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有鵬
2014 年7 月,女兒出生了。我的本碩都在北大,我的夫人碩士就讀于北大法律系,我們的理念都很一致:放養。教育理念的相似和我倆的生活經歷相關。我的母親不認識一個字。在學習上我有一些天賦,直到初三,我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中考前學了兩個月,我就考上縣里最好的高中。我夫人的家人也沒管過她學習上的事兒。一直到女兒上小學前,女兒在課外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學習上的輔導。
幼兒園大班時,女兒要求我們給她報一個班。她一臉羨慕地告訴我說班里有一個同學報了10 個班。于是,我們花了6000 元,給女兒報了一個樂高班。上了兩三次課后,疫情來了,培訓班的人找不到了。
2020 年9 月,女兒開始了在北大附小的學習生活。10 月口算測驗,女兒是班里倒數第一,她和倒數第二的差距也很大。
孩子落后太多,焦慮不可避免地到來。于是,我就決定要抓一抓女兒的學習。從家到附小,我選擇騎自行車。因為騎自行車帶著女兒上下學,來回大概花50 分鐘。這段時間里,女兒只能坐在車座后面,除了聽我說話和跟我說話,什么也干不了,這就是有效的學習時間。從10 月到12 月底,兩個半月的時間,女兒在自行車后座上訓練了口算,學了拼音,還背了詩詞,一遍遍地重復學校要求背的東西,成績自然上去了。不過,英語依舊是弱項。
2021 年初寒假,我準備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實現彎道超車。可夫人反對,女兒也反對,學習計劃不了了之。
我的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算是一個顯學,宏觀來看就是教育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微觀層面是個人教育選擇對家庭的影響。教育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最重要的實證研究,即教育投資收益率。通俗理解就是把教育當成一種投資行為,家庭、學校、社會的投入與學生成才后的回報是可以計算的。在世界各國的研究中,教育投資收益率遠高于一般的理財產品和投資行為。但是,近些年研究發現,在中國現有的教育生態下,教育投資收益率嚴重下降,尤其是大城市。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考名校也是一樣的道理。北京市海淀區2020 年1 萬名考生中,479 人考上北大清華,而我女兒作為一個普通小孩,考上北大清華的概率是很低的。我們對高分段考生做過一些研究,發現那些能考上頂尖高校的學生,基本上不是老師教出來的。
今年我還在短視頻提到一個小孩子度日如年,他媽媽一直在旁邊逼著他學這個,學那個。我認為這可能已經是心理問題了,孩子每天在高壓環境下學習,人都是會抵抗的,他們可能在假裝學習很久了。
我們學院文東茅老師的一個觀點讓我有所啟發。文老師覺得,我們研究這些東西,都偏了,關鍵的問題是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善良、勤奮、靠譜的人,有了這樣的特質,無論學業怎樣都會成功和幸福,起碼謀生養家都不成問題。孩子沒有我小時候那么聰明,作為一個父親,我要做的就是盡到自己的責任,讓女兒成為一個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