的下樓梯,在校園的草地上可以用一個小老鼠提醒幼兒要愛護花草環境等等,這樣一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充分的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和優勢。
三、家園共育教育模式
在學前教育中,在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進行培養時,除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之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合力,幫助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對于幼兒來說家庭時間占據了生活的2/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幫助以及教育,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要建議父母在家庭中創造出一種和諧而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使幼兒能夠在溫馨的家庭中感受到溫暖和快樂受到關愛的熏陶[3]。其次還要鼓勵家長更多地創設一些優美和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能夠形成愛護物品和有規律的行為習慣,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開展一些主題活動時,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共同的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教師可以開展“別說我小”的主題活動讓幼兒能夠形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并且自己的事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讓幼兒和家長共同的到校園中傾聽一些專題講座方面的內容,通過大量的生動事例來讓家長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視程度。另外在實際活動中還可以讓幼兒和家長共同的到幼兒的寢室中在家長的監督和引導下讓幼兒自己疊一下被子或者收拾一下床邊的衛生,通過多樣性的教育活動,讓幼兒能夠養成講衛生、熱愛勞動的生活習慣。
結束語:
在當前學前教育重要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培養以及引導,從而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思想意識,運用一個正確的角度來看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幫助學生的健康成長。
注釋:
[1]李麗.在學前教育中重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30-31.
[2]王品玲.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策略[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02):108-110.
[3].林秀慧.幼兒學前教育中培養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J].求知導刊,2019(8):135-136.
14905005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