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娥/文
南粵紅色童謠是南粵地區的民間音樂瑰寶之一,它記錄著南粵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成為南粵人民英勇不屈投身革命的深刻印記。本文按照革命歷史順序對各時期的南粵紅色童謠題材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然后論述了南粵紅色童謠的藝術特點,最后闡述了其藝術價值。
童謠作為廣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年洗滌與演化,記載著廣府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民俗傳統,成為眾多廣府人的童年記憶。研究中發現有一些廣府童謠都是關于抗戰的紅色題材,雖然這些紅色童謠占比不多,但是也是真實歷史的寫照,對當時乃至后來的兒童起著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南粵紅色童謠主要取材于各個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主要是鴉片戰爭時期、北伐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六個歷史時期,歌謠的內容生動地再現了各歷史時期的革命斗爭場景,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堅強的革命斗志和勇敢無畏的戰斗精神。
鴉片戰爭時期的南粵紅色童謠最典型的是《三元里抗英》,這首童謠歌詞是這樣的:“一聲大炮響,義律就埋城,三元里頂上,四方炮臺打到爛,伍子垣借款,六萬萬講和,七錢二兌足,八千斤未響,久久打下,十足輸曬。[1]”童謠講述的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武裝英勇抗英,將英軍趕出三元里的故事,歌謠后部分是諷刺的清政府腐敗無能,與英勇的三元里人民形成鮮明對比。從鴉片戰爭后,此童謠就廣為流傳,表現了人們誓死抵抗侵略者的決心和對侵略者的憤慨、對投降者的嘲諷。北伐戰爭時期的南粵紅色童謠典型代表是《打倒列強》,這首童謠歌詞這樣寫道:“打倒列強,除軍閥,革命成功,齊歡唱。[2]”簡單明了的歌詞清晰地陳述了當時舊中國的社會狀況,軍閥在列強的幕后操縱下無休止的混戰,民不聊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斗爭,歌謠最后描寫了當軍閥鏟除后老百姓的喜悅和振奮??谷諔馉帟r期的紅色童謠主要是寫人民群眾團結英勇抗日的題材。比如廣東江門開平的一首紅色童謠《抗日歌》這樣唱到:“日本唔得了,如今半天吊,中日素來稱好友,因何反目該冤仇。義勇軍,殺到百靈廟,敵人喪膽嚇出尿,跪地啼哭苦連叫,殺佢鬼子命千條。[3]”這首抗日歌前一段寫了日本鬼子假惺惺的友好共和,后段寫了義勇軍把日本鬼子打的落花流水的場景,歌謠充滿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和對義勇軍英勇無畏的精神的歌頌。
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色童謠主要是講述在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統治下民不聊生,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當家做主得解放。有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的,有歌頌共產黨和人民群眾英勇反抗的。比如《蔣介石口一開》中歌詞是這樣:“蔣介石口一開,老百姓就遭災 ;蔣介石眼一睜,五谷都不生;蔣介石板凳動,鹽罐米罎空;蔣介石坐在南京地,老百姓坐在刀山林;蔣介石坐了二十年,五湖四海不太平?!备柚{用夸張的手法形象生動的描述了蔣介石國民黨對老百姓的欺壓和惡詐,致使老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歌謠流露出了老百姓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憤恨和反抗,表達了人民要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心。
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南粵紅色童謠主要是描寫解放后新中國蓬勃發展,蒸蒸日上,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生活。比如《黨是太陽我是花》這首童謠唱到:“小喇叭,墻上掛,一條銀線通我家,小喇叭,唱歌啦,唱出我們心里話,我跟喇叭一起唱,黨是太陽我是花”歌謠通過對小喇叭、新公路這些具體事物的描寫,表現了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表達孩子們熱愛幸福生活熱愛黨。
南粵紅色童謠歌詞全部使用南粵方言,所有童謠歌詞都是根據粵語讀音來記錄,獨特的粵語傳唱更具有地方特色。歌詞樸實無華、言簡意賅,有的委婉抒情,有的諷刺滑稽,有的直抒胸臆。在《三元里抗英》中“八千斤未響,久久打下,十足輸曬”這句歌詞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八千斤未響”是指清軍在佛山鑄造的大炮從沒打響過,用以諷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南粵紅色童謠歌詞講究格律,經常使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打倒列強》這首兒歌中整個歌謠只有四句歌詞“打倒列強,除軍閥,革命成功,齊歡唱”,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四字對應,第二句和第四句是三字對應,歌詞格律簡單,朗朗上口,直抒胸臆。在《黨是太陽我是花》這首童謠中用“一條銀線通我家”這句比喻新修的公路通到農村,形容解放后祖國交通發達,經濟騰飛,人民生活幸福的生活現狀。歌謠把黨比作太陽,把小朋友比作花,用小朋友們非常熟悉的事物來比喻,不僅便于小朋友理解歌詞的真正內涵,也更富有童趣。
南粵紅色童謠中的修辭都是取材于兒童耳熟能詳的周邊事物,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感知和審美。歌詞淺顯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兒童記憶傳唱。
傳統的南粵紅色童謠有曲譜記載的數量不多,大多數流傳收錄下來的只有歌詞沒有歌譜。根據為數不多的南粵紅色童謠曲譜分析可得知,所有童謠都是采用民族調式,常用2/4、3/4拍,變拍現象比較頻繁,旋律跳進級進相間進行,下面以《三元里抗英》這首紅色童謠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譜例1:南粵紅色童謠《三元里抗英》

譜例中這首紅色童謠全部是用粵語傳唱,講述了英軍入侵時三元里人民奮力抵抗,清政府卻腐敗無能采取求和不抵抗的態度,歌謠帶有諷刺和怒訴的情緒。歌詞分為兩段,以五言為主,第一段4句,其中第四句根據曲調需要變為七言,歌詞大意是“一聲大炮想起,英軍頭子義律就進城了,三元里炮臺被打爛了,三元里人民團結起來英勇抵抗,把英軍趕走了?!钡诙瘟涠际俏逖裕柙~大意是“清軍找伍子垣借錢六百萬給英軍賠款講和,由于清軍的腐敗無能,八千斤大炮從未打響過,只知道向敵人賠款投降,輸個精光。”歌詞中提到的義律是當時英軍的頭目,伍子垣是當時廣東出名的商人,所以清軍要找他借錢賠款,整首歌詞表現了對投降派的諷刺和憤概。
歌曲曲式結構與歌詞是同步的,采用了簡短的二段體結構,第一段2個樂句,第二段3個樂句。全部采用民族調式,加入了偏音變宮。全曲的調式在同宮系統里轉換,第一段以羽調式為主,第二段前兩句是角調式,最后一句落在商調式上。曲調帶有八度、五度、四度大跳音程,跳進與級進相間,使旋律曲折起伏,大跳音程在演唱時更能表現人們心中的憤怒與怨恨之情,每一句都帶有上滑音和下滑音裝飾,增強了歌曲的諷刺和滑稽意味。
南粵紅色童謠是南粵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記錄著各個歷史時期勞動人民的革命斗爭經歷和故事,是一部完整的紅色革命斗爭史。每一首南粵紅色童謠都有不同的創作背景,通過傳唱這些紅色童謠,不禁喚起人民對革命故事的清晰記憶,想起那些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人所遭受的屈辱與踐踏,也想起在那么艱難的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英勇不屈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每一首紅色童謠都是一個歷史的片段,是南粵地區廣大人民群眾革命斗爭歷史的真實寫照。
南粵紅色童謠是廣東地區寶貴的音樂遺產,給當下藝術創作提供了生動豐富的藍本。南粵紅色童謠全部采用廣東方言演唱,語言簡練,節奏明快,歌詞韻味獨特,曲調采用傳統的民族調式,在旋律形態上受廣東方言的語調影響,帶有很多大跳音程,這些獨有的語言和音樂藝術特征正是南粵紅色童謠經久傳唱,永不衰退的主要原因。仔細研究南粵紅色童謠,無論是歌詞的語言藝術還是曲調的音樂藝術,都給當下的藝術創作帶來了寶貴的經驗和范例。
童謠是訓練孩子語言能力最好的載體,通過對南粵紅色童謠的誦讀和吟唱,孩子們無形中掌握了歌詞的韻味,理解了什么是押韻、什么是節奏和對仗。有一些帶有曲調的紅色童謠也成為孩子們音樂的啟蒙教材,所以南粵紅色童謠是孩子們語言和音樂能力的啟蒙,對孩子們的語言和音樂藝術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南粵紅色童謠對兒童的品格培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每一首南粵紅色童謠都有一個鮮活的革命故事,不同時期的兒童在傳唱時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能真實感受到紅色童謠所流露出的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愛國品格。當這些經典的童謠童謠流傳到當下,就成為孩子們學習革命歷史的鮮活的藍本。孩子們在學習紅色童謠的同時學習革命先烈的先進故事,從中了解祖國的革命歷史,從童謠歌詞中真切領會到革命的艱苦與不易,學習革命精神,從小養成愛黨愛國的高尚品格,學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南粵紅色童謠對兒童美育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童謠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意傳唱,自娛自樂,是兒童內心情感最直接的宣泄[4]。通過學習南粵紅色童謠,培養了兒童的審美情感,讓他們從小明辯是非,善于發現美、創造美,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具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通過傳唱南粵紅色童謠,激起了兒童對歌詞寓意的想象,也開發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p>
引用
[1]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5.
[2] 陳子典.廣東傳統兒童歌謠[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3]“廣東歌謠”編委會.廣東歌謠[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4] 李俏.教育人類學視角下廣府童謠的兒童美育價值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教育學院,2022.