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永濤
老小倆中,小的是我,那時只有三四歲;老的叫王會明,那時大約七十多歲,老伴已經不在了。他有兒孫,但我很少見到他們。說是老小倆,但其實我跟他之間并無血緣關系,兩家也不同姓,僅僅是兩家都住在村東頭,離得相對近一些罷了。
小時候,父母忙于農活,幼小的我常常無人照看。他中等個頭,身形瘦弱,背微駝,頭發花白,下巴總是留著一綹胡須。他是個慢性人,總是不慌不忙。他養著幾只山羊,每天吃過早飯后便會出去放羊。趕著山羊經過我家門前時,便會喊上我一同前往。有時我家吃飯早了,父母便會讓我去他家里找他,就像找自己的爺爺。
吃完飯,他從樹上解開羊繩,那幾只山羊便連跑帶躥地沖出家門了。他跑不動,于是我便會幫他追山羊、拽山羊。待我們拽著山羊,或者說山羊拽著我們來到村南邊的大坑里,悠閑的時光便開始屬于我們了。他是老人,有著很多生活經驗。他從草叢中捉蝗蟲或螞蚱,然后用細長的草莖系住它們的大腿給我玩。
時光不緊不慢地悄然流逝,他越來越老,我也一天天長大。后來,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再后來,他謝世了。我和他,沒有合影。再后來,我甚至忘記了他的模樣。走向社會后,經歷的事多了,每到我孤單時、被傷害時、感情脆弱時,總會想起那個和藹可親的老人。這些記憶總能在我脆弱時慰藉我的心靈,使我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多少次,我在夢中見到:老小倆,放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