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本閱讀能力是學生認知文學作品的最主要憑借,因為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發展已存在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是我國現當代文學教育中不能忽略的重要內容。本篇文章從培養學生文字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其文字閱讀能力的對策等兩個角度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文本解讀能力;中國;現當代文化;教學
一、培養對文本解讀能力的需求分析
1.1有助于建立科學的文學規范與審美標準
在我國的現當代古典文學教育中,培養文本欣賞能力與其本身在審美規范與經驗上的不完善,是存在著直接的關系的。
首先,我國現當代文學誕生的時期比較短暫,是一種沒有完善的學科,要想構建起完善的文化規范與美學標準就需要有豐富的文字閱讀經驗做基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文字整理以及理論的積淀以后,我國現當代文化能夠實現經典化的進程,可以由一個正趨于完善的領域變成一個真正完善的領域。
其次,從歷史發展脈絡上來看我國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已經和我國傳統文化之間發生了必然的斷裂,我國傳統文化中那一種固定的審美經驗和標準已經不能夠完全被套用。我國現當代文學更多的是向西方學習的產品,它借鑒了西方文化的血脈,從我國傳統文化中脫胎而出。但相對而言,我國的現當代文學作品不管在文字形態上還是在語言上,發展實踐都還相當短暫,對文學的鑒賞也在審美范式和規范上還沒有到達穩固和科學的高度[1]。
1.2幫助人們糾正對文本理解與評價上的錯誤誤區
現階段,我國現當代文化對于作者的評價以及文章的理解上是存在著相當的誤解的,唯有培養文字欣賞的能力,方可在讀書實踐中修正這種認知與理解上的錯誤。我國現當代文化的發展與世界各種社會政治運動之間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的,由于受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對文章的理解與評述也難免會產生偏差,誤讀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造成了對小說的理解和文學史的理解不正確。而對作家作品的判斷與理解,則將進一步影響到對我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閱讀與學習,所以唯有培養文字解讀能力,并做好全面的文字解讀,方可改正這重重謬誤,讓人們對我國現當代文學的理解出現偏差[2]。
1.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與應用能力
提高學生文字欣賞理解的能力,對學生文學興趣與運用能力訓練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經過文字朗讀的實踐,學生們能夠比較深刻地體會到文學的精神內涵,使他們樹立起正確對待文學作品的信念,從而重拾對文學的激情,并培育對文學作品的情感。第二、現當代文學和現當代社會科學緊密聯系,通過大量文字解讀,使學習者可以比較深刻地了解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可以借助文字解析社會文明與社會現實。并且在分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表述,培養學員的邏輯思維與寫作能力。第三、對文本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中國文學史,特別是對我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學習也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文學史不但涉及到了抽象的歷史范疇,更是涵蓋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整個歷程,通過課文閱讀學生也能夠了解文學史的相關內容。
二、在我國現當代文學課程中,培養學生文字閱讀能力的策略
2.1提高閱讀量
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才能讓其對文字的分析和感知力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如此學生就可以更好的通過各種文學作品的對比,分辨出孰優孰劣,產生更敏銳的文學感受力。在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深入的讀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最好是鼓勵學生獨立地挑選閱讀的圖書,以訓練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盡管在這種過程中學生們難免讀到了某些品質不高的作品,但透過欣賞品質參差不齊的作品,學生的判斷力與分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學生的讀書眼界也可以獲得更有效的拓寬,才不至于被局限在經典閱讀圖書之中,才可以擺脫老師的教學而實現了自由讀書[3]。
2.2利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深入閱讀能力
因為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文化規范和審美標準是不完善的,所以這就為學生的自我反思與閱讀帶來了較大的空間。在課堂中指導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并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開展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事物,使學習者以文字為基礎,逐步養成了自己分析、評價和欣賞事物的良好習慣。一方面,指導學習者利用各種文字開展對比讀寫。把文學史中的同種文學作品放到一塊,并采用了相似于群組讀書的方式,從對比過程中產生了自身關于文學發展的觀點,從而使讀者向著更為廣泛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聯系社會現實進行解讀。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社會現實性比較強,并且也離人們的真現實生活比較接近。在閱讀教學中,可選取當下的比較熱點文學來展開解讀與探討,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探究,并培養正確判斷的能力。
2.3增加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的教學內容
文本讀寫能力的訓練除需要大量研讀作品以外,還需要有相應的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的理論知識作基礎。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者的分析力、自悟力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在中國現當代文化課程中,老師還應當講授有關的文學理論與文學史等基礎知識,使學習者把握我國現當代文化蓬勃發展的基礎血脈,進一步了解我國現當代文學創作的基礎指導理論,從而更進一步地把握我國現當代文化的特色。此外,還應當引導學生將文本讀寫能力貫徹在書面或口頭的表達上,并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文章甚至是讀書筆記的撰寫,在培養文字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學習者的文字表述與寫作意識、口頭表達能力也將獲得相應的提升。
三、小結
總而言之,文本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開展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具有 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應該引起重視。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科學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體系,還能在閱讀中增加知識儲備,提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通過增加閱讀量、與專業人員探討、增加理論知識等手段,強化自身的文本閱讀能力,讓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學習在閱讀中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要開闊思路,不被以往的觀念束縛,讓閱讀更加順暢自然。
參考文獻:
[1]李慶水. 多管齊下,培養學生文本解讀能力[J]. 當代家庭教育,2021,(32):33-34.
[2]曹杭云. 培養文本解讀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J]. 湖南中學物理,2021,36(06):23-24+22.
[3]喜真真. 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J]. 求知導刊,2021,(13):52-53.
[4]馬曉聲. 文學教育是中小學閱讀推廣的金鑰匙[J]. 天津教育,2020,(10):16-19.
作者信息:王華,男,1970.10 ,漢族,重慶市云陽縣,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